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不传之秘」臌胀腹水积聚气隔专法——子午捣臼

 经方之道 2021-10-20

金针赋曰:五日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十遭自平。

子午捣臼法,首载录于《金针赋》之中,专门用来用于治疗水蛊膈气臌胀病,主要操作方法是在针刺穴位,得气之后,将针上下捣动,结合提插、捻转、九入六出等基本手法行补泻,在金针赋上表明其施针术十次后,病基本就能痊愈。

要说子午捣臼法更加困难,首先你要掌握烧山火和透天凉,其次还要掌握阳中隐阴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捻转提插,下针得气后,将针上下提插,三进二退,如此三度,计为九入六出。在进针时分三部,每部紧按慢提81次;退针时分二部,每部紧提慢按64次。同时,在紧按慢提时,结合左转针;在紧提慢按时,结合右转针。这样在每度行针时三进二退,要在5个分部内提插捻转371次,三度行针,共提插和捻转1113次。对于施术者的针刺手法要求极高,更是挑战大夫的耐心与体力。

导引阴阳之气,壮阳以制水,补阳兼泻阴,能消肿利水,用治阳气不行、水湿泛滥所致的水肿、鼓胀等。在一补一泄之间,将阳气恢复,则阴水得以泻下。

我是中医刘家富,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