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我儿子只是摔个平板,嫂子就摆臭脸,真小气,以后不来了”

 萱小蕾 2021-10-21



和朋友在饭店吃饭,里面的包间里,不知谁家的孩子时不时跑进跑出,不知是兴奋还是习惯,口里尖叫着,非常刺耳,引得大家侧目。
饭店在路边,马路上车来车往的。有人说谁家的孩子,也不看着点。没人答话,还是老板娘看不过,拽住了孩子。
那想孩子不让拽,一时间又大叫起来,连绵不绝。
本来和朋友还有事说,见这样,我们只好草草结账走人。遇到“熊孩子”,还是远离比较好。
网上看到过一段视频,也是在饭店中,一个四五岁大的熊孩子跑来跑去,还大声叫唤,同在一起吃饭的一女子受不了,跑去打了孩子一下,结果被孩子的母亲打。
视频上传到网上,一时引起热议,有说女子不对的,有说孩子母亲不对的,言辞激烈。
本来我是同情那位母亲的,同为有孩子的人,孩子再不对可以找家长理论,而不能打孩子。如果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可能也不饶他。
可真的身临其境时,遇到闹腾的熊孩子,也真还有起身教育一下的冲动呢。
换个角度来看,每个熊孩子的身后,大概都有个熊家长。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可后来长大孩子们就有了差别。
有的孩子彬彬有礼,像个小绅士,人见人爱。有的孩子却飞扬跋扈,所有人都得围着自己转,人越多越闹腾得不像话,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
这样大的差别,和他们背后的父母不无关系。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之深远”。好的家长从自身做起,点滴中言传身教,正确的行为鼓励坚持,错误的行为加以制止纠正,好孩子的养成,无处不需要父母管教的心血。
那些所谓也爱着孩子的家长、抱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错误观念,放纵孩子无理要求,明知不对的行为也不加制止,只要孩子快乐开心就好。
熊孩子就这样一点点养成,熊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怕的是熊家长非但不认为熊孩子有错,还反过来指责别人,身为大人,跟小孩子一般见识,没有风度气度。
那些熊孩子熊家长要是别人家的,也就罢了,可身边的亲戚中也不乏其人,让人躲之不及。
听说小姑子周玲要来家,王丽叮嘱老公周小枫:“你妹来可以,但不能住在家里,实在要住就开个宾馆。”
周小枫连连答应。这也是他们婚前的约定,不是嫌弃亲戚,是身为护士的王丽有轻度洁癖,最受不了别人住在家里,连自己亲妈来家也是当天就走,从不留宿。
说是毛病也好,讲究也好,反正这是王丽的底线,不能碰触。
周小枫自己也触头妹妹来家,尤其是三岁的小外甥伟伟,更是“害”得厉害,被妹妹惯得不成个样子。
每次回老家,周小枫宁愿干活也不愿看这个小孩子。
果然,来家的伟伟太捣蛋,一会儿碰倒椅子,一会儿又翻了花盆,在家里大吵大闹。可妹妹就像在自己家,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对儿子的作为视而不见。
周小枫开始还忍着、哄着,后来叫周玲管管,周玲只应付一下,又看手机去了。
下班回家的王丽,进门看到周玲母子,打个招呼先去换衣服。
再出来的当儿,脸色就变了,周小枫,这是怎么回事?
看到她手里拿着碎了屏的平板,周小枫连连解释,是伟伟不小心弄坏的……
这时王丽的手机响了,原来有急诊,王丽又急急换衣服走了。
看嫂子出门,周玲气不打一处来地说:“哥,我儿子只摔个平板,嫂子就摆臭脸给我看,真是小气死了。她越这样,我越是要住下来,今晚不走了。”
“你想我离婚就住吧。”周小枫忍了好久,此时也给妹妹下了最后通牒。
“不是我说你,看看你把孩子养成了啥,见抽屉就开,见柜子就翻,那个坏了的小泥人,还是我给扔了,不让王丽看到的呢!”
周玲只好带着儿子住宾馆,临出门还恨恨地说:“一会儿我就打电话告诉妈,哪有亲舅舅嫌弃亲侄儿的。”
上文中的哥哥周小枫,虽然是亲舅舅,但没跟着妹妹一起做熊家长。他指出孩子的不对,是妹妹一手养成。而熊孩子,即使家里人不教训,社会上也得吃些亏,碰些壁。
与其让他们在外面受气,不如自己人给些教训。
怕的受教训的一方,根本不思悔改,反倒咬一口,说别人的不是。因为,大部分犯的错的人,总是想着把错误推给别人,自己是从来不会错的。
愿我们不只爱孩子,还要会爱孩子,不做“熊”家长,更不做用道德束缚,影响别人家庭的“熊”家长。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