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电5分钟 专注半小时

 明心见悟 2021-10-18

一本书读完,如果不留下笔记的话,很难说真的读过。当你开始记录的时候,对那些曾经印象中看过的书,仅余些许模糊的感觉。从这个角度看,读书笔记真的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几十年如一日,冷静客观记录每日时间开销,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还是个人境遇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日记里丝毫没有表现,只是机械的完成每日小结、每月总结、每年总结。他根据之前的工作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计划,每天的记录精确到分钟,他非常清楚每天的工作时间,就像一个行走着的钟表,任何时间都不浪费。在他眼里,所有的时间没有区别,无论长短,都能完成一件事。

柳比歇夫确实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怪人,让人惊叹不已的神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牛人。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三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三个小时,不做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要有不受干扰的做事能力,随时能进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就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卡尔·纽波特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好处,第一是效率高,你随时能够进入工作状态,同样的时间你的产出就比别人多,在加速迭代的世界里,具备这种能力是你的优势;第二,是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深度工作的概念,类似于心理学里谈到的“心流”体验,也就是注意力专注于某件事的感觉。第三,深度工作能让你找到信仰和价值,在工作中体验平静和快乐,有种神圣的满足感。正如中世纪矿工的信条:“我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建造大教堂之愿景。”

如何培养深度工作能力呢?纽波特说,你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哲学,在书中他列举了四种工作哲学。

第一种是隐居哲学。只适合一小部分人,他们远离外界,专注于研究。

第二种叫双峰哲学。你可以把时间分成两块,一块用来深度工作,一块用来处理日常事务,至于是以周为单位,还是以月为单位,根据工作性质而定。

第三种叫节奏哲学。时间分配用严格的日程固定下来,每天固定时间用于深度工作。

第四种叫新闻记者哲学。这种人事务繁忙,自控力极强,可以随时切换工作状态,前一刻还在酒桌上把酒言欢,后一刻就进入专注工作状态。

可见,工作性质、工作习惯和自控力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哲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哲学,训练深度工作的能力。

对我自己来说,只有节奏哲学具备可行性,固定早起时间用来深度工作。每个人找到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合理调整计划提高整体效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