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提前知道了他们的人生,你是否会有勇气让他们前来

 Ace_D 2021-10-22
最近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说的是某公司有一款无创基因检测产品,目的不难想象,就是为了提前知道宝宝是否有基因缺陷。由于该公司号称,这个检测的准确度有99.99%,因此,很多孕妇在做完这个检测之后,就放松了警惕,没有进行更多传统但更全面、准确(但有创)检测,结果生下了带有疾病的婴儿。

更扎心的一句话是:“不少基因缺陷婴儿除了智商、发育、长相异常外,生命特征完全健康,这就意味着,这些家长未来数十年乃至一生,都将生活在深渊中。

看了最近很火的《我不是药神》,很多人对“因病致穷”这个观念应该是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真正的伤痛却远超经济的负担——真正的伤痛,是在心灵上。真正活在深渊最底层的,恐怕,是那无辜的孩子。

带着缺陷的孩子(倘若有自我意识),会认识到自己的外形、智力、身体上的缺陷,也许会因此自卑、自怨、甚至怨恨家人——“为什么…要将我生下来?”

这是何等的煎熬!而这个煎熬的过程,可能将持续数十年之久,这其中苦楚,健全的我们甚至都不可能想象其分毫。那么,如果提前知道了这就是孩子所要过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让他们前来?

让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世间,究竟要抱着多大的勇气?歌里都有说爱一个人,“一定要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你爱我像谁》张卫健。那倘若将你爱的人带到这个世间,却让他感受到了整个世界的恶意,让他觉得自己被命运捉弄,让他夜深人静的时候喃喃自语“为什么我要出生在这个世上”,你又能怎么证明,你真的“爱”他呢。

因此,我们才有了各种各样的产前检查、孕前检查,我们提倡孕妇定期做B超,让备孕的父母戒烟戒酒,为的,就是减少这样的几率,好让少一些人,在睁开眼睛看第一眼这个世界之前,就注定了一生的痛苦。

B.I.P = birth in peace

然而,在每对夫妇都有产检的意识,每个家庭都懂得优生优育的时候,在产前教育已经如此成熟,先天条件被广泛重视的时候,我们往往轻视了这样一项——我们真的有能力给予他们后天足够的支持和辅导么?

这里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且不论每个家长对孩子的付出能到什么程度,就客观而言,家长自己的文化水平,工作的地点和性质,当地的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当地的人的素质、家庭教育理念……要数的话,能数出茫茫多,鸡毛蒜皮、柴米油盐,无所不包。

也许也正因为是这样名目繁多,很多人直接放弃了思考——因为无法顾及全,所以干脆不去前瞻——这似乎是人普遍的习惯。与朋友提起这件事情,多数也是认为“杞人忧天”、“到时候再看吧”。号主不想引起什么恐慌,但这里有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不同的成长过程,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他说,他自卑。

一个朋友A,成绩优秀,领导力拔群,各方面能力基本上都到了让人艳羡的地步。然而至今他的感情经历却很少。有次夜聊说起,他的故事却让我颇感意外。

小时候,大家都容易因为某人成绩好而对这个人产生好感,在班里应该集万千老师的宠爱于一身。A理应体会这样的“成绩红利”。然而,A由于学习刻苦,略微疏于锻炼,长胖了点,因而,他看到的世界却有所不同。如果你也认识他,你一定很难想象“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对长得胖的人是怀有恶意的”这样的话从他的口中被说出来的。他说,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在经历了那样一段压抑的时间后他对自己与人交心交往,已经失去了信心。那时的他,只好将心思全都放到学习里去。老师为他的成绩微笑,家人为他感到骄傲,于是A更加沉迷在书本当中,用成绩作武装,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平日里,A确实给人略有高冷之感,但在说这些的时候,我感受到的就只有脆弱。

是的,这样一个我一直钦佩的人,内心,竟然是,自卑的。当时的我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No way, away!

很多年前了,那时B与我是同桌,我们关系很不错。B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好,大概学习的态度也不是特别好。有次一位老师罚B上讲台,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训斥B。很不幸的,我被拿出来作对比。老师说,对于xx(我),学习就是a way(一条路),对于B,就是away(滚蛋)!当着全班的面,B可能眼眶一瞬间湿润了一下。我不知道B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但我的心却似乎被狠狠插了一刀。

并不是天生悲悯,也没有那普度众生的心,也许只是,我当时的耳朵里,切切实实听到了B心底的一声呐喊?大概是得益于家里扎实的学前教育,我成绩从小都不算太差,自我回想,也未曾被任何人用这样的话训斥过——那么,从小耳朵里都充塞着这样的话的人,过的是怎样的人生?我就像《落难的王子》里的主角,甚至不敢去想象,不敢想象将世界放在我面前的绵软,换成钉床,我要怎么坚持。

那一幕,至今回想起,我仍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浪费空气

之前有个网络歌曲,有这样一句歌词“你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这是一句辱骂别人的话,但C跟我说,他这样骂过自己。

C是在计划生育执行很严的时候出生的二胎,为了躲避检查组,C跟随家人东躲西藏,有时候突然来客人了,就要躲在最里的房间,不敢发出声响。对于家里人来说,这负担不算大也不算小,并没有太在意。而C,也许还没有掌握好衡量事情轻重的标准——这样的经历,对她还是太沉重。她说,不知道是不是有谁曾跟她说过那样的话,做错事被父母骂的时候,她心里最响亮的声音是,“我是多余的”。每次C都会颤动着嘴唇,无声地在心里呐喊“多余”,然后,在晚上一个人的时候用被子蒙住头,肆意地想象自己被唾弃的场景。C说,她当时骂自己,浪费空气,浪费食物,甚至浪费这个世界的空间,所以她将双腿抱紧,让自己缩成一团,希望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C说这些的时候是笑着的,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走出来的,但在说话的时候,她的肩膀往里缩了缩,似乎有点发抖——那是身体对寒冷的反应。我问,你冷么?C答:心寒。

差距是自带加速器的

曾经有两个教授做过一个“机会平等”的系列研究,其中一个研究是,研究子女的收入与父母收入的关系,结果是这样的:

三角点是丹麦,圆点是美国,图片来自网络

这幅图的说的是父母的收入与子女的收入的关系,父母收入越高,子女的收入也倾向于越高。

越往左边越富有,图片来自网络

这张图更能说明问题,越富有的父母,其子女收入超过父母的比例越高。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收入越低,阶级上升的几率越小。这种现象其实不难理解,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更重要的有更多的“试错机会”(比如创业失败了一次,还有钱多创几次),发展得更好的几率是会比低收入人群更高。在美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学费差距,以及两种学校的学生出路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这是美国的数据,在一个成熟的,阶级固化的社会,大概就是如此。幸好在中国,我们的上升通道事实上还是打开的,依靠努力是能“咸鱼翻身”的。

话又说回来

有句话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很多时候,客观条件不是一切,有时候更重要的是主观层面的东西。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孩子财富,远不如教给他们“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摘自《无问西东》),而这些东西,恰恰好不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些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就像那残垣断壁,砂石戈壁中盛放的花朵。这些花朵,是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与贫富无关。

综观华夏历朝历代,每个朝代皇帝中贤人往往只有前几任,而之后,纵使家庭条件优厚,享尽荣华富贵,却在朝廷之中过多地沾染了贪婪、安于现状、勾心斗角的习气,最终难成明君。而一直重视子女教育,历史上大师、名人众多的家系,如江南钱家,初唐王家,无论贫富,却总是人才辈出。

所以呢?

“世界的恶意”是很容易被感受到的,强如A,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缺点而在性格里面埋下自卑的种子。也许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好好引导,站在台上的B不也被狠狠地刺痛么?至于C,家长本也没错,但有时候孩子内心太过多愁善感,也会自我困扰。环境的小小偏差,给人带来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虽然这些例子中的问题,责任不全在父母,但是环境的造就,却与父母有脱不开的关系,父母的理解、开导和预先的提醒,更能让孩子少感受到一点恶意(这可能已经可以带来蝴蝶效应般的改变)。

客观条件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幸运的是,我们生在这个阶级还不固化的国度;主观意愿更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正直善良机智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有人问,这不是要求家长啥都会么,又要有钱又要有心,不然还不能生孩子了?我却想说,让自己尽可能懂多一点,不好吗?做尽量多的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会更好吧。无问西东里面有一句话,“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但我却想说,愿你,少一点面对那些恶意。

说了这么多,也只想说明一件事情,除了那所谓的产检、孕检,我们要为下一代准备的东西还有太多。愿天下将成父母的人们都是,负责任的人。虽然没办法考虑完备,但至少尽所能,不让那个将要降生的精灵,一生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匍匐;尽所能,至少在概率上,给那位将要睁开眼睛的天使,更多登上顶峰的可能。你也不想让襁褓中这恬恬睡去的小生命,终将只能在溪流的源头,茫然眺望大海,只能在窄窄的井底,呆滞望向天空。

你不想经历的,至少在你可以决定的时候,决定不让它发生在你的至亲身上。杞人忧天也好,痴人说梦也好,好好考虑一下,再作出那个一辈子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的一辈子,而是,孩子的一辈子——ta一辈子最重要的,却是你替ta作出的,决定。

最后用一个段子来结尾,黄子华之前一个栋笃笑上说起呼吁人们不要自杀的公益广告:“我请你们不要再在广告里面提醒他们'生命没take 2’啦,因为,他们害怕的就是'生命有take 2’啊!”

所以,让ta感受到生命的美吧,让ta期待,让ta感恩,让ta可以在临终前说一句,活着真好。

谢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