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脉诊

 新用户61558265 2021-10-16

2020-04-16

伤寒六经结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以为六经即十二经脉者,有以为是人体与疾病作斗争时的表里、阴阳的问题。其实伤寒六经的概念在《素问脉解篇》中有清楚的论述而且完全一致,不过其太过简约,而且没有模型对照,很难让人理解,但是如果你结合扁鹊阴阳脉经中的六王脉论述,以及伤寒欲解时的运用,再利用六爻卦模型审视将非常清晰。
 
扁鹊在其所著《扁鹊阴阳脉法第二》中有很重要的论述:”,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看到没有,脉就是时间!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就是时间!接下来他又说到“六王之脉”又是什么?看过前文《论冬至后得甲子少阳旺-兼谈伤寒六经欲解时》应该知道六王是对五行生旺库状态的描述 。人秉五常而生(金木水土火为五常),五常之行为五行。五常有十二行,乃五行长生十二宫也,最重要者生旺库三者也,学医之人必须了解。

五行旺相休囚表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水土

 
 《脉解篇》完全按照五行十二长生规律来描述六病,看下表:


上述所得水火生旺库之地为:寅午戌合化火,申子辰合化水。故《辅行诀》曰“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何谓“既济水火”?阳旦为寅位,阴旦为申位,青龙为辰位,白虎为戌位,朱鸟为午位,玄武为子位。也就是说阳旦,朱鸟,白虎为火局;阴旦,玄武,青龙为水局。合为二旦四神汤。水火既济,金木合并乃丹道之学也!
 
明白五行长生规律,你就会发现原版文中少阴段和太阴段颠倒了。原文写作”太阴者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少阴者申也,七月万物阳气皆伤”其实应该是太阴者申,水生于申也,少阴者子,水旺于子也。《素问。脉解篇》的“脉解”是对于扁鹊三阴三阳脉的解释。作为扁鹊脉法继承者的张仲景伤寒六经怎么就没人想到就是扁鹊三阴三阳脉呢?何为“脉解”?脉解者即脉之欲解也。太阳之为病乃“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少阳王也),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欲解者从寅至辰上也。呜呼哀哉,千年来学医之人俱都读过《素问》,然怎地就对先圣的白字黑字视而不见,所以导致对伤寒六经概念含糊不清,甚至认为伤寒与内经无关,是神农体系,此乃真咄咄怪事也。
 
因此伤寒六经它既不是根据六气分,因为那是天地之道,也不是十二经脉分,因为那是营气之道,所谓人体与疾病作斗争时的表里、阴阳的问题,此说抽象化似是而非,真正六经是根据水火五行运行的时间来划分的六个脉时阶段。

 既然脉是人气运行在时间上的三阴三阳,我们已经知道讲解人气时间的是《脉解篇》,那么讲解人气运行的是内经哪篇文章?它就是《灵枢。卫气行》!经云“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人气行三阳及与阴分”“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 可是自古以来对于卫气之行也是争论不休,关键原因是不明白卫气分阴阳以及不知道卫气的运行时间起止,结果混为一谈,莫执一是,我们来看下表自然分晓:
 

脉时

《灵枢·卫气行》

备注

平旦太阳时

寅至辰

平旦阴昼,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

《灵枢·卫气行》明确注明开始于阳旦寅时。

《素问。脉解篇》“太阳寅月“

日中阳明时

巳至未

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下至跗上,入中指之端。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次指之端。

《灵枢》未载时间

《素问。脉解篇》“阳明者午也”

哺时为少阳

申至戌

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

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足少阴。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

《灵枢》“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五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四口。日行四舍,人气行七周于身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与十分之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灵枢》未载何时阳气尽

《素问。脉解篇》“九月(戌)阳气尽”。

此卫气自寅至戌阳时巡于周身。不同于十二经脉路径也。

阴时为亥子丑,寅卯辰

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夜行十四舍,人气行于阴脏二十五周与十分脏之二,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

此亦卫气,乃肾水。入五脏行于阴时。

《灵枢》未载何时阴气始,阴气尽。

《素问。脉解篇》“太阴者申也,少阴子也,厥阴者辰”。

足少阴自申时起上行注于肾,自亥至卯五个时辰: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共计循环二十五周与十分脏之二。然后辰时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终。

 
上述即卫气运行时间路线,明显卫气包含水火二气分别行体表和体内。其白天寅时至戌时,卫气行人身25周,所涉包括阴阳经脉一周身,处于身体之表,故而可以针刺治之。夜晚亥时到辰时,卫气行体内25周,所涉都是五脏,处于身体内藏,不可刺之。此为健康人的常态。
水火二气乃人之阴阳也。 所以诊脉者,即候人气之阴阳运行也,非五运六气之阴阳也。有无根据?《伤寒论平脉法第一》【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所以行阳时则火行体表为阳,寸口(气口)应得阳脉之象。《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所以行阴时则水行内脏为阴,寸口(气口)应得阴脉之象。《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如果阴阳相乖,则“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至此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是怎样架构的:

1. 天开于子。冬至日,年干决定天之五运为何者。此为立年运。

2.地劈于丑。大寒日,五运六气计算的起点。主客气运都从大寒起算。以岁支定司天在泉,以三阴三阳为标,定运行路径。客气固定顺序: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主气固定顺序:厥阴-少阴-少阳-阳明-太阴-太阳。

3.人生于寅。立春日,人之阳气计算的起点。此为建岁。人之气即水火也,阴阳二气也,即卫气也!以脉时之三阴三阳为标,定固定运行路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此同六气之客气传输路径。又以周天28宿循环以相火与肾水之旺衰分为六王:平旦少阳王-日中太阳王-哺时阳明王-昏时太阴王-夜半少阴王-鸡鸣厥阴王。此处“王”者,主也,旺也。
 
岐伯曰:治五脏即治五行。五脏运行遵从五行规律,只不过医者不以五行占卜方式治病而以诊脉方式明五行之盛衰罢了。展开来思考,以干支五行推算,以卜卦方式推算等法一样可以看病,此乃”取用多端“也,故而汉代有医经七家医方家十一之说,医经家即用经方来治病者,而医方家的方是方术的意思,即用各种方术来治病的流派。医经家有扁鹊一脉被仲景继承发扬之,华佗一脉基本失传。而医方家更是因为儒家学术的独尊地位而不入士大夫之流,故而被医经家压制黯然失色,目前流传下来的以干支五行治病的唯有伤寒钳法一家。可以说,如果学医之人觉得脉学难的话,建议大家可学伤寒钳法,推算干支五行逻辑性强过脉诊,其必是未来中医电算化的最好方式,千年的学术压制到了重新焕发青春的时候。历代不乏名医贬损伤寒钳法的,因为他们不明白伤寒六经的概念,不明白诊脉是诊五行,干支也是五行,异途同归也。

大家可以对照上述表格去读《脉解篇》,仔细对照伤寒论印证。例如《脉解篇》太阳病有如下症状:

1.肿腰脽痛
2.偏虚为跛
3.强上引背
4.耳鸣
5.狂癫疾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