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进山水画赏析

 艺域无疆 2021-10-18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明代画家。早年为工匠,后习书画,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山水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为“浙派绘画”的开山鼻祖。

箕山高隐图 明代 戴进

此图所取题材和画法都仿效南宋马远一派,采用对角线构图,斧劈皴画山石、偃斜的拖枝松以及细劲顿挫的人物衣纹,都极似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唯稍见简逸,反映了戴进主宗南宋“院体”一路的山水画风貌。

关山行旅图 南宋 戴进

此图绘高远、深远的全景山水,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伟,左右诸景相衬,呈金字塔形的稳定构图,气势宏阔。诸景系连紧密自然,画面展现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富有生机。环境可居可游,观者如身临其境,堪称戴进晚年精品。

柳塘图 明代 戴进

此图原题马远作,并有南宋皇后杨妹子题跋伪迹,印俱赝。后于刮痕处辨“戴进”款,故知此画乃戴文进所作。图绘柳塘清远,微雨濛濛,高士于亭中远眺。景简而意幽,乃文进学马夏之迹。

春山积翠图 明代 戴进

此图为典型的远景、中景和近景三段式绘画,并且画面呈“s”形布局之特点,诸景交错,产生深远感和开阔感。画中春山染绿,翠色茫茫,展现了春光中的壮丽景色。技法上,笔墨简劲粗放,山石以大片渲染为主,加几笔勾勒和斧劈皴。

抚松观瀑图 明代 戴进

此图作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诗意。图中深谷悬飞瀑,水浪拍巨崖。笔法出自马夏,而加以放逸,水浪画法尤佳。

墨松图 明代 戴进

“竹雪书房”是戴进在京时所用斋号,从画面钤印可知,此图应为戴进在京期间所作。此图承续宋元文人水墨画的传统,用较放逸的水墨笔法画具体真实的物象,墨色浓淡层次丰富,干湿对比鲜明,松枝草叶笔画凌厉,显示出戴进吸收文人画营养又不失个人笔墨风格的绘画面貌。

秋江渔艇图 明代 戴进

图绘秋江上渔人繁忙景象,江水开阔,渔舟片片,用笔恣意而不逾矩,人物虽寥寥数笔,而形神皆备,属戴进纵逸一路的作品。

溪桥策蹇图轴 明代 戴进

松岩萧寺图 明代 戴进

画面顶端约略可见北宋李郭卷云式的圆转山头,中景粗疏淡墨晕染而成的山径迂回盘旋而上。两侧及近景均以较为浓重的墨色点染松枝树石,怀抱独桥于其中,桥上有一士者骑驴而过。

渭滨垂钓图轴 明代 戴进

图绘周文王拜访在渭水边隐居垂钓的姜太公,邀请他入朝辅政的故事。图上山峰高耸,树木成荫,湖面平静,二位主人公拱手相谈,老者白发苍苍,面色严肃,似在思索。画家以浓墨勾画石块、树木,山头,更显此次两位会面的凝重。

溪堂诗意图 明代 戴进

图绘群山环绕中,泉水汇于山涧,桥上一童子置琴而过,对面草堂内一老者坐于凳上手执诗文认真观看;远处山峰险峻,树木葱郁,几座亭台隐约显现。本幅图采用典型的对角线构图,以斧劈皴勾画石头的轮廓,以焦墨中锋画出树木虬劲枝干,层次感突出。

春游晚归图 明代 戴进

图绘暮色已至,乡间小道上人们行色匆匆;近处可见桃花盛开,树木绿叶如盖;一位士人紧叩庭院大门,院内一人挑灯应声而来;远处群山披绿,山腰笼罩在夜色中。画面近处内容丰富,描绘制细致,中间较空,有着马远、夏圭一派的风格。

春酣图轴 明代 戴进

图绘春日暖阳中山涧水边之场景。图上松树挺拔葱郁,山峰高耸陡山峭;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行色匆匆;近处二艘小舟和一竹筏停靠河边,一舟上二翁把酒言欢,一翁伏桌轻酣,舒展的面部可见身心轻松。

画山水图 明代 戴进

图绘群山沟壑之中的美景。图上远处丛山峻岭,山势险要;二山涧之间一厅立于水面之上,厅内三人围桌而坐,高谈阔论;近处水面碧波荡漾,一带篷小船泊于水面,戴笠老翁坐于船头专心垂钓,相像此处只有鸟鸣虫叫,别无它声,是何等幽静、安详!

长松五鹿图 明代 戴进

图绘崇山峻岭中,树木葱郁苍翠,一条小溪蜿蜒向前,五只梅花鹿在树丛中、小溪两边觅食、嬉戏。

三顾茅庐图 明代 戴进

图中画山石用大斧劈皴法,松枝颀长,明显继承了南宋马远的画风,用笔简劲。整体画面墨色清雅。在明代宫廷画中以“招贤纳士”为题材的历史故事画为数不少,反映了当政皇帝求贤的迫切心情。

风雨归舟轴 明代 戴进

雪山行旅图 明代 戴进

此图是巨幅大嶂,绘雪满松山,气氛清寒,曲溪上置两座小桥,最下方的桥上两位士人骑驴过桥,后有仆人挑携杂物。上面桥边画两们挑柴贫者,写王梵志诗意。此幅用南宋马、夏笔意,而造境用北宋大山长水。是戴文进的用意佳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