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莉|2011年阵地日记|去花寨供销社吊奠

 新用户9779z0DP 2021-10-17

图片来自网络


717  星期日  
 
多年合作的老客户基本都成了好朋友,好的最好程度就是家里有红白喜事相互都要宴请,如婚嫁,丧娶,百岁,乔迁,出学,开张等等。这个只有亲戚朋友才动的风俗(山丹人把宴请叫做动客),似乎从来都没有变过,只不过以前在显官达贵之间行走,如今在商业时代的大小街巷里都有来往。首先是客户先请供货商,请一次就推开了门,每每有事双方都要互相宴请,像亲戚一样,却又与亲戚不同。
今天去花寨供销社的陈庆喜家给他的父亲吊奠(山丹人把吊唁叫做吊奠),这本来是男人去最好,可王老板实在太忙,是店里的大柱子,走不开。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女人的社会地位一步步高了,在家也与男人发生着性别的平等转变,若男人没有不便去吊奠,女人就代表着去,当然,家里老人不分男女也是可以去的,但若是对方与老人不熟,而路又远,就只好挨到媳妇了,实则年轻人去比年老的更有面子,对方也喜欢,因为年轻人去是以情义为主,不熟悉的老人去是以搭礼吃喜酒为主,多少有应付差事的意思,譬如,重要的人家必须自己亲自去,尤其领导家,自己若是不在,配偶能代替,但老人能代替吗。
老陈是县城郊区南湾村的人,那年头沾了父亲的光招工到供销社,一直在基层当保管或营业员。后来供销社解散,职工下岗,所有财产顶了职工的补偿,有的想转行,把补偿物转卖给想继续干的同事,从此离开了单位。陈庆喜就是买下同事补偿物和供销社门市部的人,为了方便和全面照顾,他把家搬到供销社,与夫人一起照顾起了生意,同时还照顾着老父亲,两个上学的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
     他们把门市部打理得既整齐,又干净,一看就是乡里少有的正规门市部,不但有档次,而且也有品味,各种类型的货物都分了类,远看,红是红的,绿是绿的,食品一个专柜,用品一个专柜,生产资料类的放在外面和后院,俨然一家有水平,且勤劳的商人,在农村我没有发现再有第二家。
乡里的杂货铺那可真叫个杂,尤其是从供销社转卖出来的。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油盐酱醋,水果蔬菜,锅碗瓢盆,建筑器材,农药化肥,农膜农具。正如工商局的人说,这边卖的是肉类,那边卖的是农药,人却围得是堆。
     陈庆喜的店就是名副其实的杂货铺,除水果蔬菜以外,其他什么都有。但陈庆喜分类明确,归纳有序,啥是啥的地方,谁是谁的位置。从不乱放,已成了习惯。无论什么时候去他店里,你都会看到一尘不染的情景,始终焕然一新,真的能够饱眼福呢,怪不得他生意比别人的好。
     别的我不知道,就农药这块,陈庆喜可是数一数二的大经销商,每年的营业额都在增长,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扩大。
     陈庆喜父亲的丧事放在供销社后大院里,几个七八十年代的旧库房依旧完好,既宽敞又清凉,虽然高高的墙上坑坑洼洼地落满了尘灰,但一点都不影响款待亲朋好友,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谈的头头是道,根本不在乎墙上的尘灰会掉下来。
      陈庆喜的父亲可是个“金爷爷”,一辈子的老供销人,退休工资一月近两千,一天就三顿饭,吃饱了什么也不管,病了还有公家报销医药费,谁都盼着“金爷爷”健健康康地活着,哪怕是只坐在门口看热闹也行。无奈岁数不饶人,都八十一了,终究还是没熬过年岁,今年走了。
吃过金爷爷的白事喜酒,我又坐班车回到了店里。这两天下午稍微闲了,生意开始淡了。前期一直忙,人都熬累了,慢慢缓吧,生意还得继续着,生意人都是闲了养精神的。
王老板率领全军人马整理积压和乱堆的货呢,搞得满地下都是货物,连个插脚处都没有。小刘正勾着腰在扫地,大哥和四叔抬着个大箱子过来,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小刘毫不客气地说,长眼睛的没有,宁往人家头上上呢。
     大哥憨厚地笑笑:你的头别人能上去吗,再说上你的头干吗。
     你还真想上呢,有那个本事吗。小刘一不做二不休。
     你刘家丫头子的头谁敢上啊,那不是老虎头上动土吗。我笑着说。
     那当然了,也不看看刘家丫头子是谁,哼。小刘眯着眼睛笑得很灿烂了,仿佛很受用的样子。
     你是谁呀,不仅会脑筋急转弯,而且还是母老虎,谁敢惹,还别说上你的头了。王老板半天插了一句,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