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动脉炎

 山河教育网 2021-10-20


大动脉炎
概述
·        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        可能与遗传、免疫、雌激素水平高有关
·        病变部位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
·        以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雌激素水平高等因素有关。可有全身不适、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同时按受累血管的不同,可出现相应器官缺血。
一、大动脉炎
(一)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þ  发病机制
Ø  外来抗原通过大动脉的滋养血管进入动脉壁外层,通过三种途径触发免疫应答:
①抗原诱导NK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产生大量穿孔素和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6;
②树突细胞将外来抗原递呈给CD4+T细胞,产生IFN-γ,吸引巨噬细胞至炎症部位,释放TNF-α和IL-6;
③在外来抗原的作用下,T、B细胞相互作用,导致TNF-α和IL-6释放。可使炎症反应过程持续存在,TNF-α还可以介导肉芽肿形成、吸引更多的炎症细胞参与炎症过程的放大和持续;IL-6还可以刺激Th17通路,参与炎症反应。
(二)大动脉炎的病理
þ  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
Ø  急性期  动脉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片状坏死、形成巨细胞肉芽肿,中膜出现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消失
Ø  慢性期  管壁纤维化、瘢痕形成、血管增生,伴有散在的炎症反应
Ø  瘢痕期  动脉壁全层纤维化、管壁增厚,造成血管狭窄、闭塞;偶合并血栓形成,也可形成动脉瘤
(三)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
þ  临床分二期:
Ø  “无脉前期”或“全身期”:
炎症表现为主
发热、盗汗、体重下降、乏力、关节痛等
可有颈部痛和杂音
Ø  “无脉期”:
相应组织器官缺血表现
þ  血管受累类型
þ  Numano血管分型(共V型):
I型:累及主动脉弓发出的三支病变,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引起头部不同程度缺血,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咀嚼无力、颈痛、上肢无力、麻木等
II型:累及升、降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三个分支,其临床表现与I型相似;部分患者会出现背痛,背部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III型:累及降主动脉与双侧肾动脉,顽固的高血压,少数患者腹主动脉的分支及下肢动脉也有可能受累,出现腹痛、下肢间歇跛行
IV型:仅累及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临床表现与III型相似,但背部不能闻及杂音
V型:累及主动脉全程及其沿途一级分支,可以出现所有前述表现
(四)大动脉炎的辅助检查
þ  实验室检查:
Ø  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
þ  血管影像学检查:
Ø  彩色多普勒超声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动脉瘤、继发血栓形成
Ø  动脉造影或CT血管造影(CTA)
受累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管扩张和动脉瘤
Ø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观察血管壁炎症水肿
Ø  PET、PET/MRA  判断疾病活动度
(五)大动脉炎的诊断
þ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大动脉炎分类标准
①发病年龄≤40
②肢体间歇性跛行
③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④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⑤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区闻及血管杂音
⑥动脉造影异常。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力衰竭最主要的检查
Ø  符合上述6条中3条者可诊断本病
þ  鉴别诊断:
Ø  先天性主动脉狭(缩)窄
Ø  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Ø  动脉粥样硬化
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Ø  贝赫切特病
Ø  结节性多动脉炎
Ø  胸廓出口综合征
(六)大动脉炎的治疗和预后
·        本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活动为主。
·        如出现循环障碍,还需使用扩血管、抗凝等药物改善循环。
·        如病变动脉发生严重的狭窄、闭塞,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þ 治疗原则:控制疾病活动度、缓解脏器缺血
Ø  糖皮质激素:
Ø  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等。
Ø  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IL-6受体单抗
Ø  外科手术或介入血管狭窄造成的重要脏器缺血,肾动脉狭窄造成的顽固性高血压
þ  预后
Ø  进展性,极少为自限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Ø  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90.9%
Ø  死亡原因有心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及手术并发症。
手术治疗
病变动脉已有明显的狭窄或闭塞,出现典型的脑缺血、肢体血供不足以及重度高血压等症状时,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大动脉炎活动期已被控制,器官功能尚未丧失前施行。

并发症

·        脑出血、脑血栓: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引起的动脉狭窄可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脑血栓。
·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处者少见,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累及肺动脉及主动脉瓣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        肾功能衰竭:肾动脉受累,肾供血不足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功能衰竭。
·        失明:视网膜动脉受累,可发生眼底的损害,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2):119-120.

[2]陈灏珠.内科学.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36-838.

[3]马莉莉,戴晓敏,刘云,尹蒙蒙.中国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TARA)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46(06):711-725.

[4]陈孝平.外科学.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91-492.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