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

 悟寂 2021-10-19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

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

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

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秦胜于戎而败乎殽,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译文大义:

从前晋文公要跟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样做才能取胜呢?”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用盛大的礼仪从来不感到满足,对于作战频繁的君主,用高明的诡诈之术,也从来不会感到满足。现在要打仗了,您只要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 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弄干了再捕鱼,怎能不获得鱼呢? 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可捕了,把森林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呢? 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打了。用诈骗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但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所以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这不是长久之计。” 晋文公私下权衡了他们二人的思想,采纳了咎犯的意见,因而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但回国以后行赏,却把雍季摆在了首位。文公身边的人劝谏说:“城濮之战的胜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谋略。您采纳了他的意见,可是行赏时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符合道理吧!”文公说:“雍季的话,符合道义,对百世有利;咎犯的话,行的是诡诈之术,不符合道义,只能顾及一时。这一时的利益怎能和百世的利益相比呢。” 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遇到危难之时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 但回国以后,以义行赏,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 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可是能成就霸业的才有五个。文公是其中一个,他自己知道胜利是如何取得的,但文公也清楚守住这个胜利更需要的是什么。所以诡诈之术可以取得成功,但若长治久安还要符合道义。如果各种欺诈布满了一个国家,那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安定,如果是忠爱诚信、相亲相爱的风气充满这个国家,则这个国家必然安定祥和。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法无定法”事情需“圆活变通,应机为上,道义也要顺应自然之理才能应用。”晋文公充分分析了咎犯和雍季的话,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智慧的晋文公分别在不同的时机发挥并展示了他们的思想。首赏雍季说明晋文公注重的还是国家的长远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