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教案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1-10-19

(469)

杂谈教案

昨天,好像是一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三门峡市局专程下基层检查教案。作为一项教学常规的督促,肯定有很多的好处。通过小道消息的反馈,我们学校的问题也不少,大体有三:一是以旧充新,二是三言两语,三是环节不全。这说明我们的部分老师,平时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应付,态度出了问题。也说明我们的管理不细,责任心出了问题。然而,所有这些与我们的教案检查与评价机制有没有关系呢?

通过反馈,我们不难想象,这次检查评价标准大体是章节数量、环节完整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字迹字数等。这样的检查评价导向,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统一标准,容易忽视个性。一些有新想法、新理念的教案,也可能得不到检查者的肯定,不仅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也容易逼迫教师去抄教参。第二,注重详实,忽视了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瞬息万变,严格按照教案的注入,显然不合实际。第三,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的中心是学生学习,教案只是帮助老师理一下上课的思路,里面还应该有老师对一些不确定因素的预设,这才是备教案时,老师的智慧体现。

因此,关于教案的备与评价,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第一,不看格式看个性。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只要能够把主要的环节要素表达完整,不必千篇一律。课堂需要改革,课堂的前奏——备课,也需要改变,鼓励创新教案,不要上课时一页也不翻的死教案。第二,不看写看说。当然这种方法操作起来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把多个教案分给不同的老师编写,形成电子稿或活页。同头课老师一起借鉴,当然也可以补充修改。这样即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还节约了大家的时间,提高了效率。第三,定期晒教案。不论教导处检查还是年级检查,大多停留在看看老师写没写,很少去看内容,更不用说实用性了。如果我们定期举办教案展览,让老师们参观,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及家长参观。这时,大家对教案的重视程度也许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教案是教师课前自我教研、磨课的一种方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引导我们的老师正确对待,我们的管理者正确的评价,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许,这次三门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契机。进步都应该从改正不足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