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投射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261字,阅读约需2分钟;

关于投射的定义是:指个体根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与“被动攻击”一样,投射也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一种投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能够拥有体面的工作、富足的生活、不错的社会地位……从表面上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但在父母内心深处,是向孩子投射了自己的欲望,自己当年没有做成的事情——考上大学、有好的工作等等,期望这些都能够在孩子的身上一一实现。

当然,这里不是指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没有这么绝对的说法,只是一部分,也就是这部分父母,在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时,会表现出愤怒或者经常将这件事挂在嘴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的潜意识中,会以为——当孩子完成了他们所期望的事情时,他们就能看到自己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弥补了先前留下的遗憾。

自我投射还有一个主要场景,就是当你向别人咨询关于自身建议的时候。

当你诚心诚意地向对方咨询对于自身的看法时,因为投射的存在,对方的建议很可能只是在说对于自己的期望,这一点其实很难分清。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站在你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你当前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后,给出完全贴合你利益的建议。

他们给出的到底是真正的建议,还是对自己的期望呢?

如果只是后者,那么这次的谈话就是无效的,他们整个过程都是在说自己,而且你听得也是云里雾里。

主角已经暗中换成了对方,那么剧本也就不是为你写的了。

当你不采用朋友的建议时,如果对方感到愤怒或者失望,那么这就是一种自我投射,这种“恨不得替你动手”的想法,就是自我投射的体现。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把建议者换成是你。当别人没有采用你的建议,你会感到愤怒,说明你的自我没有安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之后对方没有取得成功,你还可能会有“活该”“谁叫你不听我的建议”的想法,倘若你没有将你的自我投射在对方身上,那么当对方没有采取你的建议,依然获得成功,那么你内心中第一时间升起的感受应该是好奇,有一种忍不住去求教的冲动。

当一名合格的建议者,是心里真的放着别人,真的为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一定会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建议,针对不同的缺陷给出不同的批评,而不是拿着同一套说辞,说着同样的话。

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根据事后对方的情况来判断。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真的把你的问题当回事,会主动询问你的进展,甚至不会在意你有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在意的是你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对方对此不闻不问,或者知道你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感到恼怒,那么就可以判断当初他给到你的建议是一种自我投射。

不闻不问是他已经倾述完毕,满足了他的表达欲,恼怒是因为他希望你去探索这样的方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

我觉得一位挚友,他的关心是指向你的利益的,并且在意你的意志,这很少有人做到,即使是关系很好的朋友。

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容易出现自我投射,可能是因为关系的某一方不够成熟,这种自我投射没有恶意,但因为关系的捆绑而造成伤害,只要某一方足够清醒,才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好好回想一下,你身边有哪些情况是自我投射的体现?你又是否将你的自我投射在别人身上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