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训练营复盘 有这三个关键词就够了

 明心见悟 2021-10-18

经过5天的写作、听课、拆解训练,逐步理解万能写作法,开始有意识的按照观点+案例的模式写作,同时也发现自身存在的几个问题,结合三个关键词时间、素材、反思进行复盘总结。

一是时间管理。李笑来说,时间本质上是无法管理的,你只能进行自我管理。大部分时候不是你不够自律,只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论,优秀的时间管理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自我,比如番茄工作法、timelogger、GTD工作法等,很快都可以上手实践。平时的时间颗粒度较大,对时间重视程度不够,养成了相对随意的习惯。另外,缺少对于作业时长的记录,导致效率低下;写作过程中常常无法专注30分钟,如果临时有想法,会打断当下的写作,未考虑任务切换时间成本,无形中浪费了时间。

二是素材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库相当于写作者的弹药库,让写作不再依赖灵感。不论是拆解经典文章,还是阅读书籍,随处可见案例、故事,同样,训练营优秀学员的作业里,也有非常丰富的素材。最初写作过程中,并没有这种意识,不明白支撑观点要靠案例和故事,习惯于枯燥干瘪的说教。问题是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自我表达居多,对于逻辑、条理的重视不够。

三是反思迭代。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来贤哲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改进。同样,优秀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助教老师点评每个人的作业,提出了修改建议,多数时候我无法及时做出修改,非不愿实不能也。因为重复使用一种方法和视角,难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毫无头绪的时候,也不需要强制自己坐下来,可以出去散步、慢跑,跟朋友聊天,都能激活我们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再次回到任务本身说不定会有惊喜。

反思可以发现问题,唯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

行动计划如下:首先是精细时间颗粒度,从记录时间开销开始,弄清楚时间都去哪儿了,做事至少保持30分钟专注。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26岁时尝试“时间统计法”,对个人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时间利用效率,56年如一日,直到生命最后;接下来应该有意识的收集案例和故事,最初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案例,需要仔细挖掘观点的关键词,适当展开联想。好案例都是攒出来的,没有诀窍可言,唯有多一份耐心。看过的电影、阅读过的书籍、接触到的人和事,留心之处都能作为素材;最后养成持续迭代的习惯,先完成再完美。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过程中,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7次讨论会,其中,拿破仑亲自主持了62次会议,历时三年半修改讨论,最终由立法院通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