分享

试说《福安县志》关于刘中藻攻福宁州之载

 福安百姓网 2021-10-16

试说《福安县志》刘中藻攻福宁州之载

作者:刘世昌

      山长青,水长流,秋日里品读乾隆版《福安县志》中明末进士刘中藻足记,若有所悟。谨草拟此篇,以供谈资。

刘中藻(1605-1649),字荐叔,号泂山,福安苏阳人。“由进士官行人。贼陷京师,薙发,被搒掠。贼败南还,事唐王。”黄云师《刘中藻忠烈传》(下称“黄氏《忠烈传》”)云:“……公窜入括苍,义旅一呼,应者万人。遂复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古田、罗源七县,福宁一州。时鲁藩维舟焦山,公命人渡海请命,遂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阁部。是时公兵势大振,主兵者屡书招公,公兀立不动,守愈坚、战愈力。己丑(1649)正月二日,总督陈锦提满洲兵十余万,树栅列寨,困围四月,孤城食尽,外援陡绝……”呜呼!一叩一告落黄泉。

黄云师,号雷岸,九江府德化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与中藻同年,授给事中,历吏户刑兵四科。明亡不仕,辟征不出,隐庐山莲花洞,杜门著述。据苏阳刘氏宗谱,中藻之子思健寓黄云师家,进九江府学,泮名黄家刘,可见黄云师与中藻情深如手足。其撰写的《忠烈传》属于私撰而非官修,同时受撰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比对苏阳刘氏宗谱收录的康熙八年余飏《刘中藻忠烈传》,黄氏《忠烈传》比余飏所撰仅缺对刘中藻评论,事迹陈述相同(根据政协文史资料《刘中藻》所辑,《忠烈传》各自署名,为何事迹陈述相同?),由此估计,黄氏《忠烈传》成书不晚于康熙八年(1669)。

《刘中藻忠烈传》是已知最早最详的刘中藻生平事迹的记载,对后代颇有一些影响。然而它出于文学家行笔,带年家眷弟之情,未免夸饰骄言。笔者关注到传内记载刘中藻收复福宁一州,以及己丑年被困孤城。查阅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枣强知县吴瑞焉于乾隆十五年(1750)撰书《赐谥节愍刘公墓志铭》,“公据福安守之,我朝王师靖闽,公正衣冠,坐明伦堂为文自祭,曰:吾行吾事也。吞金屑而死。”据学者考证,刘中藻被困的孤城、殉难之地即为福安县城,并非福宁州城(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通史》认为殉难于福宁州城)。说到与福宁州相关的有,康熙年间翁洲老民所撰《海东逸史》,乾隆年间张廷玉主修《明史》,道光年间温睿临编写《南疆绎史》均载刘中藻收复福宁州,不过此三种史料未见记载其收复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古田、罗源诸县。墓志铭也未提及收复之地,无以印证。

距刘中藻卒年较近的康熙辛酉(1681)版《福安县志》(乾隆县志注:时奉文征志,将旧志增补版末)未载其事迹,时与顺治皇帝(顺治八年,1651)颁诏“赦其孤儿无罪”,已去三十年。或康熙县志仅为增补,没重修即未载;或地方官员心存芥蒂,难敢开诚认可。至乾隆年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之“附明唐桂二王本末”载“刘中藻赐谥烈愍”,即赐授于乾隆四十一年。

据乾隆四十八年(1783)版《福安县志》,刘中藻列于“人物·忠节”,且撰述较详尽,提及“(刘中藻)窜入括苍,纠众攻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德、古田、罗源七县,守之。”位于赛岐镇苏阳村的中藻墓刻有一副对联“一旅奋孤忠为浙水闽山恢七邑,三朝褒大德与道周可法共仰千秋”,此“七邑”应是实指,即七个县,不含福宁一州。同时,闽县李光云《题葛衣集后》诗中写到“毁家直可散千金,据地犹能收七县”。贡生周之翰《刘泂山先生故宅并序》序中记“先生为故明给事,刚正忠直,好学不倦,前朝迁社,先生尝连七邑义兵,共图报复”,且诗云“七邑树先声,三军恁联络”,均见“七邑(七县)”的说法,但不作为第一手史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

较乾隆版福安县志,光绪十年(1884)版《福安县志》增订“鲁王航海至闽,中藻率众迎奉,又复福宁、长乐”。为何乾隆四十八年(1783)版县志不顺笔而载“又复福宁”呢?我们可否猜想:攻陷福宁州城时,刘中藻军部并非主力军,而是参与协助,或者存在更繁复的因素。来看光绪六年(1880)重刊的《乾隆福宁府志》卷二十三“祥异”:“顺治四年(1647)八月,海寇郑寀率兵围城。五年正月,知县钱楷捧假印出降,自以真印遁往省。海寇入城,称监国鲁伪将军、抚院等官,纵兵劫掠。十月十三日,福安进士刘中藻率兵称隆武年号,来州围城七阅月,城中米价每石十两,饿死者无数。后中藻于龙首山截松木穿为炮,实以火药乱抛城内。至次年四月初六日城陷时,州尹宋不服被杀。中藻收取库内钱粮,并逼富户助饷。旋攻福安,铳毙知县郭芝秀,遂陷其城。后陈抚领兵围之,中藻计穷自缢死,子思沛闻之亦死。”可见,时称监国鲁伪将军、抚院等官的海寇早于刘中藻军部围困福宁州城。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明清史料》(己编)收录一份《浙闽总督陈锦残揭帖》,揭帖内注“顺治六年二月十九日到(笔者注:即清廷收到揭帖的日期,揭帖为官府的公文)”。该揭帖虽残缺,但记载的信息极富参考价值。揭帖认为福宁巡道潘映娄失陷疆域,疑存从贼,提请研审。遵依吊取,潘映娄直述苦衷,“自去年(笔者注:顺治四年,1647)七月初三日到任,即值山海贼兴。罪职日同镇将与贼首刘中藻、冯生舜、王公哲、陈化龙、卢守谱、林奇等打仗,屡战屡捷。只无奈州城四门之外,俱是高山,贼众数万,盘踞山巅,□□饷道。罪职十数次遣人赴浦城、福州告急,□□被杀,捱至今春,已八个月,粮尽草尽。协将章云飞素与涂总镇不合,遂带兵叛投海贼郑彩。涂镇仅有兵三百人,皆饥馁不堪。四月初五日云飞反伙贼攻城。罪职死守东城,贼执罪职挟降,宁死不从。罪职家口跟役标、官标盯尽杀,仅一表弟姚全纪怀印跳城得生。”还载潘映娄陈述逃奔行径等等,在此省略。而刘中藻的确在攻打福宁州的行列之中,可见《乾隆福宁府志》记载攻福宁州之事可信。我们不妨另引一份《刑部题本》(即:顺治八年四月初七日刑部尚书韩代等题本),摘录士民为据实开陈失城情由事称:

“(顺治)四年九月内,东路贼首王公哲、敖卓等受伪鲁王伪职,称监国鲁三年号,纠集乡兵。

十月初一日,协镇章云飞在赤岸桥头地方对敌,杀死贼兵三百余人,王公哲逃奔,敖卓就戮。”至十月十三日,公哲、冯生舜、陈文达及朱锋等四围环绕,“阅九个月米盐不通”。“(顺治五年)二月初五日,潘映娄亲诣北山圣水寺讲和,以苏民困,至二更方回。后因公哲与生舜不睦,生舜遂于初八日撤营而去,城门随开,稍通盐米。公哲计穷,复遣海贼张时任、林奇观、刘虎、叶瑛陆续进城插盟。后有伪巡按吴明中赍鲁王敕印入城,升涂登华为振威伯,潘映娄为太仆寺少卿,章云飞为桓武军门,宋若苏为兵部员外,在各官衙门开读。王公哲疑各官受职,随遣伪标官陈功、赖天成带贼三百余人进城探听。本夜,被涂登华、章云飞召至察院前,假言犒赏,一时尽杀。西路贼首陈文达等见王公哲贼众被杀,遂往福安请刘中藻主盟。中藻与生舜俱至江边地方扎营,称隆武四年号。城内各官分守四门,章云飞出城打仗。云飞兵败,在松山地方下船。张时任被刘中藻获剐,方国庆被杀。四月初五日,涂登华兵寡粮尽,开南门走至南屏地方,为中藻追获,收在衙门内。潘映娄亦从南门出城,兵阻复回,至太平台被西路贼首卢守谱兵捆获,解到冯生舜营,亦收入衙内。时跟随守备山万春、高恒、周门子等被杀。其潘映娄未受职行事。于二十六日,生舜遂带映娄出城往寿宁、泰顺去。”纵观题本可略知,攻打(收复)福宁州城期间,王公哲、冯生舜、陈文达及朱锋等军部为主力军,刘中藻军部为协助且显效,攻破福宁州城。

过去的已为历史,后人宜适时回望。《乾隆福宁府志》由福宁府事李拔主持纂修,未毕即调福州府知府,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府志修毕。府志有“拔按”:“今观中藻于顺治四年起兵,不知天命有归,抗拒王师,杀戮县令,蹂躏桑梓,是乱贼也,谓为忠义可乎?特为削之,以著公论焉。”可见李拔立足于清廷认为刘中藻抵抗大清,也为厘正民风,将其剔出“忠义”,设“祥异”之下。此种论断必然影响到乾隆版《福安县志》对刘中藻攻福宁州的撰述,摒弃或为明智之举。其实,顺治年间朝廷已认定刘中藻“实属各为其主,与谋反叛逆者不同”,之后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称其为忠义之士加以褒扬。光绪六年(1880),福宁府事张其曜重刊《福宁府志》,“允绅士之请,仍刊于'忠义’”。鉴于刘中藻护福安县城百姓殉难而成典范,以致攻福宁州之事就偏重于他吗?而记载王公哲、冯生舜、陈文达等人的文献资源不多见,有待挖掘。

翻开光绪十年(1884)版《福安县志·人物》载:“……鲁王航海至闽,中藻率众迎奉,又复福宁、长乐。……时唐王虽没,其将涂登华(笔者注:福宁州总兵)欲降,疑未决,曰:'岂有海上天子,舟中国公耶?’钱肃乐致书曰:'将军独不闻南宋之末,二帝并在海上,张、陆在舟中乎?’登华乃降。”钱肃乐(1606-1648),字希声,宁波鄞县人,崇祯十年进士。甲申兵乱时,与王之任、张明振等共守浙东,后避祸入闽,削发为僧。鲁王至琅江,又出而辅佐。浙江古籍出版社《钱肃乐集》内存《答原总戎涂登华书》,此书信应为“钱肃乐致书”。钱肃乐与涂登华“共事钱江一载”,相处和善。接福宁州涂登华来信,钱肃乐即答之:“……来教以为澥上岂有天子,船中安有国公,将军独不闻有宋末年,二王尚在,文、陆诸公犹扶帝昺建号改元,而文文山亦封信国公,当时不闻有非议之者。……而将军苦心勠力,死守孤城,欲谁为乎?以言乎忠义则非其人也,以言乎保身则又非算也。……”面对抉择,其内心是倍受煎熬的。那么涂登华到底降于谁呢?

清朝史学家、福宁知府徐鼒(1810-1862)《小腆纪年》曰:“登华遂诣郑彩降。”又曰:“不曰复福宁州何?涂登华为闽中守将,闽中亡而登华私守之,与归命大清者异矣;故不言复也。登华降矣,然则何以不言降?登华降于郑彩,非降于中藻;其实中藻攻之而后降也,故归功中藻也。”由此可见光绪十年《福安县志》记载中藻收复福宁州,也有些许情理。而《福安市志》未提及刘中藻攻福宁州经历,同样客观合理。山河依旧,国事已非,仁人志士莫不痛心。监国鲁二年(顺治四年,1647),钱肃乐撰《赠刘泂山中藻》一诗:“愁倚苍天天欲攲,吾王何狩未归期。痛看血国三千里,恨识诗人十二时。西夏始惊胸有甲,荆州不藉纸为师。大明恩泽深如土,种得丹心一汉儿。”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刘中藻忠义于明朝的认同。

当年福宁州硝烟散尽,那段历史,那段岁月,那些人何其飘渺!唯有那泛黄的碎片在油灯下,悄然摇曳。

有空闲,继续看

请您点击以下名称进入福安各地人文景观

福安
甘棠
下白石
湾坞
溪尾
松罗
溪柄
赛岐
罗江
溪潭
康厝
穆阳
穆云
晓阳
社口
范坑
上白石
潭头
坂中
城阳
请您点击以下本公众号周边其他人文景观
蕉城
福鼎
霞浦
古田
屏南
周宁
寿宁
柘荣
市外
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