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1)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21-10-19

(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

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④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流淌着,卢守坤有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很少打泡,一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班长们就说了,大一点也不打紧,男人家扛枪弄炮的,脚大走四方嘛。

⑥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趾头夹得生疼。他索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糊糊的泥巴地一粘,靴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

⑦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呢。

⑧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向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有本事缴获老蒋一门山炮,我再扛给你们看看。

⑨班长的脚崴了?那也是给自己找鞋弄的。卢守坤心里毛了。班长呀班长,你这不是让我难受吗?

⑩前进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卢守坤这下看清楚了他的班长。班长的一只脚板上光光的,只是一层清湿的绑腿。那只鞋呢?再一看自己的脚上:怎么两只不一样呢?是班长的鞋?班长……班长你一路光脚呢,这么远的路,怎么走过来的?

⑪班长!卢守坤心头一热,他沿着班长王克勤同志的肩头放眼望去,冬雨已住,东方欲晓。一不留神的功夫,那轮1946年深冬的朝阳,早已跃上了这支队伍的头顶,一笑一笑的,亲亲这个又吻吻那个,没几下太阳的脸蛋蛋就红得有些发紫了。

(节选自2020年1月5日《解放军报》,有改动。作者:程多宝)

1.阅读文章,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长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

B.第①段写卢守坤所在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体现了我解放军“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一使命感,也体现了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战斗的艰苦。

C.第③段“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中的“那边”指的是国民党军队。

D.第⑪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天气的美好,侧面表现了我军战士的可爱,也预示着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

2.请仔细阅读文章,下列两个文段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结尾?请从文章主题角度做简要分析。

(A文段)

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

(B文段)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泪盈眶……

3.文章第⑩段写卢守坤发现了自己脚上的一只鞋原来是班长的。请联系上文,揣摩班长脱鞋给卢守坤时的心理,写一段班长当时的内心活动(60字左右)。

4.程多宝的《行军》和陆定一的《老山界》写的都是我军战士的故事,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反映人物品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请联系原文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概括出两文例句包含的共同情感。

《行军》例句

《老山界》例句

共同情感

(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

她(瑶民)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他钱,她不要。

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她们(医务员)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2)联系两文,你认为我军战士身上有哪些红色基因值得我们传承?


【答案】

1.A

2.A文段;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标题,而且使主题更深刻,也给读者带来无限回味和遐想。因为正是有这样乐于帮助战士的班长、正是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部队,才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群众才会积极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队伍才会更加壮大。同时,表达出我们的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而B文段仅仅表现卢守坤战士对班长的思念,文章的主题不够深刻。(符合大意即可)

3.示例:急行军任务紧,天黑路又烂,要找到鞋太难,我是班长,关心战士是我的责任,我多吃点苦算什么,先把我的鞋脱给他吧。(符合大意即可)

4.(1)示例:①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军民互助;军爱民、民拥军…… ②深深地战友情;部队战友之间的关爱互助;对战友的无私奉献……。

(2)示例:对党忠诚、团结互助、勇敢坚强、乐观向上……(答对2点即可)

【分析】

1.

A.有误。卢守坤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故选A。

2.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结尾。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根据A文段内容“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分析,“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照应了题目“行军”。根据首段“百十号人的连队”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写出了解放军队伍的越来越壮大,点明主旨。表达出我们的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根据B文段“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泪盈眶……”分析,表达了卢守坤战士对班长的思念,仅从个人的角度不能点题,也不能深化主题。故A文段能做结尾段。

3.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注意根据语境分析。根据上文对班长的描写,表现出班长关心战士。结合“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语境,围绕“行军紧,任务急,不能耽误在找鞋这些小事,我应该尽快吧这事做好的”揣摩心理即可。

示例:摸两下,然后把我的鞋给他穿,不能耽误事,咱是班长,得照顾好小战士。

4.

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1)第一空根据“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和“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他钱,她不要”分析,围绕“军民鱼水情”“军爱民、民拥军”等情感填空即可。第二空根据“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和“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分析,围绕“战友之间的关爱互助;对战友的无私奉献;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等情感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对红军精神的概括。通过阅读,本文通过对“行军”过程的描写,刻画了乐于帮助战士的班长形象,表现出红军之间深深的战友情,表达了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故事。《老山界》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此概括红色基因即可。

图片

(2021·湖北鄂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5.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6.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7.第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9.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5.“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6.“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7.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8.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9.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分析】

5.

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的表达作用上分析作答。语句“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作为文章的开头,运用了“不可思议”“竟”“真的”等词语,内容上,交代了做养雪花的事很难的同时,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养雪花”故事的叙述。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6.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结合文章第6、7段的内容,可以看出,“躲”字写出了“我”躲藏在去地窖里取白菜的母亲身后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7.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14段画线这句话,是写在母亲揭开真正的“养雪花”的秘密后“我”的感慨,既写出了母亲为了“我”实现愿望而不顾寒冷的天气让“我”养的雪花“绽放”,突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抒发了“我”对母亲的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章叙写的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不把事情说破,每天还在“我”睡熟后冒着严寒去替换雪花;为了“我”实现愿望,默默地去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等内容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极富爱心的母亲;是一个有心计、好学习、能吃苦且有耐心的母亲。

9.

考查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这篇文章开篇设置了悬念;接着叙写“我”突发奇想要“养雪花”,并具体叙写自己“养雪花”的经历;后来,母亲将“真相”告诉“我”,让“我”感动不已,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情节安排上看,先设置悬念,再叙写经历,最后揭示“真相”,可谓是一波三折、迭宕起伏,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读来饶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动读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