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层管理靠什么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1-10-19

1217

中层管理靠什么

上午是年级主任例会时间,会后几个人闲聊,大家说起了年级管理的辛苦。很多时候,年级把任务布置下去,总会有极个别老师或班级推推嗡嗡,不当回事。在年级主任反复催促或者好言相商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可能是公办学校的一种常态,不仅中层管理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校级副职也经常会在老师们的讨价还价中去安排某一些临时工作。

社会是现实的,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们很现实地对待工作也无可厚非。对于每一项任务,哪怕明知道它是份内的事,例如,要求老师自觉听课、要求班主任关注宿舍内务等。老师不管说与不说,大多会先考虑两个问题,会不会占据自己的休息时间,有没有补助或荣誉。正是由于有这两方面的想法,和管理者的思想必然会发生冲突,所以,无形中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呢?

我认为,学校中层进行管理时,主要依靠四种力量:制度、文化、职务权力以及个人魅力。

关于制度的约束力量。首先任何制度都是有漏洞或者说不完善的地方,这也常常会是一些人消极工作的借口。例如:制度要求老师听课时,要求认真听、仔细记、如实评。但总会有个别教师听课时看手机、改作业、甚至小声私语;记录的是老师的板书或者流水账;评课的时候,尽是客套话、大而空、不痛不痒。其次,个别人还会对学校的制度无动于衷。例如,个别教师不要求上进,不准备评先晋职,挨个批评,或者扣个十块八块也不在乎等。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我认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只能靠制度去约束教师、管理教师,肯定也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关于学校文化或者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力。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传统和习惯,但是这些学校文化的影响力适应于绝大部分教师而不是全部。能够完全遵守职业道德的老师,不是圣贤但至少也是名师,期望所有的老师都是名师也不现实。因此,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如果仅仅靠学校文化或者职业道德来说事,实际上也是很苍白的。至少在说服力上也很难使你的说辞让每一个老师都接受。

关于职务权力。在一个单位,能够真正有职务威严的,我认为只有一把手。甚至有时候,对于公办学校的极个别破罐破摔型的人,学校停不了工资开除不了人,一把手也会很无奈。更不用说中层了。中层每天生活在教师中间,如果每天只能靠权力的力量来维持管理,他和老师们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老师对他的权力也会是阳奉阴违,管理的塌方也必然是迟早的事。

关于个人魅力,也就是非职务给管理带来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一名管理者,特别是中层管理者,最应该看中的力量。个人魅力,说白了就是人格的影响力,它包括办事公平、心底无私,也包括敢作敢当、身先士卒,更包括不拘小节、坦诚与共。就像曾经的老王,吵吵闹闹后大家仍然服他。

当然,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是这四种管理的混合作用。但我始终认为:个人魅力>制度约束>文化影响>职务权力。当一个人的个人魅力积攒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赢得人心、赢得尊重、赢得信任,从而赢得管理。

中层管理靠什么,靠个人魅力、靠个人人格、靠个人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