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心大剧院》的前世今生,藏着上海缩影

 Derek9988 2021-10-20
图片

娄烨新作《兰心大剧院》上映,激起巨大反响,

这部带着浓重艺术色彩、特立独行的黑白电影

因对多样难测的人心世相的演绎而富有魅力,

也因对历史城市的精妙还原而迷人,

借由《兰心大剧院》

我们重新认识上海

图片

图片


10月15日,娄烨导演的《兰心大剧院》正式在国内上映。对于电影爱好者而言,这是一场姗姗来迟的盛宴。

早在2019年,《兰心大剧院》即将公映的消息,就引起过广泛的关注。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帕斯卡·格里高利、汤姆·拉斯齐哈等一众名角组成的国际化阵容,使得这部电影承载着巨大的期待。而司空见惯的“谍战戏”,会在艺术化的拍摄手法中呈现出何种样貌、得到怎样的升华,更是影迷津津乐道的焦点。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在大银幕前,接近和探索那个带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又真实感十足的“前世上海”。

图片


图片

以谍战戏而论,《兰心大剧院》的剧情并不复杂:1941年12月1日,著名演员于堇以参演舞台剧《礼拜六小说》的名义返回上海,而她真正的目标是作为盟军方面的间谍,接近日本派遣的密码专家,窃取一份重要情报,由此引出了欧美、日本、重庆、南京各方势力的激烈对抗和角逐。

图片
 
然而,特殊的拍摄手法、独特的视觉美学、对历史场景的忠实重现,让《兰心大剧院》如此与众不同。它是一台错综复杂的谍战大戏、是一场源于人性的迷局,更是一场关于昨日上海的幻梦。
 

 用镜与剪辑 

与娄烨之前的影片相同,《兰心大剧院》依然带有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频繁晃动、摇摆的用镜和无转场的剪辑手法。

图片

镜头的晃动与娄烨惯用的肩扛式拍摄有关,这样一种在当下并不常见的拍摄手法,令《兰心大剧院》拥有了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

图片

或许在一开始,晃动的镜头会令观影者感到些许不适。但是,当你渐渐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后,注意力便很难再游离于影片中的世界之外了。视线随着镜头不断起伏,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自己不再是置身故事之外的观察者,而是与影片中的角色分享着相同的情绪与呼吸,几乎时刻不停晃动着的画面,也将笼罩在每个角色身上的焦灼感,真切地传递到观影者的心中。


图片

而最终,随着镜头定格于垂下的手枪,画面终于安稳下来,一切归于平静。从故事中回过神来时,你会感受到如亲历了整个故事的恍若隔世和酣畅淋漓。

图片

无转场的剪辑,则令《兰心大剧院》更添了曲径通幽的美感。章回式渐次推进的一周时间里,戏剧排练和间谍行动双线并行,场景频繁在舞台和现实中跳跃,大量相似场景的无缝切换,是让观众分不清何时是戏剧、何时是现实,又或者,戏剧与现实之间早已混淆,二者本质上并无区别,而《兰心大剧院》对于人性的观察和探讨,也无声无息地传递到每一个观影者的心中。

 画面与声音 

图片

《兰心大剧院》的另一个鲜明的特色是,放弃色彩而选择了挑战极大的黑白画面。这一选择让整部影片的画面,始终沉浸在明暗不定的模糊状态里。奇妙的是,看似缺乏真实感的黑白画面,反而更加忠实地呈现了彼时上海特殊的氛围。

图片

不同于我们对旧日上海的想象,在《兰心大剧院》里,上海褪去了十里洋场衣香鬓影、纸醉金迷的气派,晦暗的光影下,让特殊历史时期中,上海的动荡、纷乱和割裂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繁华而压抑、优雅而焦灼,一片祥和的表面之下,错综复杂的暗潮不停歇地涌动。

图片

除了氛围层面的还原,场景层面,娄烨也致力于展现历史的厚重感。影片在最大限度上采用实景,影片中的舞台取自现实中的兰心大剧院,另一个主要场景:华懋饭店,则是在和平饭店的茉莉酒廊拍摄的。

图片

充满历史气息的场景下,源于那个时代的爵士乐、狐步舞、具有设计感的舞台灯光,都令人感到恍惚,但每一个细节确又无比真实可信。

不仅如此,在音效上,娄烨没有采用一贯擅长的配乐而是全程运用了环境音。几乎时刻不停的落雨、黄浦江上的汽笛,以及汽车和行人发出的嘈杂声响,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如同身处历史中的上海街头。

图片

与其说《兰心大剧院》讲述了一个关于谍战的故事,不如说跟娄烨为我们构建出了一个纷乱的、鲜活的昨日上海。跟随起伏的镜头,一段穿越时空的迷幻旅程就此开启。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将影片的主要舞台定为兰心大剧院,与娄烨的父母在兰心大剧院的工作经历有关,更和兰心大剧院在上海历史中的独特地位有着密切联系。

图片

如今的兰心大剧院坐落在茂名南路与长乐路的交口。在周遭西式建筑的环绕之下,或许你很容易将它当上海“世界建筑博览会”中的普通一员。但事实上,兰心大剧院不仅是上海首座西式剧院、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式剧场,也是上海历史上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关键交汇节点。

图片

时代的变迁中,兰心大剧院随着上海的西风东渐而兴起,见证了“孤岛时期”的文艺潮流,也亲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东西方各国势力彼此对抗、同台角力的情形。


 兰心大剧院,自旧时代而来 

图片

1866年,兰心大剧院在上海侨民组成的业余剧团A.D.C剧社成立了。剧院以伦敦的皇家讲演厅兼歌剧院“Lyceum Theatre”命名,代表着西式戏剧第一次在中国正式落户。

而在当时的中国人口中,这座剧院被简单地称为“外国戏院”。最终,学者王韬按照Lyceum的发音为它取了“兰心”的名字,意为“蕙质兰心”。这是上海东西方文化无数次的碰撞、交融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

图片

在经历了三次重建后,兰心大剧院最终确定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建筑形式。从外部看,兰心大剧院的外墙使用了褐色泰山拉毛面砖,主立面三个拱形落地式长窗,整体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府邸相仿,又有美国仿近代建筑风格的特点。

特殊之处在于,兰心大剧院的主立面设置在了正对转角的位置,来保证内部宽阔的空间。

图片

进入内部,经典的红和金两种配色将整个剧院装点得古典而华贵,大厅内部巨大的水晶灯、楼梯边的大立面镜子,带着浓郁的18世纪风味。舞台、座位和幕布则采用优美的弧形设计,与圆形吊顶相互映照。

建筑的细节也经过了精心雕琢。观众厅台口两侧墙面为镂空镶金设计,向上延伸至大厅顶部,宛若身处欧洲哥特式教堂。 

 昔日辉煌,在当下重生 

图片

首先登场于兰心大剧院的,是来自西方的著名戏剧。1907年,中国首家新剧团春阳社,在这里上演了《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让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受到了最深的刺激”,称之为“中国话剧的开端”;1909年,萧伯纳的名剧《魔鬼的门徒》也在这里迎来了中国首次公演。

来自俄国的歌剧团,则在这里上演了235场演出,留下了《浮士德》、《茶花女》等经典之作。而俄国歌舞团上演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巴黎圣母院》,直接带动了上海芭蕾舞学校的出现。

图片

此外,兰心大剧院也是当时上海最流行的电影场所,独家上演派拉蒙和哥伦比亚公司的最新影片。西方剧目轮番登场之余,这里也是当时文艺界爱国人士的主阵地。1943年,吴祖光编剧的《文天祥》在兰心大剧院上演,从临时演出一直加场到半年之久。而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蓄须明志、告别舞台8年的梅兰芳,也是在这里以《刺虎》宣告登台复出。

当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今天,兰心大剧院也正经历着重生。

图片


2020年7月,兰心大戏院正式开始重修。泰山砖墙面将被清洗、修补,转角大门、雨棚、铸铁雨水管将会保留维护,标志性招牌“LYCEUM”也将重新树立起来。

这一次,设计团队通过对历史细节的考证,力求让兰心大戏院恢复具有时代风貌的外观。原有泰山砖墙面被清洗、修补,最后用专用勾缝剂填缝,色彩和谐的同时不失原本底色。进厅地面替换为旧上海风靡一时的水磨石地面,更增添了几分经典的韵味。

图片

图片

观众厅的墙面与天顶同样得到了修复。复古壁灯和精致的雕花,依稀可见旧时代的繁华色彩。新增的化妆间、卫生间等设施,则采用了上世纪30年代流行的Art Deco风格,设施虽新,却丝毫不显突兀。

🎬

图片

当我们了解了兰心大戏院的前世今生而回望《兰心大剧院》,虚构、历史和现实,冥冥中形成了奇妙的对应和联系。

作为电影的《兰心大剧院》因纷乱复杂而迷人,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或许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脱离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兰心大剧院》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窗口。借由这部电影,我们重新认识城市,领略上海隐没在历史中的另一面。

图片


图片

看完《兰心大剧院》里面的新旧上海,你对电影有什么理解呢?对上海的新旧一面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时髦商店好礼哦!

监制|Sugar
文|蓝祭祀   编辑|冷面   设计|yuun  助理|Zan
图片提供 | 《兰心大剧院》电影剧照、Katya Knyazeva、Sumaira Narayan、Fayho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