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与考古中国的诞生

 RK588 2018-01-02

考古学的源头在西方,虽然我们很多学者和资料把起于宋代的金石学算作中国考古学的起源,但这实在是过于牵强,凡事皆要争一个起源于我们,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就像一定要说足球起源于蹴鞠一样令人莞尔。金石学充其量可以称为文物学的起点,中国自古只有盗墓,从没有过田野考古。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讲到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考古学家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期,并将中国古史传说与此相比照。1898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首次发现了有字甲骨文;1900年在甘肃省敦煌石窟发现了储存有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两项惊人发现,并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前兆。

考古中国奠基人——李济

1926年由李济主持,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进行的发掘,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1928年董作宾前往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发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考古研究学术机构,李济先生可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奠基者,他的《安阳》一书可视为中国考古学术的第一个丰碑。从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出现之后,一批历史学者开始使用考古发掘出的文物来印证古籍,中国的史学传统开始引入西方基因。20世纪20~4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史学大家,奠定了现代中国历史研究的学术原则和学派基础。现代史学是在文献基础上,以考古学成果为重要资料并融合了现代多学科的学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另一个文明认识体系,在这个体系里,玉也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含义。

1930年安阳殷墟发掘现场

新的文明史体系里,中国的区域里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然后才进入了可以有历史记载相对应的商、周以至到清代。与文献体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献中充满神话色彩的三皇五帝时代不再被承认,而代之以能被考古所证明的并用国际通用学术名称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或称为史前文明。至于夏,则一直以来是我们与西方的一个重要分歧。我们已经有了确切的史前文明考古发现可以与史书中记载的夏相对应,但因为并没有像甲骨文一样能证明商代存在的文字出土来证明夏的存在,西方并不予以承认,这是当代学术上的一桩公案,与本文关系不大。

既然这个新的文明体系是建立在考古学、文物学和新史学之上的,在这个体系里谈玉就应该以玉本身的实物为本,不管这个实物是考古发掘而来还是古物传承而来,在实物的基础上与文献相印证就是这个体系下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