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纪行:承负不由人(中)

 京都闻道阁 2021-10-22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作者丨陈道

前接:承负不由人(上) 

老魏说好的第二天约个朋友来谈事儿,却被一位喇嘛打乱了计划。

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老魏来到宾馆,神秘兮兮地低声说:“喇嘛,真正的喇嘛,青海来的活佛,你想不想见识一下?不犯忌讳吧?”

突兀的一句话,把我搞得一愣神。喇嘛又不是没见过,再见一个又有何妨?便道:“见见也没什么,我一个行路野游之人,能有什么忌讳。只是去了之后,不要介绍我,更不要以我为主,我只是跟着瞅瞅。”

下楼,登车,车出西三环,七拐八拐,到了一家宾馆,明显感觉是一个内部的招待所,没有什么人。老魏说,这是什么部的招待所。

乘坐电梯到了三楼,老远看到昨天饭局那位领导的秘书在一个房间外徘徊。看我们过来,用手在嘴上比划了一下“嘘”,低声问道:“你们也来见他?”

老魏点点头,道:“在里面吗?”

“老板在里面,估计差不多了,稍等一会儿吧。”那秘书面露微笑,说道。

等了稍许,门开了,领导扭着身,双手还保持着合十的姿势,从房间里退出来,嘴里念叨着:“上师留步!”转过身,看我和老魏貌似刚扭脸看过来,脸上的笑意不散,点了点头,带着秘书走了。笑意虽在,眉宇间那线忧愁,一瞥之间,挥之不去。

昨晚做东主持饭局的人,也是老魏的同学,名叫苏延东,一位感觉浑身上下都很精明的胖子,出现在门口,招呼老魏道:“多杰大师还有事,你们有什么要问的,抓紧点时间。”一边说着,一边把我们让进房间。

房间只是普通的包间,这也是京城不少内部招待所的特点,不会装饰得豪华奢侈,只是静雅通透,干净舒适。

房间内果然是一位身着藏服的喇嘛,二三十岁的模样,一米七多些的身高,面容精瘦,不悲不喜,肤色透着典型的高原红,暗红色袈裟,右肩袒露,黄色朗架,大襟长袖短衣,肥大的腰外裙,没有看到帽子。喇嘛教内部也分为不少的派别,单从帽子大致可以分出黄教、红教,再佐以其他,能区分出白教、花教等等。到内陆走动的,以黄教,即格鲁派居多。

本来是坐在那里的喇嘛,慢慢站了起来,走过来与我们见礼。我抱拳拱手,老魏显得有些紧张,干脆弯腰鞠了个大躬。

招待所里,因陋就简,也没有什么别的礼仪,献哈达之类干脆免了,老魏直奔主题,就是想问问自己的前程,能不能当官?能当多大的官?

我禁不住一乐,心想,道士算卦看相问前程,你跑和尚喇嘛这里问这些,怕是走错了门。

那位多杰大师,盯着我俩看了好一会儿,沉思了片刻,操着一口并不利索的普通话说道:“我不给人看相,这样吧,我给你祈福!”说罢,从一个布兜里掏出两根五色线,嘴里念念有词,伸手戴在老魏的左手腕上。据我所知,与内陆五色线的寓意不同,喇嘛的五色线,大概蕴含有东西南北中金刚五佛的意思,号称金刚五方佛护身,若非特别的能量加持,心理安慰的成分更大些。

轮到我的时候,大师看了我一眼,笑了。

我摆了摆手,道:“我就算了。”也没多解释,各有缘法,你有你的真如无漏路,我有我的识心见性桥,博闻尚早。

大师点头道:“机缘到时,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我再给你的朋友摩顶祝福!”说罢,招呼老魏到近前,伸出右手,轻抚老魏头顶,又是一段念词。

出招待所,老魏很兴奋,道:“大师灌顶,是不是传给我了一些法力?”

“你想多了,他是给你摸顶,不是灌顶。摸顶是给你信心和祝福,或者说是希望你福泽在身,避邪晦之扰。若是灌顶,那就是收你当徒弟了,带你修行,是传法。差别大了去。”我忍不住笑,给老魏解释道。

又等了一会儿,苏延东快步走出招待所,拉开车门上来,道:“走吧,找活佛的人真不少,又被人接走了。咱们不管他,去潘家园。”

路上,听老魏与苏延东闲聊,果不其然,那位领导正逢往上走一级的关键时刻,吃斋念佛了几十年,心里还是不踏实,神不守舍,坐卧不宁,听说有活佛在这儿,或者说,是苏延东借着帮朋友跑腿的机会,也算是卖领导个好,给领导透漏了个信息,领导就巴巴跑过来,寻求大师法力加持了。

苏延东说:“其实,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几个人选里,他排得比较靠后,总部也没有过硬的后台。这么多年,他在位置上,明哲保身,太极拳玩得溜,和稀泥和得好,就是不干事,不办事。咱们这些人不说是他的学生,直接或间接,也算他的部属,但还真就没有得到过他什么好处,他是生怕沾上事儿,生怕影响他的官位。去年,下面一个小单位的领导开车出了车祸,郊外的一位菜农被撞一死一残,小领导吓得给他打电话求援,他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让那位小领导连夜想办法把事儿私下里抹平,生怕影响他提升。”

听到这儿,我插了一句话道:“过去常讲'人在公门好修行’,广义上来说,就是人在位置上,做下的好事,都是给自己积累功德。反之,就是有损自己功德,是造业。'天赐不予必受其咎’。该你做的你不做,该你做好的你糊弄,最终必然要接受惩罚。”

看苏延东蛮可爱,也算是个透气儿的人,我又多说了几句,道:“人生于世,不惹事,但是不能怕事,事来事去,都有缘起。没有凭空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事办得好孬不论,办与不办,尽在一心。你们这位老师或者说领导,说他洁身自好也罢,吃斋念佛也罢,图来的最多只是表面的身净,心却未必净。佛教有一种认知: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还有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拉耶识。前六识科学界研究得已经很多,但末那识和阿拉耶识,却不好研究,因为,末那识是意识之根,是'我识’'我执’,理解为“潜意识”也未尝不可。而阿拉耶识却是具有穿透力的一种意识,被称为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本性与妄心皆源自于此,或者可以把它看作是存储一切因果生发的源发地,一颗种子。人在这个世界走一圈,身口意行,造作一世的善业、恶业、净业、无记业,人走了,造作的这些都不会消失,而是会被阿拉耶识收藏起来,传递或影响给下一次的生命轮回,子嗣也会伴随着生物体的传递而收受。种子自性恒常,性如金刚,变易极其艰难,皆为因而来,因灭而果生,生灭相续,常无间断。所谓因果不昧,承负不由人,即是说,不管你看与不看,知与不知,阿拉耶识都在那里,因都在那里,静待果子成熟。有一些心很大的人,想通过修炼得见阿拉耶识,几乎做不到,拨无因果,更是妄想。”

苏延东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着我念叨这些,一拍老魏的腿,道:“你有这朋友,还去见什么活佛!这朋友得交,交一个,那是得了一个护身符啊。以后没事儿叫你多喝茶。我也叫你老陈吧!听你一席话,受益很多。”

到了潘家园西门,老魏把车停到豫省驻京办的院子里,我们一路步行,穿过熙熙攘攘的地摊区域,到古典家具区,上得二楼,北面一家红木家具摊位,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巨大的枣木根雕茶台前,自斟自饮,好不悠闲。

苏延东上前一步,笑道:“黄哥,咋没啥客户呢?我们来给你带些人气儿。”随后一一给我们相互介绍。

那被称之为“黄哥”的中年人连笑带骂道:“东子,你小子就不想我好。真怀疑你那张臭嘴是不是开过光了,说好不灵,说坏准灵,而且是更灵。”

大家分别坐定,黄哥摆开茶盏,烫杯温壶,重沏一壶新茶,乌龙入宫,洗茶冲泡,拂面封壶,玉液分盏,奉茶闻香。

双手接过茶盏,送到鼻下轻嗅一息,赞道:“好茶!”

黄哥大乐,道:“刚才东子给我来电话,说今天有重要朋友过来,当然要喝好茶。正宗二代大红袍,大几千呢。”

“你甭忽悠人啦,就你那大红袍,都不知道是多少辈儿孙子的种,还二代,你搞得到吗?”苏延东笑着骂道。

戏谑之后,说正事儿。老魏道:“今儿来,主要是前阵儿收的那俩物件,东子说存你这儿了。黄哥拿出来给我这位朋友看看,长长眼。”

黄哥站起身来,道:“咱们到里屋,东西我放到保险柜里了。”

多宝阁隔开的里间,黄哥打开保险柜,报出一个木头盒子,放在一个茶几上,道:“昨天我找人又看了看,看不准,说是有点像庚子年的东西。”

我让他把盒子打开,再掀开红布包,里面是一个怀表大小金质圆牌,一圈环形西文里面,刻着一些图案,蛇首人身的两人,相对成弧线,手中各拿着一个木工用的“规”和“矩”,大眼瞅,像是“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的传统图案,但这里面的人有点像欧洲人。东西相对比较完整,只是一个角似乎经过火烧,有些损毁和污渍。

放下这个,再看盒子里还有一个东西,是一个戒指,更确切地说,系欧洲人带有家族徽章的戒指,上面也有图案,与金质圆牌上的大致差不多。

我带着手套,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心里大致有一种猜测,却也感觉有点拿不准,便扭头对老魏说道:“能感觉到一个大概的方向,但是,还需要确认一下。这样,东西能不能带回去,明天我去拜访一位老魔,他是这方面的权威。”

回到宾馆,我给老魔去了一个电话,很不巧,他不在京城,后天返京。需要等候一天。

只是等这一天,却等来了老魏的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那位领导。为人做事,实在是不敢恭维!

(本故事且当小说解闷看即可,若有雷同,纯属不巧合)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陈道,河南许昌建安区人,道行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