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言童语(81-90)| 郞晓梅评《中华诗词》校园诗稿作品

 昵称61910941 2021-10-21
图片
郎晓梅 女,辽宁凤城人。


图片

《中华诗词》校园诗稿2020年第6期点评1

(81) 赵显朴(山东平度师范学校高三1班)

登雁门关

独立高城万仞秋,关山放眼五十州。

欲将塞外千寻嶂,来筑胸中百尺楼。

忆里何曾无战火,此番幸不是边陬。

登临应许男儿愿,莫使家国一寸丢。

郎晓梅:诗中未见突兀崛出字词和语病,语言酣畅,结构井然,表意层层推进,尤其中两联皆用流水对,而颔联“将”字今介词用为古动词,上句“将塞外千寻嶂”以状语之势对下句的动宾结构“筑胸中百尺楼”,令造语工稳而灵活不滞,且诗味顿生,是王荆公所谓诗家语。颈联“战火”偏正结构对“边陬”联合结构小瑕无碍。从形式上看,此诗浑然老成竟全然不似出于学生之手。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杜甫二十四岁的时候登泰山而写《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赵许愿保卫国土,老杜亦满怀山河热爱。书生豪气,俩人应近。不过相比之下,小赵诗欠于表白裸露。从整体上看,小赵诗中除第一句介绍地理位置,第三句“塞外千寻嶂”连带着冥想的景象,再无一句写眼前风景,而老杜诗句句是眼前事句句是眼前风景;小赵诗虚,老杜诗实;小赵诗因虚因大而近于伪,老杜诗因实因近而达于真。小赵的豪情应该不伪,但好比盛水于纱袋,虚、空的写法令真情有所渗漉。再写家国情怀不妨向老杜看齐,学其笔法,留住本真。

图片

(82)赵显朴(山东平度师范学校高三1班)

贺新郎·登华山有感

不枉登高矣。对群峰、嶙峋耸翠,尽躬身底。石剑层叠横天路,阻断仙人足迹。却依旧、劲松绝壁。云染山巅接水色,地与天,都隐烟波里。无限事,谁曾记。
回头更作曲折忆。念征程,几多隔阻,几多悲喜。荣辱如沙终飘散,一场尘埃落地。更磨砺,男儿志气。岂惧明朝沧桑泪,待迎头,逐梦飞腾起。对壮景,抒胸臆。

郎晓梅:登高而赋,这首作品借登华山充分表达少年英怀壮气,题材与情绪契合,主题鲜明,情绪饱满。从字句锤炼方面看,语句畅达,小句之间、整句之间气脉贯通无阻,且整体措辞妥帖。其间“躬”字从对面写来,衬“我”之傲然,是炼字较为突出的,“对”“却”“待”等领字用得不错,使前后相承,一脉贯通。不过上片有“对群峰”,下片有“对壮景”,“对”字重复使用,而且两小句句意和结构几乎相同,造语累赘,浪费笔墨。从结构布局上看,上片表现客观景物,下片跳离客观环境,神思自我过往以及未来之间,表达主观情绪,上下片分工明确,衔接也较为自然。然而,倘能离开,又能回来,则可称能纵(精神思想有利于客观环境)能收(回到当前环境)。词结于“对壮景,抒胸臆”,可谓有“收”之意而乏“收”之力。有“力”的收是什么样子的?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滩》上片写景此处不录,下片写情道:“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第一个句号前仍守在眼前客观之景,第二三个句号句写主观之思纵开去,第四个句号句又回到眼前景色。比较一下,“对壮景,抒胸臆”似乎也是回到眼前,但是是议论句、主观句,不算真收;而“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是描写句、客观句,才是真收。

(83)林子健(湖北黄石二中文科实验班)

清平乐·校园停电戏题

青灯照壁,了却匡衡计。焚尽膏油无晷继,声断孤鹄眺睇。
眼前万卷缣缃,坐愁无处萤囊。星影摇摇欲坠,暂留一许清光。

郎晓梅:记校园停电之事,题材可谓之新。是一佳处。匡衡凿壁、焚膏继晷、车胤萤囊,一词多典,可知小作者胸中文墨并非等闲。是又一佳处。虽典多而语句基本流畅无碍。是第三佳处。学生词写到这般真是了得。但为学习交流起见,我吹毛求疵一下看看有无道理哈。第一个,上下片分工不清晰,似乎都在借勤学典故表达勤奋刻苦的想法。词的结构布局虽未必拘泥,但通常优秀的词人会避开上下片相同或类似情况。第二,词用“缣缃”以代书或因为要押韵,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谨以斯语提醒,替代字须慎用。第三,古人讲一诗一典足矣,词也一样,多了易入掉书袋类诗词泥淖。毕竟人间只有一个李商隐。用典过多的作品通常板滞奥涩、缺少性情,常为诗词论家所诟病。即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隶事”即引用典故。王国维评价吴梅村《圆圆曲》和白居易《长恨歌》的优劣仅仅依据用典多少,《长恨歌》只四字,所以优,《圆圆曲》非隶事不办,所以劣。袁枚《随园诗话》说:“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之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尝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欲去陈言,所以通览所能搜到的所有同题作品,然而有典而终不用。当然袁枚并不全然排斥用典,他强调用典要活而不泥,要熟而不僻,宜少而不宜多。他说:“用事如用兵,愈多愈难。以汉高之雄略,而韩信只许其能用十万。可见部勒驱使,谈何容易。”

图片

(84)林子健(湖北黄石二中文科实验班)

临江仙·校园观晚霞有记

落日熔金霞散绮,卷云别样轻柔。微风闲弄暮烟流。胭脂深浅处,偏照未央楼。
不为征鸿空倚槛,只因片羽淹留。沈园旧日忆偕游。廊前垂柳下,斜月已沉钩。

郎晓梅:书生气浓郁,且单句看都很流畅唯美,形象见画境,小林同学写景功力不俗,非语文高手达不到。同样的问题探讨还是上下片分工。此外“落日熔金”出于李清照《永遇乐》 ,“霞散绮”也有前人句影子。谢朓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有“馀霞散成绮”,后代文人追捧喜欢,多加以改用,比如夏竦《喜迁莺》 就有“霞散绮,月沈钩”。此类用法美称“化用”,近乎抄袭,或许避开更好。再有,“沈园旧日忆偕游”一句出现词中比较突兀,前后都没有交代,不知何意。还有一点,这首《临江仙》与前面的《清平乐》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看标题是现代校园题材,但是正文中缺少现代校园要素,题文呈现相背不谐的情形。词作没有现代校园特点,说是随处一个公园也完全可以。我觉得,诗词宜做定制款,有个性特点才好。


(85)唐欣(安徽凤台县第四中学九8班)

相见欢·课堂轶事

老师喷沫飞星,正聆听。忽有纸条扔过惹心惊。
偷偷瞅,忙丢走,未出声。故作翻书心跳却难平。

郎晓梅:上片写收到纸条之时,下片承接,写收到纸条之后,逻辑合理,布局清晰。小词记课上收到小纸条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细节动作,见其神态,见其氛围,读者似乎就是作者身边的同学,对之形影可见,心随之动,非常精彩。其细节描写多处熠熠闪耀,比如“老师喷沫飞星”“忽有纸条扔过”“偷偷瞅,忙丢走”“故作翻书”,作品似乎就是系列动作串联起来的珠串。善抓细节,用细节动作表现心理,这是这首词的好。这个好快比上杜甫啦,杜甫《羌村》中有句说:“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就是用细节动作写家人的惊喜心理的嘛。偷传纸条是学生课堂惯常行为,词中所写虽发生于作者个人身上,作者也写出了个性特点,但于个性之间我们仍然可以感受穿越时空的学生共性,于是就会产生共情共鸣,将人代入,似乎重回学生时代。以个性写共性,这是这首作品更大的好。不过这首词里边有两个“心”字,用今人观点看重字了。不过“心”字两处读来似并无大碍,可用。但是以后写作可以稍加注意,避免无意识重字。当然艺术性重字是修辞提倡的,就比如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苏轼《蝶恋花·春景》:“墙里鞦韆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些句子反复其词的韵律美感给人无限的审美愉悦,是值得学习的。

(86)韩雨格(辽宁灯塔市佟二堡新市镇二中七1班)

大连所见

云白海碧日晴和,船来飞绕海鸥多。

浪潮滩上初平处,几个少年拾贝壳。

郎晓梅:诗写得漂亮。第一句用三个短语联合写景,第二句承起继续写景,第三句出第四句主语以转,第四句顺势结以海滩经典画面。四句起承转合干净利落,已得绝句作法。用字造语也很妥帖自然,浑无造作不畅的地方,非常难得。标题中“大连”可能有点大。当然标题也可以删去“大连”,比如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用“所见”。但是你为什么不删去“大连”也只用“所见”呢?因为你要记录要强调这是旅游至大连的事,你是有确切指向的。而袁枚在日常生活之地,并没有强调地址位置的意识,所以就用“所见”就好。因此“大连所见”宽泛了,可以再小再确切具体些。比如如果是行于海上,可以题为“大连海上所见”,如果是在某公园则加上某公园名,在某镇则加上某镇名。举前人例如,宋庠《东园池上书所见》言环境位置,释德洪《舟行书所见》言视角是从水上船中来的,周紫芝《雨中湖上晚归书所见》言于什么样的天气环境时间,张元干《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言时间节气,释正觉《春意渐深送客至山麓田舍来往道中复逢法上人因作数语以记所见云》言季节原由环境等等,诸如此类,都可以借鉴。

图片

(87)白芸茹(辽宁灯塔市佟二堡新市镇二中七2班)

参观鸭绿江断桥

鸥羽飞白岸柳青,江边石系小舟停。

残桥踏上倚栏望,浪迹能平心不平。

郎晓梅:我居丹东,断桥常去,环境较熟,读此诗偏觉亮眼夺目。诗起句就不凡,“鸥羽飞白”将“白”字作名词用非常意外而恰切,然后“岸柳青”与之相对,美感顿生。承句继续写系石小舟风景,亦美而不俗。起承写桥下所见,转句至桥上,有诗人动作形象,借“望”字指引合句,合句顺势写出“望”的宾语“浪”。而在写客观的景物“浪”的同时写到诗人情绪,将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对比相生,互为映衬,引人追问“心不平”的原由。而其原由又早已经投射于诗内的“残桥”二字。四句之间环环相扣,且前呼后应,相互勾连,逻辑关系严谨,出手较为老道,令人惊叹。不过舟已“系”再言“停”,感觉累赘,观“停”的位置有凑韵的嫌疑。


(88)李雨桐(辽宁灯塔市佟二堡新市镇二中七1班)

雪 夜

冬风带雪一宵刮,银藻无声胖树丫。

沉睡不知窗外事,醒来疑似绽梨花。

郎晓梅:“胖树丫”见童趣。一二句写夜间窗外事,三句转到窗内人,四句写人晨起所见窗外景色,绝句结构布局也不错。诗中“银藻”一处用借喻,“梨花”一处用明喻,善于比喻说明小诗人有很强的想象力。有两个小问题。一是两个比喻各于二四句中单纯无意识重复使用略嫌累赘,“银藻”处可能不用比喻,朴素些更好。二是,作品换个标题也许更佳。作品题为雪夜,诗第一句又说“雪”“宵”,浪费笔墨,属于诗家所谓“犯题”的毛病。犯题就是诗正文中用了题目中的字或同义字同义词。犯题未必完全不宜。比如唐诗人九华山白衣有《月夜》云:“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月”字犯题。但其诗题第一字为月,诗句末一字为月,题中“月”字,光耀诗中前三句,令其所写皆在月光映照之下,以助读者生象,意在其光。诗中月字,写对应诗人之独,意在其形。一前一后,两字各司其职,又相互呼应,彰显犯题之妙处,所以犯题未必不佳,或更佳绝。但“雪夜”“雪宵”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所以标题可以修改替换。

图片

(89)王成暄(辽宁灯塔市佟二堡新市镇二中七1班)

重阳节游参窝水库

清清一湖水,来往小渔舟。

鸟在深山里,啼红两岸秋。

郎晓梅:清新脱俗,颇有味道。起承两句写水上,转结两句写水外,水库的景致就出来了。除去水库,题目有时节字眼“重阳”,诗中用“红”“秋”扣上,诗文与诗题严密契合。而且秋树之红是鸟“啼”所致,此“红”便有新意,而“红”的不是树,而是“秋”,搭配也出新意。作品有新诗味道。不过诗中“两岸”的使用或许存在个偏差。河是有两岸的,江也有两岸,它们都是长条形的,上游源头通常看不见,下游交汇无岸,所以只说两岸。水塘、水库也有岸,但水塘、水库一般形状并非长条的不见两头,它通常是一汪水,四周都是岸。“两岸”用的不妥。诗字要用得妥帖才好。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中载皇甫汸的话说:“语欲妥帖,故字必推敲。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语之颣(lèi缺点、毛病),并弃其余。”可见古人诗用字必要妥帖,妥帖是炼字的基本要求,写诗务求炼字妥帖。

图片

(90)高闻泽(辽宁灯塔市佟二堡新市镇二中七3班)

游青山沟

新秋十里鸟轻啼,岸柳风中带绿低。

临水自得心境阔,有诗欲向大山题。

郎晓梅:诗中“低”字有向下沉坠之感,见节气,但又用“带绿”二字做状语修饰,“绿”字又见欲老未老的秋天的模样,承句“岸柳风中带绿低”堪赞。前句为起,言说时间环境,“轻”字既说鸟声,也带人情,炼字也佳。一二句写景,第三句由“水”而转到人,第四句直抒胸臆。合乎经典的绝句结构布局,且见得超出一般学生的炼字炼句功力。主题集中,诗人的情绪表现也十分清晰明确。若打分应予高分,但我仍然想扣除二十分,扣分点在结句“有诗欲向大山题”虚而不实,空洞,缺少余味。第三句“心境阔”,人情绪到这里点到即可,下句合句更应扣到“青山沟”,更宜作景物描写或作人景交融式结尾,留画境引人徜徉盘桓。例如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二句写景,第三句通过一个动词“就”以景带人,而其实诗中并不见人,第四句用“将”“买”动词似乎写到人了,但仍然是人影模糊的,也没有直接的情绪表现,而只是在写行为写环境景色。所以诗极美,“将船买酒白云边”是可以拍视频的。但是“有诗欲向大山题”拍不出,所以逊之。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