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是一块精密的钟表?谈造物主是否真的存在

 柏拉图和食铁兽 2021-10-20
本文共计:35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首先声明:本文不代表作者任何信仰立场。
在尼采喊出“上帝已经死了”这句口号之前,西方社会长期生活在基督教的信仰之中,尽管连续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思想洗礼,但普罗大众仍然相信上帝的存在,及至今天在法国、西班牙等传统天主教国家和地区,仍有相当比例的民众笃信上帝的实在性。
尼采
我们不能以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的立场去苛责或者嘲笑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荒谬的唯心思想。因为每一种价值观的形成都必然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设想、反驳、论证、求真过程,最终形成一种逻辑自洽,让人信服的理论。我们的唯物主义观如此,宗教信仰亦莫能外。
而对于基督教(此处泛指,不对新旧教派做区分,以下皆同)的理论而言,其根基和核心就在于上帝是否存在问题。上帝的存在是基督教徒信仰的精神寄托,如果不能证明其存在,其所有教义包括三位一体,包括彼岸天国都失去了意义,人们便会如尼采“杀死”上帝之后陷入彻底的虚无主义。
因此,从古至今西方无数的哲学家、神学家甚至是科学家,都在从各个角度证明上帝的存在,本文将从知识论、设计论、宇宙论、本体论、功利性等不同角度简单介绍上帝存在的论证方法。
1.知识论
知识论的思路是,通过知识的确定性寻求来源,以此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将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对象进行分级排序,并认为只有最高级的理性才能拥有真理和知识。
那么真理和知识的来源是什么呢?奥古斯丁认为只有三种可能:要么低于理性,要么等同理性,要么高于理性。真理为理性的最高形式,因此其来源不可能低于或等同理性,只能是高于理性的某种存在。
奥古斯丁认为,在人类认识等级中存在一个最高等级的真理,它为人类理性提供规则,使之认识真理,这个最高等级的真理就是上帝。

圣奥古斯丁

2.设计论
设计论的提出者是18世纪的一位神学家威廉·佩利,他举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假如你在沙滩上捡到一块手表,这个手表运行精准,工艺精密,你首先想到它是被某人设计出来的,绝非是自然界偶然出现的。
同理,叹为观止的宇宙运动、生命的出现和进化以及人类的诞生,如此一个巨大且精密的系统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只能是某个超自然的存在精心设计出来的,而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
或许现在生物的进化可以用更为科学的进化论来解释,但进化论显然也无法让所有人信服,且宇宙的种种奥妙和巧合尤其是生命诞生所需的严苛环境,更是让人到不可置信。比如,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必须适中,才不致使地球接受的热量太少或太多;地球必须有一个大气循环系统,才能保证热量的均匀传递以及抵挡陨石的撞击;大气中臭氧含量必须适中,才能保证生物不被过量紫外线杀死,同时又足以杀死微量细菌等等。
由此可见,生命诞生的条件之严苛近乎于零,因此有人打比方说,生命诞生的概率相当于一架飞机在半空解体,经过风吹日晒等因素影响,在到达地面之前重新组合成一架新的飞机。
当然我们可以用宇宙时空的无限来解释:无论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在宇宙这个无穷大的时间和空间之中都是必然的。
但设计论,何尝不也是一种解释呢。
3.宇宙论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认为,形式因和质料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任何事物相对比它低级的事物就是形式,相对比它高级的就是质料。
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根据无穷倒退不可能原则,一步步向上推,总会存在一个纯形式因,它不是任何形式的质料,它本身就是最高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将这个“纯形式”称之为“神”或者“第一推动者”,当然这里的“神”与后来基督教的人格化上帝有所不同,它是一种逻辑推理的必然产物。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也试图通过宇宙生成的方式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他的论证共有五点,因而也被称为“五路证明”。
托马斯.阿奎那画像
我们以第一推动者来举例。论证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物体的运动必然由他物所推动,如此推论下去,必然有一个不受他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
其他四路证明与此类似,分别是第一原因、必然存在、最完善存在以及最高目的因,在此不作重复说明。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这里的第一推动者、第一原因、必然存在者、最完善存在、最高目的因即是上帝。
据说,牛顿在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同样对最初推动力产生了迷思,并出于对基督教的信仰,亦将其归功于了上帝。
4.本体论证明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后期开始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法论证上帝的存在,取得了与其相似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是为上帝的存在做辩护。
首先我们先来说下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先预设一个大前提,再提出一个小前提,最后得出论证结果。如: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十分严谨,所以得出的答案也让人信服,因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开始使用三段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安瑟尔谟
这种证明方式不经过后天的经验,仅依靠上帝的概念推出其存在,因此被称为“先天证明”。代表人物为安瑟尔谟,他的论证过程是这样的:
(1)大前提:上帝是一个最为完美的存在。
(2)小前提:一个最完美的存在不仅存在于心灵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3)结论:上帝存在于现实中。
这个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固然没错,然而他所提出的前提就值得怀疑了。因此同时代的另一位神学家高尼罗提出反对:如果我设想一个完美的岛屿,按照安瑟尔谟的观点那么这个岛屿就应该是存在的,但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岛屿。
安瑟尔谟的回复是:没有任何东西会和上帝一样完美,这个岛屿无论被设想得如何完美它仍然不是最完美的,因此它不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安瑟尔谟的论证和反驳有一些诡辩的元素在其中了。
5.实在性证明
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确定了“我”的存在,但这个“我”明显是一个不完满的实体,但却存在一个完满的观念。一个不完满的“我”不可能是完满观念的原因,因此这个完满观念的原因只能是一个完满的实体,这就是上帝。因此笛卡尔通过“我”的实在性,推导出了上帝的实在性。
除此之外,笛卡尔还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上帝的实在性。具有完满观念的“我”(非指肉体)是由什么创造和保存的呢?笛卡尔排除了“我”、父母以及其它不完满的原因,这样就仅剩下“上帝实体”。他认为只有上帝这个无限完满的实体才能创造出具有完满观念的“我”。
笛卡尔画像
6.经验论证明
贝克莱是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反对洛克的物质实体观点,认为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是被感知和感知,因此宇宙中的存在只有三种:感知者心中的观念、有限的感知者(个体精神)和无限的感知者(上帝)。
那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呢?贝克莱认为物质因被感知而存在,比如一个苹果,它是由我产生的圆形、红色、香甜味等各种观念集合而成,但如果我不去感知它,它是否就不存在了呢?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贝克莱就陷入了唯我论的困境,而这显然也与我们日常经验不相符,因为我不感知苹果时,可能还会有其他人去感知,但如果所有人都没有感知呢,苹果是否就不存在了呢?
这时候贝克莱引出了上帝这个无限的感知者,也就是说即便所有人都未曾感知这个苹果,还有上帝时时刻刻都在感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性、连续性和永恒性。
贝克莱
7.功利性证明
帕斯卡尔认为上帝的存在与否不能通过理性去证明,因为上帝是超越经验和理性的,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上帝存在与否应该取决于人是否相信。
于是,帕斯卡尔将是否信仰上帝当做了一次赌博,并以此归纳出了四种情况:
A 上帝不存在,我信仰并认为其存在
B 上帝存在,我信仰并认为其存在
C上帝不存在,我不信仰认为其不存在
D 上帝存在,我不信仰认为其不存在
通过比较这四种情况,帕斯卡尔发现,A和C上帝都不存在,不管他输赢,都没有什么损害;D上帝存在,但如果我不信仰可能会受到很重的惩罚;而对于情况B而言,上帝存在,恰巧我也信仰其存在,那我就会最大程度获利。因此从功利角度考虑,帕斯卡尔选择相信上帝存在。
以上就是古今论证上帝存在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论述,最终得出上帝的实在必然性。上帝实在性的证明不仅仅只是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探讨,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的信仰根基。
然而就像帕斯卡尔所说的那样,无论从任何角度去论证,其所利用的工具都是理性,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理性是和信仰冲突的。
当这些哲学家或者神学家试图将理性引入神学殿堂以期寻找更可靠充足的支撑之时,其实是在原本坚实的信仰之中植入了一个特洛伊木马。
随着理性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反而会反客为主,开始对信仰发起更有力的冲击,这在后期的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中得到了有力体现,及至尼采发出“上帝已死”的呼号,基督教的信仰在人们心中已经摇摇欲坠。
显然无论某种信仰的论证多么花样繁多、有力严谨,如果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都是无法让人信服的。(完)
创作不易,大家觉得不错,帮忙转发分享下,感谢~

BOOK


柏拉图和食铁兽

微信号|bltsts
鸡汤、段子、历史、哲学……
随便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