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巧干不要蛮干——《精益工作法》读后

 明心见悟 2021-10-18

《精益工作法》是一本提升个人绩效的工具指南,借用制造业的5S管理理念,对知识工作者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作者想告诉我们,要重视工作的产出,用最少的投入完成最多的成果。

不管是人还是企业,核心是价值创造和传递,这本书的观点是把个人当做一家工厂来经营,思考你的客户想要得到的价值,如何减少浪费,控制投入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本书告诉我们,工作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务,这样的思维完全是被动的等待,你就像个消防队员,哪里有火冲向哪里,要思考发挥积极主动性。你的工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工作本身产生价值;
客户愿意为之付费;
为下一环节创造附加价值。

要创造价值,首先是识别价值和浪费。回顾总结一天的工作,有没有关键成果和产出可以记录,如果时间全部花费在琐碎的事情上面,说明自我管理尚有挖掘空间。即便是常规事务性工作,也可以总结出阶段性成果。

有效方法是记录个人时间开销,从8点半进入办公室开始,查看邮件、网页通知、网讯通消息,这些都是没有产出的附加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是工作中突然想起有一件事情没有交代,打电话通知各部门,这就有浪费的嫌疑。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工作,要考虑转换成本,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随手记录在便签本上,忙完手头的工作再处理。

工作间隙的闲聊、收发手机上社交媒体的消息,看似不经意的浪费,如果仔细统计,相信你会很吃惊。因为真正高效率的工作,一天下来不会超过3小时,以25分钟番茄钟为例,很难做到上午4个加下午4个。一般人的时间颗粒度做不到那么精细,也许并没有这样的概念,5分钟可以做什么,3分钟可以做什么,30分钟可以做什么。

虽然企业经常提及精益管理,更多只是口号而已,别说应用于个人管理。对于个人绩效提升,可以从5S入手,清理是第一步,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看看自己的办公桌,不乱的举个手,先不看硬盘文件管理,电脑桌面不乱的举个手。

自己反思一下,有多少时间浪费在寻找文件上面?三天前同事发给你一份资料,说什么也找不到了,那天领导让你报销付款的单子,明明放在抽屉里了啊?

相对于处理纸质资料,一般的岗位更多是处理电子文件,通过邮箱或网讯通相互复制分发,经常有很多个版本,哪个也不想轻易删除,总想着以防万一。结果是存放了太多没用的文件,真正有用的文件很难找到。

相比于书中提到的电子文件管理方式,我更习惯GTD工作法,用六个文件夹管理工作,分别是归档、下一步、等待、将来可能、项目、删除,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

接收到的文件首先进入“下一步”,如果是需要归档的制度文件或其他需要留存备查到资料,直接分类存放到“归档“,需要布置给其他人完成的工作转移到“等待”,有些工作在当下并不紧急,未来某个时间也许要做的,归入“将来可能”,工作量较大持续一段时间的工作存放至“项目”,处理完的工作及时进入“删除“。

如此一来,你的大脑将从琐事中解放出来,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处理创造性工作。

这本书并未读完,以上是读完前三章的一点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