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则》系列完结篇

 Ace_D 2021-10-22

这是一系列短篇,写作动力源于最近读了Ray Dalio的《原则》一书,颇有感触,想起生活中那些曾让我后悔莫及的一幕幕,和那些自感可以吹一年的犀利操作,忽然有了分享的欲望。

本系列篇幅较短,更接地气,适合编成枕边故事,平行于长篇的思辨日记。欢迎投稿,告诉我们你对生活的感悟。比如,对某种行为逻辑的理解,生活中一些do's & don'ts等等。以及如果想针对某个短篇内容深入探讨,欢迎留言。

006 完结篇

本篇作为读完Ray Dalio所著的《原则》而衍生出感想的最后一篇,相当于本系列的完结篇。不过我们打算将篇幅较短,枕边故事这一体裁延续下去,之后仍将借短篇系列就热点问题,或任何为我们带来触动的话题进行思辨。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我们进行交流。

之前的系列文,我们更多的是谈了一些由《原则》一书引出的想法,而今天这篇完结文,我们回归本源再谈一谈《原则》这本书。作者通过这本书,对其过往人生进行了一个总结,并且将其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他自己独创的“原则”系统。该系统的关键在于作者通过其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将其认为重要的原则筛选出来形成决策流程,并在接下来遇到问题时严格的按照其原则来执行。这样一来,决策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决策的成功率也有了保证,因此作者推荐大家也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系统,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以及生活的和谐。

作为一个投资界非常成功的大佬,作者难能可贵的没有兜售其成功学,而是在阐述其理念时,不断提醒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简单照搬他人的原则,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原则。更令人感动的是Ray Dalio在书中提到过一句如果你想躺在沙发里吃薯片而不是去健身,这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人与人的选择不一样。Dalio这种不judge并且充分尊重他人价值观的精神,在这一刻闪耀着人性关怀的光辉,虽然扯得有点远,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单独为他的这个价值观点个赞。

继续说回Dalio的原则系统,初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确很佩服他的想法,甚至也想自己整理一个属于自己的原则系统。不过后来一想,Dalio说过有些原则不具备普适性,进而想到其实有些方法也不见得对每个人都适用,而Dalio的原则系统也算是方法中的一种。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说Dalio的原则系统没有用,或者不值得去操作。不过从Dalio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几十年如一日严格执行他的原则系统,并且能及时的反思改进,这惊人的执行力以及勤奋程度才是他成功的根本。

我曾有机会跟国内TOP2大学毕业的一位学霸讨教他的学习经验,他表示表面上他都对人说要追求完美,不能在考试中丢掉任何一分,但实际上他自己知道这不过是对外的一种说辞。因为真正好的学习方法只能通过自己得努力去总结,别人教是教不来的。这也让我想到撒贝宁曾经在节目上说,他在大学考试时一向都是考试前几天把要考的书拿上宿舍的床,然后闭关看书几天,除了上厕所都不下床,最后总能通过考试。我想大多数人如果这么做,怕是要来年再战了。不过我倒是相信撒贝宁在那几天的精神集中程度,而这浓缩的精神集中时间,可能要比很多天天上课,但是每节课都在玩手机的同学一整个学期精神集中在课本上的时间还要长。不管你的方法看上去有些投机取巧还是显得有些天马行空,想要成功,在背后该下的功夫还是要有的

Dalio通过原则系统在投资界取得了巨大成功,巴菲特和索罗斯也许并没有一个像Dalio一样精确的像计算机算法一样的原则系统,甚至连投资风格也完全不同,但是他们也能在投资界创下一番伟业。我想这其实是殊途同归,毕竟还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很多人离成功差的不是方法而是努力。

今天作为完结篇,除了理论上的总结,同时也打算给大家送上点福利,在今日的公众号推送中,我们的第二篇推文就引用了一位本科毕业生如何在毕业后半年内赚到100万的例子。祝大家周末愉快!

《原则》系列过往文章链接:

思辨《原则》系列之一:你期望将什么教给你的孩子?(上)

思辨《原则》系列之二:你期望将什么教给你的孩子?(下)

思辨《原则》系列之三:当选择来临

思辨《原则》系列之四:我们为何要读书

思辨《原则》系列之五:人类千年历史发展只做了一件事——克制

经全国思想进步委员会

2018年初审通过

SI BIAN

21世纪新青年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辨

必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