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糖、撒氮,藻类就一定能吸收?

 鲨鱼11n26q7vdn 2021-10-20
讨论开始之前说说两个事情

1是底改的问题:
能不能改良底部,不要光有写着底改两个字的用品就认为改底了,要看到耗氧量降低了,底泥不臭了才是改底了。所以这一次频频改底的山东朋友底部依然臭同时虾烂尾原因是:以前的底改工作是无用功!必须尽快改底。

2;亚硝酸盐高:
亚硝酸盐高尽管平时虾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也要及时控制住,否则换壳期怕会麻烦。

以下是昨天晚上对藻怎么进行营养吸收的讨论总结。

所谓的吸收就是指: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到生物体内的过程。





单细胞生物和那些多细胞生物不一样,单细胞生物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从生活的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

藻是指一些植物单细胞群体,是一种自养的水生生物。藻能够通过阳光获得能量,摄取CO2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O2,是自然界中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生长最为迅速的原始生物种类之一。

一 藻对营养素的吸收的形式为以下几个方式:

1 吸附

离子穿过细胞周围的水界面接近细胞表面, 然后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 这就是离子的吸附过程。不带电子的有机物氮,藻是不可能通过吸附吸收的。
吸附吸收是一个非耗能的短暂快吸收( 即不依赖于代谢 ) , 这一现象往往由离子进入细胞膜的无阻空间引起。 所谓无阻空间包括水自由空间和道南空间 , 这两种空间积累的一部分离子能扩散而被吸收入细胞内 , 另一部分离子则通过扩散或离子交换重新进入细胞介质中。

  2 被动传递

这是一种顺着电化学势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传递过程, 许多重要的气体和不带电荷的分子( 如水和尿素) 可通过脂质双分子层迅速扩散进入细胞内。 藻对NH3的吸收主要以 NH4+的形式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

  3 易化扩散

类似于被动传递, 也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传递, 但传递速度较快, 因为它有饱和现象,所以具有主动传递的特性, 传递值符合米氏方程。 不同于主动传递的是其扩散的能量支出是直接的。

  4 主动传递

这是离子或分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通过消耗能量而进入细胞的传递过程, 即是依赖能量的, 在藻细胞介质中加入代谢抑制剂或改变温度均会影响能量的产生, 因而也影响离子的吸收率。藻吸收营养盐可能是以主动吸收为主, 同时也伴随着被动扩散和易化扩散。所以有一些杀藻剂可以抑制其生长。

二 藻需要的营养素

碳、氮、磷等营养元素是藻细胞合成的基础营养素。藻光合作用的底物为CO2和水,藻的繁殖需要氮、磷等元素的参与。碳源、氮源、磷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种类和供应水平,决定了藻光合作用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微藻的生长。

1 碳

许多实验室观察表明藻对碳源的需求量很大,碳源主要影响藻细胞生长和脂类、糖类等物质的积累。在不同的碳氮比(C/N )下细胞内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时发现:碳源限制或者氮源限制均能促进细胞内油脂合成,且碳更为明显。高碳浓度能够促使藻油脂积累可以用碳储存机制解释。
在封闭培藻的时候,培养基必须要加碳,这些碳营养元素的分子结构会影响藻到藻对碳的吸收。1995年有人通过对乙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作为碳源来培养卷曲纤维藻进行了实验室观察,实验发现添加乙酸钠作为碳源的培养基,藻细胞的生长明显快,而添加柠檬酸钠和碳酸氢钠作为碳源培养基,藻细胞的生长速度相对慢很多。

但是:这些实验室观察都是再封闭环境里进行的,我们养殖是在正常有丰富二氧化碳的露天环境,碳不一定会成为藻的限制营养素。

所以我们经常泼洒葡萄糖、红糖,对藻的生长、稳定不一定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碳源可能必须在菌藻共生的环境中才能够起到碳营养作用。所以对小杜说的有什么区别真的说不清楚。要是说说他们两者成分怎么不一样还好说一点,但是对藻怎么样?都是需要通过微生物支持才行。

一个藻含的碳元素含量接近50%,其生长所需的碳源可分为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在有光合作用的自养条件下,藻是利用无机碳源(气态CO2及含碳的无机化合物NaHC03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水溶液中,无机碳源以H2C03, CO2, HC03-和C032-四种形式存在,这四种形式的碳彼此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彼此的相对含量主要受pH的影响,另外也受到盐度和温度的影响。

那么到底泼洒塘对藻有没有直接的影响?

2 氮

藻对氮源的需求仅次于碳源。氮源的分子结构及浓度都会对微藻的营养组成产生影响。

在通过对螺旋藻培养观察发现,当以浓度为0.1 g/L~0.8 g/L的尿素代替硝酸盐作为氮源时,能够提高螺旋藻中叶绿素含量。观察通过对NaN03, NH4N03,NH4C1和(NH4)2HP04作为氮源培养螺旋藻的对比,发现(NH4)2HP04更有利于细胞内γ-亚麻酸的积累。

观察还发现:通常藻是优先利用NH4-N作为氦源,同时,释放出一定的N03-N。 在NH4-N存在的情况下,浮游植物对硝酸氮的吸收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NH4+一N具有更大最大吸收速率和更低的半饱和常数。但是N03-N和NH4+-N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机制说N03-N不好吸收。

通过对N03-N, NH3-N等无机氮,嘌呤碱(黄嘌呤、次黄嘌呤)、尿素、氨基酸等有机氮进行比较,观察发现:以氨基酸、尿素作为氮源,藻的生长最快且氮源得率系数最高。

我们市场上常见的氨基酸培藻膏,并不是真的氨基酸,是以肽为主的发酵物下脚料,分子量比较大,需要在菌的分解作用下才能够成为被藻摄取的氮源。所以在需要快速培藻时候,首选氨基酸。氨基酸在两个小时基本上可以为藻吸收。

在氮源限制条件下,藻细胞中需要氮元素参与合成的营养组成如蛋白质、叶绿素等含量会下降,这时候藻色(水色)会出现发黄。这种水色发黄的情况在养殖中也比较常见。但是养殖过程中这种问题往往不是水体缺乏氮引起,而是缺乏可利用氮引起。比如浑浊水体,比如溶解氧太低。

此外,当水体缺可以利用的氮的时候,还可能诱导某些藻类细胞内抗氧化性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出现藻色(水色)偏红色。这些可能与藻细胞在缺乏可利用氮的环境里,出现的抗逆反应中的自我保护机制相关。

氮源是藻类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盐。在藻细胞中,氮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元素,氮参与藻的氨基酸、嘌呤、嘧啶、氨基糖、胺化合物和叶绿素的合成。当氮源不足时,藻细胞内叶绿素总量减少,对光照强度和C02浓度需求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减弱;

但当氮源浓度过高时,也会抑制藻细胞分裂,反而抑制藻生长。水体亚硝酸盐高、氨氮高,水色不好的现象相信大家都见过。

所以: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重复说:

1:养殖的中后期不要随意反复施肥的原因。中后期藻倒了有中后期的处理方法,不能够按第一次培藻的方式方法进行。

2:中后期藻色老或者发黄,最好通过降低底部的耗氧量来解决,而不是施肥。



文/广州市胜维饲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施卫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