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学习》——如何成为高效学习者

 多多云端 2021-10-16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假期似乎漫长了些,自己也定下心来,读了一些书。可总感觉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自我管理意识不够,在潜意识中,或者刻意地读了一些关于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书,其中美国作家乌尔里希.伯泽尔写的一本关于研究学习的书--《有效学习》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貌似这个四月,我就死磕这本书了……



“终身学习”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了,那么如何能打磨学习技巧,系统而高效地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况且我们这些在一线教书的人来说,搞清楚学习的本质或者高效学习的途径,提升的可就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了,还有许多在听自己讲授课程的学生!


书中有说到:学习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体系。学习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规划,需要反思。一旦人们懂得如何学习,将会更高效、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其实这点,我们也都懂,但做得不够好罢了。

也不知道是我的理解能力有偏颇,还是外文书籍的套路都是差不多。书中的逻辑感不强,总有一种自己在白天也要打着灯笼看书的感觉,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书中阐述观点的思路,不然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直到把书读完了,读到了附录部分,恍然大悟,文末的回头一望,点出了自我学习的6个关键步骤:找到价值感→设立目标→提升知识技能→付诸实践→融会贯通→反思与回顾。

尽管这些步骤我们都实践过,也觉得有意义,但为何没有坚持下去呢?毕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基础要尽量牢固。
1
找到价值感

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主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价值感及意义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在我们想要学习一门知识前,我们需要主动去挖掘价值,更加深入地探求内心深处的愿望,要努力建立知识和我们自身的强关联。

“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追求价值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如果能利用好这两点,激发出高昂的学习意愿,学习就并非难事了。

在我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真正动手实践的时候,还是一脸茫然地不知所措。这到底还是我们老师帮助学生们的学习价值感并未引导到位罢了。在教学中常常提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何尝不是在帮助同学们寻找学习的价值感?只是如何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任务是一个不太容易实现的目标。
2
设立目标

我们最佳的学习空间,就是在刚刚超出我们知识和技能范围的边缘位置。

为了使学习有所收获,我们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确定时间节点,规划具体的实现策略等。学习目标不能模糊,比如“我今年要一周读一本书并做笔记”比“我今年一定要多认真读书”要更好;也不能太过远大,会带来反作用。比如“每周坚持3天英语听写”要比“听懂VOA”更好。

目标要设定在比平常稍微难一点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出舒适圈”,既有利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坚持。

另外一定要提早制定简单明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清晰的规则让人们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只需要依靠习惯做事,这样可以节省情绪管理带来的精力消耗。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说,我以前也对学生说过,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可能老师的要求比上一届的目标更高了,所以导致这一届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现在的我则不会说了,每年的学生都在变化,学情都在变化中,对知识的接纳程度都不一样,而且外界的环境也在变化。不能用不变的目标来要求每一届学生,而是让这个教学目标稍稍超过我的既定目标一点点。我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上课传授知识,也给学生设定一个能让他们离开学习舒适圈的目标,师生一起进步!

3
提升知识与技能

试图回忆信息内容而不是反复阅读信息内容的人,展现了更高的技能水平。

找到了动机,设定了目标和计划,就需要精益求精,认真执行了。我们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段,心无旁骛地进行学习。

单纯的反复练习是无效学习。研究表明,读完后回忆阅读内容要比简单重复阅读内容时,能够收获更多。如果读完之后再问自己一些问题,会理解地更加深入透彻。无可辩驳但很可惜的一点是,自测是提高学习效果非常好的方法,但却几乎很少有学生愿意经常自测来帮助学习,更多人宁愿再多翻几遍书。

学习反馈也很重要,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哪里对了、哪里错了,还需要知道为什么错了。错题本、学习日记都是很有效的技巧。而反馈也有优劣之分,最好的反馈意见不应该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给出与之相关的提示,逐渐引导被测者思考、联想、回忆起来。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需要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一些稍高于知识点的题目,帮助同学们来反馈学习到的知识,并且能够深化对这部分内容的思考。


4
付诸实践

学习是推理和解释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最后一个正确的答案。

如果我们想要学习演讲技巧,只看理论知识就足够了吗?当然还需要对着镜子、对着亲朋好友、对着陌生的观众不断进行练习。只有当我们把知识运用到新的场景中,这些知识才会融会贯通。

其实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教别人,甚至是自己教自己。想做到教别人,自己首先必须要对这部分知识有充分全面的理解。我们会思考:“解释这个概念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最终的结论究竟是怎样推论出的”,这些问题会强化我们自身的学习。

我也常常建议学生们,如果这个知识点你懂了,你可以尝试把这部分内容讲给不太懂的同学。这种“以教为学”的方式不仅是帮助了他人的学习,更深化了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增进了同窗友情。

5
融会贯通

只是记住一堆事实没什么用处,想要有效地学习,人们需要理解因果关系,发现其中的异同。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理解各种知识内部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需要掌握专业领域底层的体系结构。

有一个比喻是将大脑比作城市道路系统。一条简单的小路是很容易开辟的,就像基本概念一样,只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但城市道路系统要远比几条小路复杂的多,它还包括高架、立交桥以及各种交通信号。知识的融会贯通就是要看到各单项技能和知识领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研究表明,知识的相互融合是非常有价值的,当人们看到多个表面细节不同的事例之后,就更容易理解隐藏在细节背后的关系体系。学习最好是“集中时间进行练习,但不要有任何重复内容”。

这点深深地提醒了我。在给学生们复习章节内容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复述本章的重难点,而且要帮助他们建立本章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从一个俯瞰的教学来看这个学习内容,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把握在手的感觉。
6
反思与回顾

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是一种思维习惯。

学习中犯错误和过度自信都是正常情况,我们需要回顾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过度自信会阻碍有效学习。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假象,认为自己对很多事情已经完全掌握,但其实只是讲别人脑袋里的只是当做自己的。如果问你,你的胃是怎么消化食物的,你可能会想起胃部有酸液,可以溶解食物,但真相是这些吗?其实不然!

心理学家把关于思考的思考称之为“元认知”,也就是我们的大脑是如何理解事物的。而尽早地启动元认知活动对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思维有哪些变化?这些内容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我学的是什么?下一步我应该学什么内容?

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考,把问题指向我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这样子组织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或者我的目标到底什么,我到底该采用什么方式来传授这部分内容呢?

7
结语

高尔基说过,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不过,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一颗清醒的头脑从善如流。

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将学习方法融入到生活和实践中,才能尽显自己教育工作者的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