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玛塔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玛塔小Q,开启无屏幕编程新方式!

 琦爸学习圈 2021-10-18
幼儿科学小实验▲ 人工智能学习

我们一起带娃在“”中学


孩子什么时候学习编程比较好?学龄前的孩子怎么学编程呢?


这个号本来建立就是记录带娃学习人工智能的过程,由于娃还比较小,还没有特别合适的编程学习,所以前面更多是分享一些带娃玩科学实验和科技游戏的,当然这个也还在持续。


我曾经带着娃玩过一段时间的Scratch Jr,开始玩还有兴趣,但是玩了几次以后,感觉拿个IPad玩孩子兴趣不大,拿着IPad玩Scratc jr 哪里抵得上平板里面的游戏和刷视频的诱惑。


直到,我看到深圳市玛塔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新发布了一款适合3-5岁学龄前儿童学习编程的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Tale-Bot Pro。



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Tale-Bot Pro


玛塔幼儿实物编程编程机器人一直有关注,之前发布的玛塔编程机器人套装市场口碑一直不错,不过就是更适合5-7岁的孩子。


另外的话,教育套装2000左右的价格相对来说也不便宜。


这次玛塔机器人发布的新款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产品——Tale-Bot Pro,定位于3-5岁的学龄前儿童,零售价格699元也便宜许多。


所以新品一上市,就找朋友以一个优惠价拿了一款回来给娃玩,带娃玩转人工智能正式从玛塔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Tale-Bot Pro开始。


大家不要误会,让孩子从实物编程玩起,开始接触编程,并不是一定要孩子将来去从事编程工作。


我认为即使未来不做程序员,面对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孩子们熟悉编程思维,学习一些编程基础也是非常必须的。


针对学龄前儿童我推荐实物编程机器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在具象思维阶段,通过实物来理解和学习编程,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同时也可以减少孩子玩平板刷手机,对孩子视力有保护,我非常想让娃早点接触编程思维,同时也不想让她觉得编程很枯燥,很没有意思,想保护她对机器人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找适合孩子学习的幼儿实物编程也找了蛮久。


而且通过我自己的观察,孩子小,带着孩子在电脑前面动动鼠标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动手摆一摆,拼插一下,做个小车,然后看着小车动起来这样手脑并用,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


等到孩子上学识字后,再学习编程,我觉得有些太晚了,编程不应该被是否识字限制,编程是一种逻辑化的思维,应该从学龄前就让孩子接触。


而且,那种坐在电脑前,对着电脑屏幕,拖动命令条,编个小游戏的编程教育,我觉得既不生动也不真实,我们的孩子需要在更生动,更有创造性的环境中接触和培养编程思维。


小朋友学编程,兴趣比难度更重要,培养编程思维比记住各种编程语言更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在实物机器人的陪伴下,孩子能熟悉机器人,亲近机器人,了解怎么和机器人对话,这都能为孩子今后学习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来先跟大家详细介绍下玛塔小Q(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Tale-Bot Pro。


这款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是针对3-5岁幼儿的全新产品,无屏幕编程机器人教育套装(故事版Pro)。

一套里面包含:机器人、材料盒、10张交互型地图、2张空白地图、32张指令卡、3张纸模、1本贴纸册和一套功能卡。

编程就是按键操作,非常简单,孩子易上手。
没有复杂的代码,Tale-Bot Pro背上的彩色按键=编程指令。按键的过程,就是在编程,上手超轻松。
手按按键,编写好指令,手指一戳执行键,机器人马上就能行动起来。
用有趣的游戏来让孩子轻松习得指令、序列、循环(重复)等编程基础知识。
利用套装里的道具,还能DIY各种有趣的造型,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跳舞、绘画的编程玩法,还能帮助学生启蒙艺术细胞,感受编程的别样魅力。
教育套装中配套了道具丰富的活动材料盒,有丰富的互动地图、用于创造编程任务的空白地图、有趣的互动主题贴纸和辅助编程的指令卡等道具。

内容结合编程知识涉及3-5岁的认知与兴趣,包括科学、语言表达、社会情感学习、数理、精细化运动等多个领域,使幼儿能够在有趣的交互场景中完成各种有趣的编程游戏。

基础介绍就到这里,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加我微信沟通,下篇文章开始分享实际带娃玩这款玛塔幼儿实物编程机器人Tale-Bot Pro的经历,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End—

我们一起带娃“玩”中学!让娃玩出对科学的热爱!

茫茫人海中相遇,都是一种缘分,我是琦爸,希望用科学游戏、人工智能学习和亲子阅读来陪伴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思维方式。

育儿先育己,做父母的路上,我们一起身体力行,共同成长。

如果您也是一位孩子宝爸宝妈,也想带孩子玩出新花样,请加入琦爸组建的“父母研习社”,我们一起践行带娃“玩”中学。

本文原创首发(转载注明出处)

公众号:带娃玩转人工智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