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五律《愁坐》读记

 小河西 2021-10-18

杜甫五律《愁坐》读记

(小河西)

愁坐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十月,时杜甫居梓州或阆州。(这年秋冬杜甫多次往来梓阆间。)愁坐:即坐着发愁。《西江夜行》(唐-张九龄):“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冬夜寓居寄储太祝》(唐-綦毋潜):“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高斋:高雅的书斋。《东屯高斋记》(宋-陆游):“少陵先生晚游夔州,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高斋。质于其诗,曰'次水门’者,白帝城之高斋也;曰'依药饵’者,瀼西之高斋也;曰'见一川’者,东屯之高斋也。故其诗又曰:'高斋非一处。’”此处或指高处的房舍。

葭(jiā)萌:葭萌关或葭萌古城,位于今广元市昭化区,唐时属利州。《华阳国志-梓潼郡》卷2:“晋寿县,本葭萌城。刘氏更曰汉寿。水通于巴西,又入汉川。”《元和郡县图志》卷22兴元府:“利州,益昌。下府。…按今州即广汉郡之葭萌县地也。蜀先主改葭萌为汉寿县,属梓潼郡。…武德元年又改为利州。州城西临嘉陵江。”

氐(dī)种:古少数民族。此或借指居住在利州一带的羌族、氐族等民族。《华阳国志》卷2阴平郡:“东接汉中,南接梓潼,西接陇西,北接酒泉。土地山险,人民刚勇。多氐叟,有黑、白水羌、紫羌,胡虏风俗、所出与武都略同。”

迥:迥异。《访道经》(梁-江淹):“悦子之道兮迥不群。”

左担:古山道名。甘肃入蜀要道。因山径险窄,自北而南,担在左肩不得易右肩,故名。《华阳国志》卷2阴平郡:“平武县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也。”《太平御览》卷195:“任豫《益州记》曰:江油左担道,案《图》,在阴平县北,于成都为西。其道至阻,自北来者,担在左肩,不得度担也。邓艾束马悬车处。”《过沁州》(明-王世贞):“左担愁绝涧,西顾失连冈。”

大意:俺坐在高斋门口,忧愁地望着野外。十月的山野寒气凝重,孤立的阆州城月色暗淡水色昏沉。葭萌城里氐族、羌族与我们迥异,左担道上入侵的吐蕃还在。俺终日忧心忡忡东奔西走,归故乡的时间还难以确论。

这首诗前二联写愁坐所见。杜甫坐在家门口,看到十月的山野寒气凝重。孤城上月色暗淡。孤城周围江水阴沉。(阴冷昏沉之景。“寒”且“昏”。)后二联写愁坐所思。利州的葭萌,有很多羌氐,与我们差异很大。入蜀的要道上还有很多吐蕃兵。(由此想到:一、从蜀道回长安洛阳不行;二、吐蕃说不定会从“左担道”侵蜀。因此有可能蜀地亦不安全。)对此,俺终日忧心忡忡,终日东奔西走,但出峡资金难以筹措,东归时间难以确定。(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一直在筹备出峡。到十月仍未准备就绪。因此“归期未敢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