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的上海味道:食堂里的老味道

 ZmlZwh 2021-10-19
转载自:影像上海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历史视频资料

有人说,中国有八大菜系,而食堂里的菜肴就是第九大菜系。上海人之所以对过去吃食堂的那段经历有那么深的记忆,是与这座城市的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解放以后的上海由一座消费型城市变为一座生产型城市,原先许多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到社会生产劳动中,那么吃饭问题自然就靠食堂了。

图片

图片

那时候在食堂里用餐也可以津津有味,感觉就是家里的味道。那是因为居民食堂里的烧菜师傅大多是家庭妇女,炖的汤、烧的菜,没有美轮美奂的外观,也没有出神入化的手段,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老食堂里“妈妈菜”的眷恋。

图片

图片

1950年代是上海食堂开办得最红火的年代,那时的上海食堂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里弄居民食堂,一类是单位职工食堂。那时有一句很响亮的口号,叫“工业战线要超英赶美,要把中国贫穷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产业工人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干劲十足,作为后勤部门的食堂,也加班加点确保供应。食堂办好了,工人师傅满意了,他们干起活来也就更有劲了。工厂办好食堂,其实也是搞好企业文化。

图片

讲起老食堂里的经典老味道时,红烧肉和大排骨是一定不会少的。想当年上海人把吃大排骨、吃红烧肉叫作吃大荤,把吃肉片、吃肉丝叫作吃小荤,吃大荤显而易见能让人更加满足,许多老工人讲起食堂里的红烧肉总是津津乐道:“烧得又酥又香,味道浓,菜底又清爽,只要两角钱,很实惠的。”

图片

而红烧大排正是上海本帮菜的杰出代表。这个菜有一个烧制的诀窍,那就是先要给大排“敲背”,然后裹面粉、鸡蛋后油炸两分钟,这是给大排“定型”,之后用老抽、料酒、盐、糖、葱、姜调出浓稠的汤汁,滚开后放入大排煮3分钟,一道美味就出锅了。浓油赤酱甜咸兼具,浓稠的卤汁拌饭那叫一个香啊!

图片

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吃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吃得饱变为吃得好。在一段时期里,食堂菜、家常菜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那么有味道了,而去饭店吃菜、酒店用餐才会感觉津津有味。但当味蕾在重油重味刺激中逐渐麻木的时候,它给人们的健康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又开始怀念起食堂菜来。如今在公司上班的白领们都会因为单位里没有食堂,每天中午为去哪儿吃、吃什么而发愁。

图片

对于大多数上海人来说,从上幼儿园到退休,人生至少有一半的饭是在食堂里吃的。说到当年食堂里的味道,很多人到现在还是会津津乐道。你是不是也保留着这样的一份对食堂的记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