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机识人

 吴主任 2021-10-18


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普遍行为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的“利”和“害”没有客观标准,都是个人认知的结果。但这也许决定了你会愿意跟什么样的人合作或者交朋友。

比如说,言而无信满嘴谎言的人并未注意到行为中的“害”,他们看到的都是行为可能的“”,但你大概不愿意跟这样的人深交。除非你也认为能骗人钱财这件事是条不错的致富捷径。

人品和能力到底哪个重要。不言而喻,人品差的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人品是一切的基础。

其实用不着这么区分,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选择当个人品低劣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不足的表现,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短视和鸡贼长期看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祸害。

虽然理论如此,但现实残酷,否则世界不至于这么复杂。因为长期有多长是未知的。所以不少人品恶劣的人确实也得到了善终。是一种赌,有坏人赌赢了。至于死后的评价,一般人不配拥有,百年之后谁会记得谁。

但在还活着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远离人品低劣的人。这时不得不,甚至是下意识地,你就会考察他人的动机。

比如说,你有个朋友,在阳台上玩耍,不小心碰到花盆刚好砸到路过的人。也许朋友被判刑了,但你不会觉得朋友是一个坏人。因为你能明确知道这里并无故意成分。故意和非故意在量刑上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性质的。

这个好理解。有些不那么明显,比如从他人的表达中判断动机。

一次跟nod请教设计,他说设计的动机最重要。他看作品经常会想到作者的动机。这个说法我印象深刻。

断断续续,我们从设计聊到文章,我突然意识到,尽管从未有意识去关注动机,但自己其实一直都对文章的动机相当敏感。

就说我自己。小傻逼大学生时的愤怒就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满足某些奇怪的虚荣心。动机幼稚可笑。再后来当编辑做专题写文章,相信人的观念会变。对错暂且不论,负责任地说都是真诚的。这几年因广告动机变得不如以前纯粹,难免考虑流量。不过请读者朋友放心,本人人格依然闪亮,底线厚实。不能写的不写,写就真诚表达。

这种真实通常可以用表达者身份印证。同样的内容,不同身份就可以判断其动机是否可疑。

比如说战争时期,战场上将领的发言有煽动性,因为需要鼓舞士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这种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正当的可理解的,如同和平时期官方媒体的操作方式。

那么各位认真想一想,真的有普通人发自内心地愿意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战场?真的在生活中关心这些事?果真如此,那无话可说。如果没有,如果根本不关心这些,那么那些有那么点流量和影响力的人无成本地喊打喊杀鼓吹战争,到底是蠢还是坏?

一个普通人在朋友圈表达一种骄傲自豪感是可理解的情不自禁。人可以为一切或者毫无根据地感到骄傲自豪。他们的目的仅限于表达本身。他人是否理解和同意是另一码事。但这些情感汇聚成可口的“爱国饭”市场则又是另一种角度,机智的大V“见风转舵”,歌颂煽情真是信手拈来。

也多亏了这帮人的歌颂技艺,非常生动地呈现“事实陈述”和“谄媚”的区别。

再比如,有些大V在欧美国家置业又或者把孩子送出国上学,却又时常用敌对的字眼抨击这些国家这不好那不好,我们这里最棒棒!这动机不可疑?说的话能信?还能说人家是真诚的?

理直气壮的例子应该是这样的:某人生了三个孩子或者领养了三个以上,说生三胎才不亏欠人类!虽然你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但确实无话可说,人家言行一致。观点你不同意但无法不服气。

爱慕虚荣、追名逐利、贪财好色,这都无可厚非,人的自然欲望。这些动机甚至都是心照不宣的,往大了说欲望推动人类进步。无知不是罪过,观点有对有错,我们都需要时间慢慢学习成长,说错话、做错事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

一个有流量的人,一个流量可观的人,一个收入几乎来自流量的人(俗称“利益相关”),其表达动机就必须得到更加苛刻的审视:此人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什么身份说这种话是真诚的吗?真关心这些吗?“统治者附体”的口吻不是演的还能是别的什么?………总之,若有心,假是藏不住的。

不过严谨地说,这些都是个人主观感受问题,确实不存在铁一般的“真实动机”。所以不要争,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

上篇:说说莆田2死3伤案
推荐:聪明人虽然你学不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