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

 明心见悟 2021-10-18

读一本书,被书名《人生有何意义》吸引,作者胡适,其实就是第一章某篇文章的题目。整本书收录了一些评论性文章和讲演稿。

有一章题目是“读书有什么用”,其中有篇文章叫《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文章这样说,当学生有学生的好处,相当于是一种有特殊优待的生活,可以幼稚一点,可以吵吵闹闹,社会能够宽容的对待他们,不用付严格的责任。

但是对于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那就要学会面对真实的社会,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所以他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份锦囊相送。

学生毕业之后不外乎继续深造做学问,或者找一个工作谋生。对于参加工作的人,就有堕落的危险。

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

步入社会之后,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现象往往很常见,有时不需要什么学问一样可以混口饭吃,混个官做,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对于求知做学问还有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学习的欲望逐渐冷淡下去。

工作以后要养家糊口,没有学习的环境,缺少闲暇时间,身边没人切磋交流,继续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不容易。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发现现实距离梦想十分的遥远。

几次碰壁之后容易悲观失望,曾经拥有的理想和勇气也会一点点幻灭。更容易选择过一种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生活。

为了抵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保持求知欲望,保持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胡适给出了三个药方。

第一,时时刻刻找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古往今来,问题是一切知识的根源。走出校门,如果你的脑子里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就很难继续保持求知的热情。如果真有一两个有趣的问题让你每天去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那么你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想方设法请教高人。

第二,发展一些职业外的兴趣爱好。毕业之后每个人都会从事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养家糊口的工作。它未必是你喜欢的,也未必是你所学的,或者跟你的性情完全是不相近的,工作也许变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这时候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就是很好的调节。当年明月本职工作是公务员,在业余时间写作《明朝那些事儿》,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没有节假日,没有闲暇时光,每天雷打不动的更新博文,对他来说这是一份投入了激情和热爱的事业。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期望成名成家并不现实,但是有一个兴趣爱好使我们的精神有所依托,多余的精力得以发挥,生活不再乏味,精神不再空虚。

第三,你总得有点信心。今日之困境,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付出,必定有将来的大收获。

俗话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费的,世上没有白走的路。在看不见的地方,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深信科学可以救国,当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地赔款。在国家危难之际,巴斯德始终不放弃他的显微镜和实验室,潜心研究细菌和疫苗。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法国给德国的赔款。

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正是必须鼓起勇气坚定信心的时候,你要相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