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普通教师不待见“名师”?嫉妒心在作祟?教师:3点难以忍受

 大漠苍狼dmclA 2021-10-21

每年各个县市的教育部门都要搞赛教,很多基层教师因为讲课有特色,成为校级、县级、市级甚至省级教学能手,成为能手之后,享受的待遇自然是和普通教师有所不同,很多“能手”以此作为敲门砖,调入到层次更高的学校任教,基层学校辛辛苦苦培养的“名师”,却为别的学校做了“嫁衣裳”!

而且对于各级各类所谓的“名师”,大多普通教师并不待见,甚至嗤之以鼻,难道这些“名师”真不值得大家的敬重吗?亦或是嫉妒心在作祟呢?

其实还真不是,因为很多名师的道德水准并不值得大家去推崇,比如深圳的名师胡红梅将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打肿脸充胖子,当然并非每个名师都像胡红梅一样,但是总觉得普通教师对于名师很不认可。

为什么大多数教师对“名师”不屑一顾?

说实话,因为那个俱乐部不是普通教师玩的,它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或许他们的教学方法只适合优秀学生,对于大多学生来说,他们的“优秀教学手段”并不灵验,甚至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来说,使用他们的方法起到了反作用。

能称为“名师”的人,都是一些各种优质资源占尽,能说会道的人。他们的任务不是日常教学,而是专心于制作APP、教案、磨课、讲课、获奖、获证、著书,飞来飞去到处跑,以获取更大名声为目的。

名师的工作量让大多普通教师难望其项背

我们想问一下:“名师”一天批改多少份作业?和学生相处几个小时,做了多少日常管理工作?一周带领学生扫过几次厕所几次地?这些事情是我们普通教师天天默默在做的日常事务,立德树人必不可少的,“名师”哪里会管呢?

教育是靠基层教师日复一日,爱心、耐心、信心浇灌出来的。我们把“名师”当神看,他们跟我们不是一路人。基层教师说白了就像农民一样,干着繁重的农活,一点点在栽培自己的资质并不聪颖的学生,这在名师看来,是很笨的办法,与出名无关,不值得学习和借鉴。

“名师”提出的许多观点,是不靠谱的

比如:“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赏识教育观”等,放在现实生活中,你就会发现根本行不通。古人都承认人与人的差距,才会有因材施教之说,到了名师手里,学生都整齐划一了,又不是工厂批量生产的。再说“赏识教育”,不论学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味的表扬、赞美,戴高帽真的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大多数教师是不看好“名师”的。都是基于以上三个不太靠谱的教学方法而有感而发的,事实上,盲目照搬名师经验,可能在教学上要走弯路,尤其是新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

教师的职业可以说是和农民一样,不通过扎扎实实的辛苦的工作,是很难将普通学生培养成才,相反,资质聪颖的学生,不管谁去培养,都很容易成才,能将差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才的老师,大多数普通教师当然会承认这样的教师才是名师,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