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该思维:阻碍自我发展的心智模型(二)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621字,阅读约需3分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的消极情绪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

01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被灌输了各种“我应该要怎样”的观念——我应该努力上进、我应该要超过别人、我的父母应该怎样对我……

那些广告、偶像剧、家人的规训、老师的教诲,塑造了我们头脑中太多完美的想象——我以后的女朋友一定要是一位温柔漂亮的人、我要当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我成绩一定要好……

这些“应该”的想象就好像是一个个剧本一样在我们身上上演,如果一旦不符合这个剧本的设定,我们就会很痛苦。

同样的,痛苦的背后,藏着“我应该怎样”的假设,你越是放不下这种“应该”,就可能越处理不好现实。

“应该思维”背后的假设是必须,而“必须”说明只能是这个结果,当结果不是我们所想的时候,就会陷入焦虑之中。

我们头脑中的“想要”存在天然的合理性,但是当“想要”的“愿望”变成“应该”时,所造成的结果一旦不符合我们的预期,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变成“应该思维”的奴隶。

“想要”更好的是成为一种愿望,而不是应该。愿望是说,我很想要去做到,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我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实现它,但是我无法决定这件事情我能够做成,如果最后做不成,还想要奢望现实来迁就你的愿望,那么愿望就变成了“应该”。

愿望与应该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说明我们是愿望的主人,后者则让我们成为奴隶。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头脑中的“应该思维”,那么它可能就会变成支配我们的主人,让我们失去自主性。

02

再来看看,“应该思维”是怎么样阻碍自我发展的。

与前面一样,几乎所有的自我烦恼中,都存在一个“应该自我”。

当现实自我与这个应该自我有差距时,我们会想是不是我们自身有问题。

陈海贤老师说: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我们关于自己应该怎么样的假设,也许本身就是偏见。”


好像有哪里不太对,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吗?当然可以,不过你要想清楚,那个更好的标准,是来自于外在的设定,还是你的内心。

我参加一个早起打卡群,要求在430~630这个时间段进行打卡,每个月打卡20天,我自己的实习是不允许我在12点前睡的,因为还要回复消息,在之前我都是设的6点的闹钟,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感觉自己的精力还是不够用,带着我“应该”要努力上进,所以我要6点起床的想法,反而越来越累,所以把平时的闹钟设定到了620,周末设在了730,这样做了后,我的精力好了太多了,不要要求自己应该怎样怎样,我每个月打卡20+,这就够了,没人强迫我每天要6点起床啊。

我也经常会偷懒,这不是偶然现象,有的时候没有早课我可能会到9点才起床,下午和晚上的时候也会跟室友一起打游戏,但这些都没关系啊,只要我每天都能够保持自己在进步、在成长,就没有任何问题啊。

难道说我9点起床,我就啥事都不干了吗,那我不还是写作、看书、上课嘛,要看长期,给自己更多的试错空间,只要你能够保证自己在长的时间线上是一个进步的状态,那就可以了,真的没有关系的。

03

真正自然的努力是什么呢?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他们是不关心自己努不努力的,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要实现的目标,他们会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事情上,他们只想把事情做成。这时候,努力只是一种自发的状态,是创造活动的副产品。

相反,那些带着“应该思维”的人,也很努力,但他们大多没有清晰的目标,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只是追求一种努力的状态,也叫做为了努力而努力。

应该思维的完整语句是:既然别人觉得那样做是对的,那我就应该那样做;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像别人期待的这样做。

这不是自发的行为,而是自发地模仿。

心理学家霍尼说:

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应该思维会对我们的真情实感造成限制,给我们塑造很多个“理想自我”,排斥“真实自我”,尝试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感,那是你真实的财富。

最后,分享一下我对于努力的态度,就用菜头叔的一句话来说吧:

“你努力,但不极端;你笃信,但不盲目;你理智清晰,你清明开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