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庙岭村是洛宁县底张乡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水秀丽,地杰人灵。如今居住着淳朴善良、勤劳忠厚的村民五六百口。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为祈盼天地恩赐,就在山岭上盖了一座小草庙,焚香上供敬奉天地。因此,人们把这一山岭称为“草庙岭”,随后岭上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叫草庙岭。星转斗移,日月更替,当年的小草庙早已不见踪影。在原址上经过历朝历代修建、重建的古庙宇,气势恢宏,仍展示在岭上,主祭“圣母”,每年清明庙会,是这里的盛会。如今,岭上原来居住的人家为生活便利,多数搬到岭下建了新村,岭上仅存数户故土难移之人。这里有古刹,有被上级定为古村落的“郭家大院”,有建于地下用于蓄水的设施,相当于过去其它村的“坡池”(池塘)。这个蓄水池呈大锅状,村民称其为“大锅”,不知有何寓意。大锅里盛水很深,已发绿。岭上还有清泉水往岭下流去,村村通工程把电力设施、水泥路都通到岭头,人们到岭上观景十分方便。得悉今天草庙岭村要办一件大事,我们打算前往一探究竟。今年草庙岭村在爱心人士郭玉琴、郭铁当、孙超武、郭当琴、郭志勇等人的倡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筹备组织,广大村民踊跃响应参与举办首届敬老爱老开幕式活动,为七十五以上老年人送慰问品,送温暖,送关爱。 金秋十月,五谷飘香,恰逢重阳,山菊怒放,乡村特有的景色醉人心扉。农历九月初八,一个难得的晴天,我们来到草庙岭,眼前一派丰收的景象,庭院里、平房上、场地里到处都是金黄的玉米穗,有吊起的,有装笼的,还有在场地上凉晒的,农民脸上显露出丰收的喜悦。 农谚: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压塌集。树上挂满黄澄澄的柿子,大多害羞地躲在绿叶下,不愿露面。 村民们三五成群拥入会场,会场前悬挂两条横幅。上幅写“草庙岭村尊老敬老开幕”,下幅写“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会场两旁摆放着两排桌子,桌上摆放着时鲜果品,会场中央铺着红地毯。两侧的墙壁上挂着十四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郭朝卿书写并裱装的字体形态各异的“寿”字条幅。 十时许会议开始,二十多位小朋友搀扶老人入座,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为每位老人献上并佩戴好大红花。接着全体肃立,高唱国歌。随后,村党支书讲敬老活动的宗旨、意义及筹备过程。乡领导致辞,在外工作人员讲话,爱心人士发言……会议高潮是为老人送关爱,八十岁以上老人每人一件唐装,一帧寿幅。七十五岁老人每人一套保暖衣,还有毛巾等物品。幼儿园的小朋友,热情奔放的女青年载歌载舞为老人祝福。与会者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欢乐。老人们换好新装后同乡村领导、爱心人士合影留念,共进午餐。获悉这次为老人献爱心,主动捐款有六十余人,多者五佰元,少者数量不等。郭朝卿的寿幅是无价之宝。当天在县城、洛阳生活工作之人都专程驱车返乡为老人们捐款祝福,表达了他们不忘乡愁,浓烈的家乡情结。
 这次敬老活动举办得很成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乡村孝德文化,乡贤文化。使孝道美德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这次草庙岭不虚此行,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乡村巨变。草庙岭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取得了双丰收。作者简介:张便玲,女,1949年腊月生。网名迎春花,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中教一级教师,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