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飞机的都是有钱人吗?

 乌巢法师 2021-10-21
注:本文原发表于2020年10月28日。现在又到了机票淡季,很多机票比绿皮火车的硬卧还便宜,没坐过飞机的正好可以体会。

在我国,远途出行以火车为主。很多人准备出远门时,总是想到“买张火车票”而不是“买张飞机票”。因为——“飞机这东西,实在太贵了!”。
 
图:机票太贵了 摄影:拉上窗帘
 
既然“坐飞机的都是有钱人”,航空公司当然想大赚一笔。我国以前不允许机票打折,北京飞广州得2000多元。当时坐飞机都是“公差”,不在乎钱。拉总也赶上过“那个年代”的小尾巴,单位给买的都是“Y舱”——Y舱虽然贵,但是也有好处:改签多少次,都不再多收一分钱!
 
2005年,我国第一家民营航空“春秋航空”启航。它在初期推出过“一元机票”,还因此被物价局罚款。但螳螂挡不住大车,在民营竞争下,我国机票价格从那时起开始下跌。现在虽说依然还很贵吧,但好歹比从前,那是便宜太多了。
 
图:春秋卖1元机票被罚了15万 摄影:拉上窗帘
 
然而这依然改不了民众心中“坐飞机的都是有钱人”这个印象。
 
既然大家都认为“坐飞机的有钱”,“宰”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如每个城市的机场大巴,都比市政公交要贵很多。在北京30公里的公交大约需要5元钱,可同样里程的“机场大巴”,没有30块钱你可坐不上!
 
图:机场巴士服务很差 摄影:拉上窗帘
 
在我国,机场巴士多由机场“专营”。价格贵倒也算了,服务可都不怎么样。除个别机场会“守夜”到末班之外,多数机场早早打烊,晚到乘客跟他们没任何关系——早班那就更没谱了,哪有大巴司机凌晨三点钟开车送你去机场的?
 
机场是客流密集的地方,公交公司当然也愿意分一杯羹。在昆明,公交公司比较强势,能与机场同台经营。由机场经营的大巴要价25元,由公交公司经营大巴的只要13元——混战很多年。后来地铁公司举着大棒来了——它开价6元!
 
图:昆明“机场大巴”有两种 摄影:拉上窗帘
 
我国地铁公司都是国营,造地铁属于政府投资。但原理虽相同,套路可不一样。昆明、上海、广州等地的地铁公司比较“亲民”,机场地铁属于“平价”。北京的地铁公司太黑心了,两座机场搞的都是“快线”。尤其是首都机场,明明线路从机场旁边过,但就是不修到机场——跟资本主义的香港一样,下刀狠极了!
 
所以总结一下,既然“坐飞机的都是有钱人”,机场、地铁公司和公交公司都来赚一笔非常正常。然而在三者的夹击下,航空公司的利润越来越薄。“坐飞机”现在很多不是“公差”,乘客们总是鸡毛蒜皮地计较。例如,虽然机票只要200元,但建设费50元,机场快线35元,飞到之后还要花100元住宿——算了,不如火车上睡一宿!
 
图:100元可以在日本机场吃鱼籽饭套餐 摄影:拉上窗帘
 
但这些盘算依然改变不了“坐飞机的人有钱”的印象,就连机场商铺也笃信身边经过的都是“有钱人”。它们把价格定的高高的,一碗牛肉面68,一份饺子100块!仿佛干一票就能赚一天似的。前几天有位官僚说“机场餐饮已与市区平价”——拉总差点儿笑掉大牙。
 
机场餐饮为什么高价?有人说跟租金有关。机场做为“地头蛇”,雷打不动地向商铺收取租金,这可以理解。但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圈场子“收租金”,肯定希望人气旺盛,那为什么又要收“门票”呢?——机场到底是想靠卖门票发财呢?还是想靠房租发财?
 
图:我降价,你赚钱 摄影:拉上窗帘
 
机场张嘴大吃四方(航空公司、门票、商铺租金、机场交通),简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航空公司却只能一边降票价,一边求老天多送点儿客人来;这种“你唱戏我拆台”的景象在世界各地不常见。尤其是北京,地铁公司利用“快线”砍走一大块利润——这么“宰”下去,搞垮了航空公司,要机场还有毛用呢?
 
图:人气旺了赚钱岂不是更快? 摄影:拉上窗帘
 
没有民营航空,我国的机票还会“永远Y舱”;不打破垄断经营,我国民航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机场餐饮也不可能实现平价。现在有些机票的价格已经很低,很多乘客坐飞机是“图便宜”,这些“穷人”们真的没有油水可供机场、地铁公司和饭馆们扎堆挤榨了。
 
坐飞机的很多是穷人,坐高铁的才是有钱人,去打他们的主意吧!

>>>喜欢拉,拉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