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简·爱》整本书阅读活动方案 开启寻找自我之旅 ——《简·爱》小说中的四次逃离与两次重返

 行人呓语 2021-10-21


名著《简·爱》整本书阅读活动方案

一、《简爱》阅读前激趣导入

木心认为:“《简爱》,一是情操崇高,二是适合年轻人阅读,是爱情的好的教科书。”(参见《1989-1994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述》)英国文学评论家弗吉尼亚· 伍尔芙却贬斥《简·爱》,她在《论<简爱><呼啸山庄>》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她的全部力量——愈受压抑就愈显其强大,都投入这样的一种论断中:我爱,我恨,我受苦。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它为什么引发如此不同的争议?它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自我成长与人生选择范式?它有何借鉴意义与价值?

二、《简爱》内容导引激趣

《简·爱》叙述了尚在襁褓中的简爱,父母双亡。瑞德舅舅将之接回家后把她当成亲生的孩子照顾,甚至比亲生的还要亲。但命运并没有垂怜眷顾简爱,在简爱一岁时,舅舅去世。临死前舅舅逼舅妈发誓,要留下简爱抚养长大。舅妈是否履行了她的誓言?是否真心接纳了简爱?

年仅十岁的简爱被舅妈送到洛伍德义塾,六年的学习生活,简爱熬过了饥饿、羞辱、疾病、学业等种种考验,由洛伍德义塾的学生而转变成为一名教师。两年后,简爱选择了离开,来到索恩菲尔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为什么毅然离开生活了八年的洛伍德义塾?

来到索恩菲尔庄园,18岁的简爱得到了地位尊崇富可敌国的庄园主人罗彻斯特的爱情,并真心娶她为妻,但简爱最终却选择了离开,是她不爱罗彻斯特吗?是什么驱使她抛弃触手可及的那份幸福?

身无分文的简爱流浪到荒原居,被好心的牧师圣约翰兄妹们收留,为之谋取了自由而诚实的乡村教师一职。面对帅气的圣约翰的反复求婚,简爱为何断然拒绝?

简爱最终选择了怎样的归宿?她是否重返抚养她十年的门头府,探访病危的舅妈?她是否能真正忘掉深爱的罗彻斯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通过阅读,都将在小说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三、展示《简爱》名著阅读价值

身材矮小,长相普通的孤女简·爱,在多舛命运的播弄下,以其顽强的性格,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与努力成长,最终找寻到自我渴望的生命归宿。

这部小说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启发我们:生命存在的全部价值即在于自我审视与不断成长,在不断的逃离与回归中寻找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四、设计《简爱》主问题贯穿整本书阅读

针对小说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塑造,我们还可以尝试提出以下这些问题:

1. 简·爱在她的生命的成长历程中,有过几次逃离与几次重返?

2. 简·爱不断逃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影响且决定简·爱重返的因素有哪些?

4. 简·爱是否真正摆脱了命运的播弄,实现了自我的选择?

5. 简·爱能否有更好的爱情选择?

   ... ...

五、《简爱》主问题示例分析

(一)第一次逃离:离开门头府

十岁的孤女简爱为什么要逃离收留了她十年的富丽堂皇的门头府?

九年后的重返门头府,简爱给我们提供了答案:“我曾在某个黑暗、有雾和冰冷的一月清晨,怀着一颗绝望痛苦的心,一种被驱赶和近乎被唾弃的感觉,离开一座充满敌意的房子,前往苦寒的洛伍德,去那个遥远荒僻的地方寻找容身之所。”

被驱赶,被唾弃,充满敌意,这是简爱逃离门头府的客观原因。内在的根本原因呢?在于一颗绝望痛苦的心需要寻找一个更好的容身之所。简爱在门头府遭遇了什么?

其一,舅妈一开始就是被迫接受简爱。面对尚在襁褓中的简爱,她给丈夫的建议是“不如把她送到外面去养,要花多少钱我们出”,就金钱方面,不能否认,舅妈还是慷慨的。但舅舅接回了简爱,夫妻意见的不一致,为简爱在家庭的立足与受尽委屈埋下了定时炸弹。

其二,舅舅对简爱的疼爱加剧了舅妈的厌恶。舅妈一开始就不喜欢简爱的妈妈,相反,舅舅对简爱妈妈却特别疼爱,对简爱母亲的去世,哭得像个白痴。接回简爱后,照顾她,比对亲生的还亲。从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儿子约翰·瑞德大简爱四岁,小女儿乔治安娜大简爱一岁。另外一个女儿伊丽莎,没有提及,估计比简爱大不了多少岁。

其三,年轻守寡的舅妈承受了过重的家庭责任。决定送走十岁简爱的“那时瑞德太太可能三十六七岁,她是个严厉而精明的管理者,无论是家里的佣人,还是外面的佃农,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唯独几个子女偶尔冒犯她的权威,甚至敢于嘲笑她。”送走始终不喜欢的简爱对舅妈来说,意味着解脱。

其四,简爱的天性与外表不讨喜。婴儿期“第一眼就讨厌,病恹恹的,总是哭个不停......会在摇篮里哭上一整夜,不是像其他小孩那样号啕大哭,而是呜鸣咽咽,哼哼唧唧。”稍大点,“她的性情莫名其妙,常常突然发脾气,又总是古里古怪地监视别人,每天,每一个小时都搞得我(瑞德舅妈)很恼火”女仆阿伯特说“如果她是一个漂亮的孩子,人们会同情她的悲惨遭遇,可是她坏得像一个小癞蛤蟆......”甚至同情、友善简爱的女仆贝熙对此也表示认可。

其五,受表哥约翰的欺负,受表姐们冷落,长期孤单地呆在保姆房,家里的女仆们也认为她是个忘恩负义的孩子等等。

最终,十岁的简爱,选择逃离门头府,逃离生命成长中的各种敌意。

(二)第二次逃离:离开洛伍德义塾

洛伍德义塾是比门头府更好的容身之所吗?

这是简爱实现自我成长的最重要一站。在这一站里,简爱的生存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首先,适应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八十位大小不一的女孩子中,年仅十岁的瘦小的简爱熬过并适应了各种规矩,许多从未接触的作业。度过了曾有许多次,在饥肠辘辘的大女孩哄骗或威胁下抢走棕面包和半杯咖啡。

其次,赢得了同伴的友谊、尊重和关爱。交到比自己大的有益的朋友。一位是学识非凡的好友海伦·伯恩斯,从她的身上,简爱学到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处事与对人原则,比如对命运的忍耐,认识人的缺陷,原谅他人的过错等等。其中包括对生死的看法。另一位则是玛丽·安·威尔逊,她比简爱更了解人情世故,能够告诉简爱许多想知道的事情,满足简爱的好奇心。

第三,学会了情绪的控制,懂得了克制与理性。如向校监坦普小姐陈述督学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不实指控,化不利为有利,洗刷自己的罪名,赢得大家的尊重与喜爱,尤其是得到校监坦普小姐的特殊关注。

第四,掌握了生存的技能。通过自我的拼命学习,升入较高的班次,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由学识最渊博的坦普小姐亲自指点学习法语和绘画。这两项重要的技能,为简爱后来出任索恩菲尔庄园的家庭教师,获得罗彻斯特的爱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简爱选择离开洛伍德的原因很简单。其一,母亲、良师、益友的校监坦普小姐结婚后离开了洛伍德。此处,再无可依恋;其二,两年前由成绩最好的学生转而聘为教师的简爱,羽翼丰满,向往更广阔更自由的世界。

简爱只用了一个下午便厌倦了八年墨守成规的日子。通过登广告,她成功找到了一份比在洛伍德工作环境更优裕,薪水翻两倍的家庭教师一职。

十八岁的简爱,选择逃离洛伍德,是逃离一种墨守成规,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三)第三次逃离:离开索恩菲尔庄园

在索恩菲尔庄园,十八岁的简爱成为了法国孤女阿黛尔的家庭教师。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一份甜蜜浓烈的庄园主人的爱情,财富与地位摆在面前,简爱如何对待这份爱情?她对爱情的追求给予我们怎样的启发?木心为何说这部小说堪称一本爱情教科书?

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至少给我们提出了探讨爱情之永恒话题——

爱情能否超越年龄与阶级?超越财富与地位?超越外在的容颜?超越疾病与残缺?爱情能否超越现实的束缚?超越宗教的规定,法律的条文?超越俗世的责难和凡人的议论?

十八岁的简爱与四十岁的罗彻斯特相爱了。一个是身无分文的穷家庭教师,一个是富可敌国的庄园主;一个是家世寒微的底层平民,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贵族;一个是身材矮小,长相普通的孤女,一个是风流倜傥的豪门先生;一个是涉世未深、性格古怪的女孩,一个是遍历各国名门闺秀,包养众多情人的浪子......

在简爱的心里,爱情就应该是自由人的独立意志,爱情就是两个平等灵魂的惺惺相惜,它不借助于外在的财富与地位,也不借助于外表和长相。在她的心里,爱情与欢乐、活泼和高尚相连,与尊敬和喜欢为邻,与特立独行、才华出众、见闻广博为伍。

在罗彻斯特的心里,爱情首先是一份坦然与真诚,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灵魂交流;是渴望变得更好的驱动......

简爱与罗彻斯特彼此相爱。心仪的爱人,财富与地位,舒适的生活,一切都触手可及。简爱为什么却选择在天未破晓的夏日早晨,收拾几件衣服,带着钱包里仅有的二十先令,悄无声息地逃离了索恩菲尔庄园?逃离了罗彻斯特的身边?

她逃离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罗彻斯特的妻子贝莎·梅森虽然是个疯婆子,但她还活着。从现实与法律来看,罗彻斯特永无摆脱婚姻的可能。简爱如果继续和他生活,必将变成他的情妇。

其二,简爱意识到,如果抛弃掉一切是非观念,以深爱罗彻斯特为由选择留在索恩菲尔庄园,自己最终将落人口实,因无法抵挡财富地位的诱惑而被人耻笑,其中甚至可能包括爱人罗彻斯特的鄙弃。

简爱充分的自尊与理性,坚守并捍卫生活的底线,遵从现实的律令,秉持理性的力量,战胜了脆弱的情感。

十八岁的简爱,选择逃离索恩菲尔庄园,逃离的是诱惑。

(四)第四次逃离:离开荒原居

流浪到荒原居的简爱,得到牧师圣约翰兄妹们的收留。简爱决定留在荒原村,做一个自由而诚实的乡村教师。布里格斯先生通过牧师圣约翰辗转寻找到简爱,传递简爱叔叔遗赠二万镑财产的信息。天降横财,意料之外。简爱发现自己与圣约翰一家居然是表亲关系。亲人的重逢,让简爱喜出望外。在亲情与金钱的选择中,善良的简爱将叔叔的遗赠平分给了被剥夺继承权的表哥和两个表姐。

立志成为传教士的表哥圣约翰多次向简爱逼婚,他认为简爱乖巧、勤奋、无私、忠诚、坚毅、勇敢、温柔,具有英雄气概,是他远赴印度传教的得力助手。简爱则认为自己在印度的毒日下活不了多久,不过,她愿意以妹妹的身份陪伴圣约翰前往印度。但她拒绝成为圣约翰的妻子,只因为她不爱圣约翰,她认为婚姻的存在只能因为爱。

十九岁的简爱最终选择离开荒原居,逃离宗教的盅惑与神学的催眠。

六、总结陈述,再次导引深度阅读

在小说中,不仅描述了简爱的以上四次逃离,还描述了她的两次重返。在逃离与重返之间,简爱开启了寻找自我之旅,以期相逢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她在重返阔别近九年的门头府“那座敌意的房子”时,前途,依然未卜;心,依然隐隐作痛。但她可以坦然告诉自己:“我仍然觉得自己是地球表面上的流浪者,但已经变得更自信,更信赖自己的能力,没那么害怕别人的欺负。含冤委屈的创口早已愈合,仇恨的烈焰也已熄灭。”勿庸置疑,简爱学会了自我审视,学会了与往事和解,学会了不断成长。

当拥有财富,独立自主的简爱决意重返索恩菲尔庄园时,面对失去了财富,又瞎又残的罗彻斯特时,她还会与之再度携手吗?她能否打破世俗的观念,听从内心的呼唤,自由地做出爱情的选择呢?

阅读《简爱》,你可以寻到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