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双版纳傣泐,“开门了”!

 潇湘水云上居 2021-10-21

图片

雨季终了,西双版纳也迎来了“开门”时节,这一来源于古印度佛教僧团的习惯,进入西双版纳后,经过傣泐人重构、演变,成了傣泐人重要的全民性节日之一。
它就是“奥瓦萨”,意为解雨安居、解夏安居、出夏,俗称“开门节”。

“瓦萨”一词,源自巴利语vassa,而巴利语的vassa又源自梵语的varṣa,原先有“年”、“雨”、“雨季”之意,后来成为佛教术语,出现在《五分律》、《巴利圣典》中。
佛经显示,佛陀在王舍城立下“雨安居”规定

图片


在古印度的雨季,为了避免僧团游行乞食的困难、蛇类蚊虫的侵袭、伤害到草木虫蚁,佛陀借鉴古印度当时沙门的习惯,制定了雨季安居的规定,在降雨集中的三个月内,限定僧侣的活动范围,僧团成员要聚在一起,于固定住所精进修行,不外出游行乞食、传法,这就是佛教术语中的“瓦萨”。
雨安居的习惯,随南传上座部进入西双版纳,整个过程持续三个月,以傣历九月十五的“豪瓦萨”为开始(若是闰年,则从第二个九月十五开始),至傣历十二月十五的“奥瓦萨”结束,在傣泐语中,“豪”与“奥”相对,是“进”与“出”的意思。

图片

雨安居三个月,西双版纳僧侣会在佛寺或禅林禅定修习,每七天主持一次民间佛事活动;在民间,除去“豪瓦萨”日之后,把日子平均分为12个七天,把村寨分为12组,每一组居民轮流在每个月的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日举行一次“赕新”的活动,期间还有一次规模较大的“赕坦”(经书)、“赕萨腊/帕萨”(小房子)活动,这样每家每户都能“赕”(供养、布施)一部佛经,或祈求福报、或祭悼先辈。

图片


傣历十二月十五,是最后一组居民的“赕新”日,也是解雨安居“奥瓦萨”的日子,更是整个村寨居民祭悼先辈的日子,前一天在自己家里准备好传统食物、果品、鲜花与蜡条,第二天拿到寺院进行“赕”的仪式,恭请僧侣念诵佛经给予功德,滴水回向以答谢先辈。

图片

到了晚间,人们聚集到寺院,点灯祈福、燃放土烟花,这一天“开门了”,傣泐人可以举办婚礼、乔迁新居、出远门了。
尽管雨季安居的规定只在僧团之内,并未对世俗民间做出禁忌,但三个月的雨安居期间,傣泐人不出远门、建盖新房、举行婚礼,做好稻作生产的田间管理,向老人、长辈进行“苏玛嘎腊瓦”(“苏玛”有忏悔、道歉、祝福、感恩之意),这是傣泐人通过重构雨安居习惯,与固有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
西双版纳与南亚地区一样,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中当夏季气压带与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引导”下,转为西南季风,加上青藏高原增强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携带丰沛水汽而来,雨季也随之而来,两大半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量降雨就集中在那几个月。

图片

季风曾经对古人们起着支配性影响,就雨安居来说,“豪瓦萨”是夏种完成,开始进入降雨的集中期、稻作的田间管理期,“奥瓦萨”是雨季结束,稻谷成熟丰收时节,两相结合,就不单是佛教习惯,而是附载着傣泐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的节日。
有佛的地方,也会有祖先神

图片


傣泐人深受南传上座部的影响,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也有许多习惯或仪典,但成为全民性节日的很少,这是因为傣泐人在受影响或自主吸收的过程中,对外来因素加以重构或改变,使之与傣泐固有的观念与习惯相一致,这些节日是沿着具有傣泐个性的路子发展的。
所以,在解雨安居或“奥瓦萨”的日子,人们除了诵经拜佛,还要祭祀祖先神灵、祭悼先辈,更要设宴欢聚、走亲访友,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欢歌笑语、和乐融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