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一定要追求完美,而不追求恰好呢?(1)

 永熙随笔 2021-10-21
    Hi大家好,我是小编永熙。恭喜永熙随笔,步入了200期的大门。希望永熙随笔还能突破300期!我们持目以待!今期は永煕随筆第201期で、2021年の第185期です。结尾附录:熙言杂谈(23)
    为何,一定要追求完美,而不追求恰好呢?
     当我们肚子非常饿的时候,都在想着:我待会一定要吃饱,吃到撑为止。这是常人的思维与逻辑。但仔细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吃饱吃到撑为止呢?而不选择吃六七成饱呢?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饱腹感?而不追求恰好呢?
    肚子吃撑吃到饱,不仅对肠胃,消化系统不好,而且我认为,选择肚子吃撑吃到饱的这些人往往在思考问题这方面考虑的不怎么周全。你想想,万一饭后还有别的美食吸引着你的胃口,但你又撑着肚子,有一股想呕吐的感觉,那么此时你不是又一次错过品尝美食的机会吗?再想想,如果此时此刻你处于减肥当中,那你不得后悔死吗?
      再说了,如果你在外面吃饭,从经济预算的角度来考虑,一天少吃多餐远比在一日三餐每一顿在餐厅吃到撑死花的钱要少。而且,再说了,你吃那么饱干啥啊?你有想过吃饭到底为了什么吗?吃饭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这辈子第一次吃饭啊?以前没吃过饭啊?为何吃每一顿饭一定追求吃到撑死为止呢?就算食物实在是太香了,太美味了,但是你都吃到撑了,你都失去对美食的欲望与鉴别美食的能力了,再多的美食你也不会慢慢地欣赏与品尝啊,狼吞虎咽地吃是品尝不出来的,就像走马观花一样,一点意义也没有,那岂不是辜负了一顿又一顿的美食吗?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感,而要付出这么多沉重的代价,这根本就不划算啊!
    与此相反,每顿饭吃到六七成饱就不吃了,这个习惯与选择是不二之选。肠胃消化地快,不仅有助于减肥,而且还能够留住胃口去吃后面的美食,即使你后面不吃美食,你适当地饿一饿肚子,也是件好事啊,对于我来说行,我是经常选择适当地饿一饿肚子,尤其是晚上吃饭吃到半分饱后就停止进食了,我喜欢体验饥饿。
     饥饿会让我再次感受到:食物来之不易。我常常都在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填饱肚子的状态,那么我们就会愚昧地认为:吃了上顿就一定有下顿。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吃喝,除此之外人生每一天毫无意义。我们经常会忘记:不是全世界的人民都有饭吃的,不是全世界的人民每天都能像我们一样能吃那么多美食,还有许多世界上的难民,只有上顿没有下顿,活活饿死,饿死的那一过程堪称史诗级的折磨。
   不仅我习惯于在家里吃饭吃个半分饱,我在外面也习惯了,这不仅让我节省了更多钱,留着这些钱去做更多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且在饥饿地状态,吃什么东西都是香的,任何东西都会成为美食,我也更会懂得去品味,珍惜和欣赏。
   所以,在吃饭这一方面,我追求的不是完美———一时的饱腹感与满足,而是恰好——半分饱。好啦,本期内容暂时到此结束,下期待续~🤗🤗
                   附录:熙言杂谈(23)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与成长。
    很多人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导致身心的痛苦乃至严重的疾病。 不把别人看成独立的个体,无视别人的独立和自由,这种情形最极端的体现恐怕就是“自恋”了。
    自恋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们的子女、配偶和朋友,都有各自的想法与情感。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去体会别人的感觉,也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患有自恋症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情绪和状态,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对他们的需要不加体会。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也很少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这是童年时期家庭负面影响的结果。
    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未必那么自恋,可是,他们会对子女的独特性视而不见。父母基因的重新组合,必然诞生出跟父母完成不同的崭新的生命。作为运动员的父亲,逼着喜欢读书的孩子走向球场;身为学者的父亲,迫使喜欢运动的孩子苦读书本,这样只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误导,使孩子的内心充满痛苦。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父母的这种自恋情结,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但其实有着惊人的破坏力。 爱孩子,就要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