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病毒 用了柳氮磺吡啶,竟造成致死率达10%的药物反应?

 风湿医人 2021-10-2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出现不适,立马就医!

 

一男子不仅有病毒感染,还有药物不良反应,小命差点呜呼了~

病例简介


一位30岁的年轻男性,在过去14天内有发热、瘙痒性皮疹和手脚小关节疼痛(对称受累)病史。就诊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基孔肯雅热[没有写错,就是这种病,基孔肯雅IgM阳性,滴度为1:80(参考范围为1:10)]。

查体:患者体温38.2℃。双侧颈部(主要为后三角)和腋窝淋巴结肿大,伴有肝脾肿大。面部浮肿,并有广泛的麻疹样疹。四肢屈肌部位出现水肿伴水泡形成,毛囊性和非毛囊性脓疱;躯干、手掌、脚底和黏膜表面未受影响(图1)[1]。尼氏征未引出。余查体无特殊。

图片
图1:面部水肿伴局灶性化脓和结痂(A),全身性麻疹样疹伴上肢水泡形成,躯干多发小卵泡和非卵泡脓疱(B)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1×109/L↑,中性粒细胞54%,嗜酸性粒细胞21%↑,淋巴细胞17%↓,单核细胞8%,嗜酸性粒细胞1.8×109/L↑,外周血涂片非典型淋巴细胞14%,红细胞沉降率 25 mm/h↑,丙氨酸转氨酶190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212 IU/L↑,淀粉酶200 U/L和脂肪酶210 U/L均升高。

尿素、电解质、甲状腺特征、血液和尿液培养、抗核抗体血清学、类风湿因子、病毒性肝炎标志物、HIV、HHV-6、衣原体、巨细胞病毒、支原体和Ebstein-Barr病毒均为阴性。鼻咽和口咽拭子中SARS-CoV-2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为阴性。

右臂取下的4mm穿刺活检显示皮海绵状病变伴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基孔肯雅热三联征:

发热、急性关节痛/炎和皮疹

在上述病例中,看到了令人迷惑的医学术语“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个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亚病毒(CV)感染导致的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与白蚊伊蚊,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此病传播指数高,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疫情暴发,流行范围不断扩大,造成全球范围内每年约100万人感染,且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不断上升。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有持久免疫力,其潜伏期为2~12 d。CV在宿主叮咬部位皮肤内复制,通过病毒血症扩散到皮肤、肌肉和关节,甚至肝和脑组织,产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急性关节痛/炎和皮疹'三联征',并可出现肝脏损害、神经系统症状等[2-3]。

国外学者[4-5]报道,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是基孔肯雅热病例血液中改变的典型指标,可能是由于病毒血症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和破坏,尤其是在高病毒载量患者中。

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临床表现均为轻症,病死率极低,无神经炎、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原来不止一种病


然而,给予患者解热药、抗组胺药、局部润肤剂和中效皮质类固醇洗剂进行对症治疗后,低热和皮疹的仍持续存在。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

果然,进一步调查患者发现他服用了2个月的柳氮磺吡啶来治疗非特异性关节疼痛(已停药12天)。

患者有发热、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又服用过柳氮磺吡啶,难道是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

DIHS又称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ESS),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伤等,发病率为1/1000~1/10000,致死率达10%,潜伏期2~6周,平均3周。

既然考虑这点,必须检验一下。

欧洲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登记处(RegiSCAR)评分系统是目前诊断DIHS最常用的评分标准,2007年发布的DIHS诊断标准如下。(1)急性发疹;(2)疑似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3)需住院治疗;(4)体温≥38.5℃;(5)血液学检查异常(至少有下列1项):淋巴细胞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嗜酸粒细胞高于参考值、血小板低于参考值;(6)出现≥2处淋巴结肿大;(7)至少有1个内脏器官受累。前3项为必须满足的条件,后4项需至少满足3项。RegiSCAR评分系统将DIHS患者分为确诊、高度可疑、可疑和非DRESS 4种类型。

表1:DRESS确诊、高度可疑、可疑和非DRESS病例评分系统
图片
注:排除其他原因后,1个受累器官为1分,≥2个受累器官为2分;总分<2分为非DRESS,2~3分为可疑,4~5分为高度可疑,>5分为确诊

该患者满足发热(1分)、淋巴结肿大(1分)、有非典型淋巴细胞(1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分)、皮肤损伤(1分)、肝脏受损(1分)、列表中提到的所有实验室测试均为阴性(1分),患者评分共计8分,DRESS的诊断已经板上钉钉了!

停药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确诊DRESS后,所有非必需药物均立即停止治疗,并开始口服泼尼松龙(1mg/天),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护理。在治疗的第四天,发热消退,而皮疹在10天后随着脱皮而消退。两周后观察到生化正常。复查基孔肯雅血清学试验显示基孔肯雅病毒IgG阳性。全身类固醇治疗剂量在8周内逐渐减少,无任何复发迹象。后续随访也未出现不适。治疗有效也进一步证明了患者确实是DRESS!

应用柳氮磺吡啶,罕见不良反应要警惕


为什么应用柳氮磺吡啶会出现不适?

▌ 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也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柳氮磺吡啶是一种口服化合物,包含两种主要成分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由于其潜在的核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活性,该药物已被证明对许多炎症性疾病非常有用。

柳氮磺吡啶过敏表现包括光敏性和固定性药疹,但很少有研究发现柳氮磺吡啶过敏表现为DRESS。

▌ DRESS病理机制复杂

DRESS的病理机制似乎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因素,包括罪魁祸首药物、遗传易感性、影响药物代谢的共病和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目前的研究还发现HHV-6、7、Ebstein-Barr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再激活是DRESS的病因。

CV就完全是“清白”的吗?也不一定!

CV可能是通过干扰药物解毒酶或通过未知的免疫机制引发的DRESS。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CV是否是DRESS的触发因素。

▌ 这些药也是DRESS的“罪魁祸首”

除了柳氮磺吡啶,别嘌醇、阿司匹林、卡马西平、羟基氯喹、拉莫三嗪、米诺环素、奈韦拉平、奥氮平、奥卡西平、苯丁氮酮、螺内酯、链霉素和万古霉素等也会导致DERSS。

学习小贴士

►DRESS是一种罕见的药物反应,通常被误认为是病毒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10%的死亡率,必须尽早诊断与治疗。

►面部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受累使该病与其他常见药物的反应不同。

►基孔肯亚病毒可能对DRESS有触发作用。

参考文献:
[1]Abheek Sil,Moni Sankar Bhattacharjee,Atanu Chandra,et al.Sulfasalazine-induced 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with concomitant acute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possible role of new viral trigger.BMJ Case Rep 2021;14:e244063.doi:10.1136/bcr-2021-244063
[2]SilvaLA,DermodyTS.Chikungunya virus:Epidemiology,replication,disease mechanisms,and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J Clin Invest,2017,127(3):737-749.DOI:10.1172/JCI84417.
[3]MehtaR,GerardinP,de BritoC,et al.Th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chikungunya virus:A systematic review[J].Rev Med Virol,2018:e1978.DOI:10.1002/rmv.1978.
[4]Danis-LozanoR,Díaz-GonzálezEE,Trujillo-MurilloK,et al.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and convalescent illness of confirmed chikungunya cases from Chiapas,S.Mexico:A cross sectional study[J/OL].PLoS One,2017,12(10):e0186923.DOI:10.1371/journal.pone.0186923.
[5]GodaertL,NajioullahF,BousquetL,et al.Do two screening tools for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 that were developed among younger population work equally as well in patients aged over 65 Years?[J/OL].PLoS Negl Trop Dis,2017,11(1):e0005256.DOI:10.1371/journal.pntd.0005256.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本文作者:卷卷
本文审核:陈新鹏 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卡带
版权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