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平坦的路面爬行前进

 明心见悟 2021-10-18

一次大酒打乱了节奏,就此卧倒在谷底两周,五一假期三天回家,笔记本在包里压根没有拿出来,专栏的留言提不起任何兴趣,60秒语音训练也顺其自然的选择了忽略。不由感慨:哪有强韧如铁石的习惯,只有流水般的惯性。万幸的是运动仍在持续,跑步、骑行还是抓在手中的稻草。我试图从运动获取一点力量。周六的清晨,多数人都在安睡的时刻,我挣扎着爬起来打算自我挑战一把,虽然充其量仅有小小的难度。

为了完成自己吹过的牛,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目前进展到62天,无论是跑步还是骑行的进度都落后10天左右,我清楚只要定期投入时间精力,健康的身体就是副产品。


回家的路线与上次蟠龙湖未果之行类似,裕翔街——高迁公园——107国道——天宁路——红旗大街,高迁公园这段绿道近期走过多次,轻车熟路的感觉,骑行的路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清晨的好处是人少车稀,尤其是国道上没有心惊肉跳的紧张感。

天公作美,多云天气,气温在17度左右,放开手脚用尽全力也不会出汗,一路向南路遇水塘一片,停车拍照,稍作片刻休息,还不忘分享朋友圈告知,友情互动。

继续前进,7点整到殷村道口,路途接近一半。早餐时间到,一碗饸饹面、烧饼夹肉补充能量。

红旗大街两侧,随处可见成片栽植的绿化树,三两成群的劳作者,在田间除草修剪,元氏、赞皇多丘陵地带,发展定位是绿色生态,山区退耕还林,很多改造的农田不再种庄稼。

骑行50公里的时候,体力开始不支,我不急不慢的走着,路上偶遇几位骑友,速度飞快的从我身旁掠过。最后一段路均速15公里左右,全程下来57.57公里,用时3小时。


安静的院落,两只燕子在过道的墙上衔泥筑巢,小黄狗在树下小憩。到家跟父亲简单聊起,这次回来一是锻炼身体,顺道回家看看;二是当面跟哥哥聊一下,听说侄子临近初中毕业,对念书失去了兴趣。父亲脾气火爆,对侄子的评价是:我早就知道他不行,小时候基础没打好,现在操心也晚了,这只能怪他父母给的关心不够。

虽然我不赞同父亲对侄子的打击性评判,但是基本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小时候父母给予的关怀和帮助不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成绩跟不上,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学校找不到自信,再加上身边一帮不爱学习的“校混子”相互影响,顺利毕业都是阿弥陀佛了。

针对当前的问题,我请教过一位做心理咨询的大姐,她的判断跟我父亲是一样的,导致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大人,不能一味责备孩子不上进,多数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存在缺位,只侧重物质层面:供你吃、供你穿、供你花,学习的事情就靠你了,而且认为学校有老师管着,家长我文化水平不高,就疏于管教,最后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不好解决了。

我设想过几种解决方案:劝解说服沟通引导,给他几本书读一读,希望书本给他力量,估计他不会看;一起看看励志电影《垫底辣妹》,估计只对故事感兴趣;极端的办法是送出去打工,估计家长舍不得,相当于休克疗法,搞不好就是提前放弃了。

为他描绘未来的美好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创造,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打开视野和格局的办法是出去见见世面,能够产生关键的作用吗?每个年龄段有相应的认知局限,无法要求他达到你的理解高度。

他现在就是对功课丧失了信心,逃离学校和课堂才会让他感到放松,在学校感受到的是压力和压抑,体会不到成就感,无法形成良性的正反馈,最终走向失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