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乡——台湾(1)

 龙井问茶土老帽 2021-10-18

1999年开始漫步中国的旅程,至2010年我走过除台湾外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6年这个遗憾终于弥补。为了纪念,我开辟新的板块——原乡,记录自己在华夏大地上的足迹,第一篇就从台湾开始吧。


 

原乡——台湾(1

从余光中的诗中,我第一次识得“乡愁”这个词,于是那种淡淡的、久久的滋味便上了心头,于是海峡的那一边就成了惦念。继父亲、母亲的环岛游后,我终于找到机会自由行。久违的期待差点儿被台风吹散,在机场困顿7个小时、吃过两顿延误餐后,我搭乘的长荣航班总算起飞了。人的心理总是微妙的,没有飞的时候总是盼着早点飞,真起飞了又担心台风之后会不会有颠簸,不过这一点小小的忧虑很快被丰富的飞机餐给赶走了。凌晨四点半抵达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再乘小黄出租车前往台北市西门町,长长的一路上我还有些迷糊,缺觉啊,太困了。所有的行程计划先放放,冲进宾馆房间第一件事就是补觉。

好像睡了很久,其实只到十点,我就醒了。拉开窗帘,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台北第一眼,阴阴的,旧旧的,远处还有一圈小山,浅浅的,灰灰的。这第一眼的风景实在说不上靓丽。冲个澡,出门逛,第一站是龙山寺。说起台湾,开埠最早的地方不外乎是“一府(台南)一鹿(鹿港)一艋舺(台北万华地区)”,龙山寺就是艋舺的中心,算真正的古迹。西门町到龙山寺只有地铁一站路,很方便就到。可惜铁将军把门,龙山寺不开,原来因为台风关系,全台湾都放假一天,所有机关、景点关闭。一瞬间,我有点懵,不知道该去哪里。

 

反复盘算,我决定去大稻埕,那也是台北的老街区,景区关门,马路总不会关吧。不着急慢慢走,我便闲下心来看看周围的路人,感觉台北的秩序不错,行人礼让,排队有序。有一点和上海很相似,就是捷运乘客几乎人人都在划手机。在欧洲的地铁里常常能看到读书的人,在台北却没有发现。大稻埕是清末继艋舺之后兴旺起来的地区,直到日据时期达到顶峰。曾经舟楫云集的大稻埕码头早已风光不再,与淡水河平行的迪化老街还留着往日风华,骑楼店铺,寺庙戏院,依稀还有老样子。见街角食肆,木桌小凳,客人众多,不由食指大动,觑到空位,赶紧坐下,学着老食客们的样子,点上一碗米线,配油炸的虾和肉。菜很快上齐,第一口米线微觉腥气,第二口开始适应,多吃几口还觉出好来了。炸虾炸肉光蘸酱吃,甜甜的有些腻,就着姜丝吃却正好,抬头看看高高挂着的菜牌——炸大虾、炸红烧肉,不觉莞尔。这就是我在台北的第一餐——古早味米线。龙山寺关门,我可以理解,毕竟是著名景点嘛,海霞城隍庙关门,就很意外了,这么小一座庙也放假阿。金光闪闪的财神老爷放在门外继续笑纳八方供奉,拜一拜,也算我来过了大稻埕。

不甘心回宾馆休息,赶到台北火车站看看是否能去平溪、十分,结果台铁、高铁都停运,售票窗口成了退票窗口。今天可真惨啊,都是台风惹得祸。我漫无目的地回到西门町,西门红楼在修,成都杨桃冰关门,想看的想吃的都没有,台北还能让我好好玩耍吗?只好买杯凉茶降降火了。没想到西门天后宫还开着门,我在挂满灯笼的殿堂里认真拜拜,保佑后续的旅程顺利。出门时,看到天空微微放晴,妈祖娘娘真的显灵了吗?

有时候,我真是挺拗的,抱着什么景点都不进(想进也进不去),只看外观光走路(看过就算到过)的宗旨,开始在台北的暴走。从西门开始,一路到凯达格兰大道,看过总督府和总督官邸(现为台北宾馆),直到景福门(东门),这一带是行政区域,街道树木都很整齐,还有二二八纪念公园满满的绿色,感觉还不错。天真是晴了,走到中正纪念堂时,还能看到蓝天。再走不远就是永康街,有些累,就在鼎泰丰吃午餐歇歇脚。已是下午一点半,依然很多人在等位,这里的员工早已见惯排队的场面,微笑着给我一纸号码、一份菜单和一支笔,让我先点菜。似乎并不饿,半份蟹粉小笼,一碗酸辣汤足矣,很幸运只等了二十分钟。按照服务员的建议,一份酱油三份醋,就着姜丝吃小笼。吃一口,品一品,皮果然很薄,馅果然很大,但味道也只能说一般般啦,对我而言似乎淡了点。酸辣汤反倒内容很丰富,感觉很实惠。

因为台风放假,台北人都出来逛街,午后的永康街可真热闹。各色店铺人来人往,数饮食店最聚人气,好几处都大排长龙,我反正也没事干,就找了条最长的队伍排着。这是家吃芒果冰的店,金黄色的招牌非常醒目,号称台湾必吃美食。排得满身大汗之后吃上一口冰,挺爽的,不过好大一碗,对于我这种脾胃虚寒的人,还真有些招架不住。好容易吃完了芒果,留下了冰,我开始逛向一条条的小巷深处。都说台湾的文创做的好,永康街算是一块招牌,各色咖啡馆和特色店值得一看。越是僻静处的,越是有意思。很多看上去如人家般的院子,其实也是开门的店铺,比如冶堂,招牌不挂在院门外,而放在院内角落里,不进去绝对看不见。可巧,何健老师在,于是谈谈台茶说说青瓷,一忽儿下午就过去了。

辞别何老师,我去象山看夕阳。走了一天再爬山,真有些累,到达第一个摄影平台,我就死活不走了。不过这个位置真不错,有凳子可以坐,有栏杆放相机,不用三脚架也挺稳的。山下的台北,楼宇连绵如海,起伏似浪,最高的便是101大厦。我就这么静静的坐着,看天幕低垂,看华灯高挂,看天上的云从浅灰到宝蓝再到绯红,隔一阵,拍一张,除了蚊子恼人,一切都很完美。

夜色里的台北比白天好看许多,不再灰暗陈旧,而是流光溢彩,更年轻也更有活力。我悠悠地踱下山,踱到新光三越,那里有最近的欣叶台菜和诚品书店。老台菜的精髓是麻油味,所以我点的第一个菜就是麻油腰花,此外又点了招牌的煎猪肝、菜脯蛋、番薯粥,外加一壶乌龙和附送的麻薯,这一餐饭有点小贵,必须细细品味。腰花很嫩、猪肝很香、简单的菜色做出不简单的味道,确实没辜负这块牌子。菜脯蛋却做得淡了,我吃了一口便没再动,领班很细心,发现后就问原因,我告诉她似乎菜里没盐,她一劲儿向我道歉,退了菜又送上招牌的杏仁豆腐做补偿,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诚品的名气很大,之前去过香港的分店,如今来到台北的旗舰店,感觉更大了几分,好多好多的书,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穿过一扇门就换一个主题,仿佛没有尽头。更有特色的是文创商品,有吃的,有用的,都是挺花心思的小玩意儿。看书购物的人不少,让我觉得诚品卖的是文青的生活方式,卖的是有书相伴的时光。

我来台北的第一天,似乎什么也没看到,似乎看了很多很多。作为辛苦一天的最终回报,我回到西门町时,成都杨桃冰开门了,买上一碗,原来传说中的台北老味道竟是这般咸咸甜甜的,有如这一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