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归处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10-18

我心归处

文/丁洁芸

这是2021年国庆节的上午,九点光景,驾驶了近五小时车的我,站在父母的小区里。吴语方言不时从身边传来,相互打招呼的邻居,一声亲切的“喂”字,妥贴地抚慰了我的乡愁。院子里的树木长高了,绿油油的新叶向上窜着,似乎要与天上的云朵说说话。

我来到父母住房楼下,朝着他们敞开的窗户喊着……父母皆以为听错了什么,他们在房里的对话,我却听得明白。于是,我用手机拨了家中的电话,母亲接的。“小芸,刚才是不是你在楼下喊我们”,母亲欣喜中带着疑问。我回答:“是呀,是呀!”母亲又问:“这么快到金华了,很早出门了吧?”此时,母亲的声音里带着心疼。一楼门禁打开了,父亲笑呵呵地走了出来。

还是那个爽朗的小老头。前几天,母亲和我说,父亲最近腰疼,岁数大了,他们的身体一天天不好了。父亲过来,硬是要帮我拿行李,又佝偻着带我上了楼。一进屋,我见沙发、茶几上凌乱放着东西,对着父母调侃:怎么生活在“垃圾场”里了?母亲说,近来俩老身体都不太好,弯腰也很困难,懒得收拾。听着母亲的话语,虽然没有一句是在说我的,但却让我内心隐隐作痛。

是来看父母太少了!这些年,我常常将小家忙、工作忙作为正当理由,理直气壮地在电话里和他们说话,再附上一句“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呀,有空就来看你们”。父母总在电话里笑着回应,“你工作要紧,把孩子带好,你自己身体也要注意,有健康的身体才有一切。”有时,父亲还会在电话里叮嘱:“我看你烧菜速度快,你公婆岁数大了,牙不好,你不要由着自己的喜好,菜要多煮会儿……”

父母年事已高,这些年,对我的要求越来越低。他们总以我为重心,他们的言语里,是我好他们就好。而在金华养老的父母,落叶归根这十多年来,我回家看望他们的次数却是可数。这些年,照顾父母的机会,我都“让”给了父母的朋友以及我在金的朋友。他们时不时送菜送水果到家,嘘寒问暖;他们时不时去医院探望,来回接送生病的母亲。这些无以为报的情谊,总让我感受到婺城的暖。这样的原乡,足以为我挡去人世的风寒,使我每天笑语盈盈。

在婺城的三天,除了在家大扫除外,其余的时间,父亲带我走访了亲朋好友。碰到他们,我一一感谢。感恩,父母晚年这一程,有他们的大爱陪伴!感恩,原本素不相识的天南地北人,因着善良的缘分,彼此成了亲人。在婺城开着小店的外乡人吴姐和小邱妹妹,这几天都和我说:你回来,你爸的气色都好起来了,人也比前段时间精神……从她们的话音里,我听出来了。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秋风里,在婺城八咏楼的边上,我和父亲坐在小邱妹妹的店里,喝茶聊天,谈论王右军秀逸苍劲的行书笔法。期间,父亲聊起当年留在我脸上的“五指山”,笑哈哈地对我说:“严厉,就是厚爱!”我认真地回了父亲的话:“我现在,能对自己严厉了。”小邱妹妹看着我,说:“姐,我就是对自己太宽容了,以后向你学!”是的,我们人生的路,小时候不懂,需要大人们喝斥来走正。而今,人到中年,要自己学会走正路,迎着风雨、阳光,一往无前。

回到玉环后,原乡的亲情,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年龄也上来了,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回顾这一趟金华之旅,再回味当年李清照的《题八咏楼》,不禁写下了一首《高阳台·国庆登八咏楼思易安(新韵)》--

国庆佳节,团圆共祝,家人相聚一周。佛手清香,婺语慰我心忧。江山美好如诗卷,砌台边,秋意温柔。笑盈盈,双眼波横,独上层楼。

晴风暖雨迎归客,远望双溪水,千古风流。品易安词,尝生平许多愁。人间事婉约书尽,画意浓,醉酒方休。自飘零,豪放苍凉,情亦难收。

父母在,我心归处是金华!愿美丽的婺城越来越好,那里的人们富足幸福!愿我的父母,健健康康!




丁洁芸,笔名丁乙,浙江金华人,职业警察。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和书画。作品散见各媒体报刊网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