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多爬和不爬”的孩子,长大之后,5方面能力差距越来越大

 菁妈育儿 2021-10-19
孩子在一岁之前大动作在快速的发育:3个月之前学会抬头,4个月左右学会翻身,6个月学会坐起来,8个月之后慢慢地学会爬行,11个月学会站立,12个月学会走。
在这众多的大动作发育中,其中有一个动作的跨度比较长,而且非常的重要,那就是爬行。
很多孩子在7个月开始慢慢地学习爬行,8个月学会爬行,一直爬到孩子一岁左右,也有儿科医生建议尽量让孩子爬足500个小时。
孩子从7个多月8个月开始会爬,爬到一岁,有4个多月的时间,大约是130天爬行的时间,每天爬行4小时就可以爬个500个小时。
孩子在爬行的时候能够锻炼到全身,大部分的肌肉群,孩子脖子,背部,腹部,脚部,手部的肌肉都得到锻炼。
而且孩子爬行的时候,脚的关节手部都能摸到地板上,能够很好的刺激孩子的触觉神经。
加上爬行的时候,孩子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脑得到更多的刺激,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
爬行的时候,孩子的专注力会放在眼睛上,看到物体并且会努力地爬去找这个物品,可以大大地减少孩子自言自语的情况。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从小学会锻炼孩子学爬,多培养孩子爬行。

从小多爬和少爬甚至不爬的孩子,长大之后在5个方面差距会越来越大,家长别不以为然

第一个方面:运动能力
孩子爬行对整个肌肉群得到较大的锻炼,多爬的孩子,他的肌肉更结实,而且这些肌肉的锻炼也需要大脑的指挥,爬行的时候大脑不断的指挥肌肉的运动,越指挥越灵活,孩子长大之后运动的反应能力会更快。
运动需要孩子的肌肉强壮,需要孩子的平衡能力,需要孩子的反应速度快,这些都可以在爬行中得到锻炼。
所以从小多爬的孩子以后在运动方面成绩会更出彩,从小很少爬或者不爬的孩子,可能上体育课就成为了一种负担,甚至是体育成绩常常不及格。
第二个方面:触觉能力
比如那些打麻将的高手压根就不用看牌,他用手摸一摸麻将的图案就能知道这个麻将是什么牌,这说明他手指的触感非常的灵活。
我们手部有很多的神经,如果触感灵活的话,我们的大脑也会更灵活。
而孩子在爬行的时候,整个手掌摸在地上,会摸到各式各样的物品,让他手的触觉得到极大的锻炼。孩子的膝盖以及脚也会碰到地面上的各种物品,也有助于脚部触觉的发育,孩子多爬行触觉会更灵敏
长大之后触觉灵敏,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而从小很少爬的孩子,可能就围在那个玩具堆里或者床上,每天拿到的玩具有限,孩子的触觉没有得到更好的刺激和发挥,自然触觉能力就会比较弱。
第三个方面:孩子的感统能力
感统能力是孩子出生就拥有的能力,孩子在出生之后不断地和环境互动,大脑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才能高度健全地发展。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
所以感统能力强的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更强,感统失调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或者是生活的问题。
孩子爬行就是很好的锻炼感统能力的方法,孩子顺着爬,横着爬倒着爬,这些都是锻炼感统的最天然的最好的方法,多让孩子爬,孩子的感统能力更强,感统失调的概率会更低。
第四个方面:孩子的视觉能力
经常爬行的孩子,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会更宽,大脑对于眼睛看到的东西也能够精准地分析捕捉。
孩子在爬行过程中,常常是看到什么东西就会爬过去研究这个东西,孩子的视觉能力得到锻炼,孩子上学之后在看作业看书的时候,不容易出现错字漏字等这些视觉能力差的情况。
孩子爬得多,视觉能力好,看书更快,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成绩也更好。
孩子很少爬,每天就坐着玩玩具,视觉的范围少,而且看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分心,上学的时候看书,看老师的黑板就容易分神,影响学习能力。
第五个方面:孩子语言逻辑性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喜欢自言自语,如果孩子经常爬,他自言自语的概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他在爬行的时候看到东西他会去思考,会去想象,经常爬的孩子长大之后语言逻辑能力会更强,表达能力也会更强,说话做事井井有条。
孩子爬得少,无聊就会经常自言自语,很容易打乱自己的思绪,语言的逻辑性会更差一些。

写在最后:

爬行能够让孩子肌肉发达,大脑聪明,学习成绩更好,所以在孩子7个月开始,家长就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爬。
当孩子会爬的时候,每天多跟孩子一起爬行,在地上多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在爬行过程中不断地跨越障碍物,不断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制造爬行的乐趣,让孩子更多的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