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教你如何进行结构化表达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231字,阅读约需2分钟;

《结构化思维课程》是我去年学过的一门课,之后很久都没有用过,就被我雪藏了,直到今天才算找了回来。

不过用来写一篇文章还是不错的。

正文开始:

我们的大脑在进行沟通表达、处理信息的时候,会有一些常见的思维习惯。

而我们在一些关键的时刻,能够根据这些习惯采取一些方法,就能够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准确,对方也能够容易听懂,这在职场汇报、演讲、重要讲话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脑常见的思维习惯共有四个。

第一个习惯就是,大脑喜欢归纳主题。在平时我们闲聊,天马行空,聊啥都行,但到了关键时候,如果你还是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那别人就可能听不懂你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

如果你在对方说之前就先告诉他,他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展开说明,这个时候,你就能够非常清晰地定位,并且不会误解他的话。

用我们小学语文的话来说,就是先总后分的“总分”结构。

第二个习惯是,大脑喜欢归类。当你看着名单中一长串的名字,并且他们的排序都被打乱了,那肯定没有将他们分类为一二三班看得顺眼。假如你去餐厅吃饭,菜单上也会给你分好类,让你能够快速定位到你想吃的菜系。体会过两者的差异后,你会感觉分好类真的是能够引起“极度舒适”。

第三个习惯是,我们的大脑会偏爱一些数字,比如数字3。这一点相信你也有过体会,古话有太多关于3的名言,“三人行”“举一反三”“事不过三”,写作文也经常会写“三段式”,领导讲话也喜欢说“我这里想讲3点”等等,说3点往往比2点或者4点,更容易让人接受。

最后一个习惯是,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东西。

根据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5~9个记忆组块,短时间你给别人太多信息,对方是记不住的,更不谈理解了。

在沟通表达的时候,想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说的话,你的沟通习惯就要符合对方大脑的思维习惯。

怎么做呢?

结构化的第一个特征是,主题先行。你得先提出总结性的思想,再表述具体内容,这样就能让你说话的条理更加清晰,也对应了大脑喜欢归纳主题的习惯。

不要让别人逐句理解你的意思,因为对方的知识面可能与你涉及的范围不同,对你的话可能会产生理解偏差。

第二个特征是归类分组。当你打算表达大量信息的时候,大脑的短时记忆是有限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信息归类,尤其是3类,这样会容易记忆。

将信息归类,这样你原来若干个记忆组块,也可以被缩小为你归类之后的几个组块,这样就更加方便记忆,也能让对方更好地接收与选择。

第三个特征是逻辑递进。当你定了主题,并对所有信息进行了归类分组后,哪一组信息应该放在前面,哪一组信息应该放在后面?这其中就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让听众跟着你的表达去思考,他们才能更理解你。

逻辑关系又可以分为横向逻辑与纵向逻辑,如果对方问你某一天的时间安排,你就可以采用纵向逻辑,比如“早上”“下午”“晚上”这样。


如果需要演讲、备稿,你也可以事先画好逻辑图,然后再进行表达。

好了,这一篇文章只是非常简单地介绍了结构化思维,其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细分与深挖,对逻辑思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那本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