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考古百年,推荐《南渡北归》

 波哥谈古说今 2021-10-18

纪念中国现代考古百年,可谓隆重至极,层级超前。
河南日报微博写道:
如果不是一百年前的那次“动土”,抬眼就能看到附近韶山而得名的仰韶村,不过是黄河边上众多普通乡村中的一个。
但它注定不寻常。从那时起,仰韶村,走进教科书、走向世界,一举开启中国现代考古学之门。
以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原点,百年来,殷墟、二里头、良渚、石峁、三星堆,一个个振聋发聩的名字借助于考古学为世人所知,从地层中一页页掀开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实物图卷。
了解中国近代考古史,又不想读太枯燥的论文,我强烈推荐朋友们读读这套书——
《南渡北归》。
为写此文,今日重翻,发现,我是在2013年8月4日,到次年1月5日间,将这六本的大部头读完的。


说起来,已快10年。
但一提到相应的人和事,我立马就想到那些熟悉的名字。
有人有疑问了,这书虽没看过,却也听过,主要是讲西南联大吧?
确实,西南联大是重点之一,但更主要的,说的是民国一代大师们曲折人生经历。
当你看到金岳霖单恋林徽因的那些事,肯定会忍俊不禁;

当你看到教授们为躲日军炸弹带领学生跑到山坡,慢慢从害怕变成无畏,并开起玩笑时,就知道,飞机的轰鸣,已成锻炼胆量的工具。
还有很多或有趣或尴尬或痛苦的往事,等着你泛舟书海,亲自去了解,但,我可以告诉大家,该书的开篇第一章,作者岳南,就是从考古写起的。
不如撷取几段,先感受一下。
在清华的日子,中国考研界先驱李济,与大自己23岁的梁启超走得很近,一是梁任公对他有保荐之恩,二是“二人对近现代田野考古这门新兴学科具有相同的眼光和热情”。
李济进入研究院后,在梁启超等人鼓励下,“把教研课堂搬到田野中间,放开手脚做一番实实在在的现代学术事业。于是,便有了李济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和决定未来田野考古这门学问路径走向的山西考古之旅”。
之后,他们与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共同组织,由后者承担大部分经费,李济和袁复礼主持,对山西夏县西阴村进行了考古发掘。
虽然美国人掌钱,但他们签订了协议:
挖掘出的古物永久留在中国,论文用中英文撰写并在中美两国学术刊物上发表。

(书影)
考虑到清末民初,莫高窟等处大量珍贵文物被西方人攫往国外,就能知道,由“中国人自己主持的第一次正式的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尝试”,意义有多重大!
李济的学生,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不无崇拜地这样评价:
这第一次中外考古合作计划所采取的立场是明确的:学术是天下之公器,中外合作是可以的,而且在当时条件下还是必需的,但古物是公有的,而且是国有的。李济先生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眼光并没有使他在爱国、在维护国家权益上作任何的让步。这种眼光远大的爱国精神是李济先生一生从事学问从事事业的特色。
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梁家三代数人,对中国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在这套书里,都有详细的描述。
当然,作为长期高挂当当网畅销榜的南渡北归,它之所以成为名著,更因写透了几十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们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很多事,究其源起,都与30年代叱咤风云的那些人有关。
看完这套书,会有醍醐灌顶之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