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道锡行,再也不能搞下去了!

 karlinms 2021-10-22

上卷第六十回 第十一节:

【原文】

前言少述,且说当下芳官回至怡红院中,回复了宝玉.宝玉正在听见赵姨娘厮吵,心中自是不悦,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得等吵完了,打听着探春劝了他去后方从蘅芜苑回来,劝了芳官一阵,方大家安妥.今见他回来,又说还要些玫瑰露与柳五儿吃去.宝玉忙道:“有的,我又不大吃,你都给他去罢。”说着命袭人取了出来,见瓶中亦不多,遂连瓶与了他.

【端木持易见解】

中国有个城市,叫随州!

随州知名天下的原因是,它那里出土了一个宝贝:曾侯乙编钟。

曾候是西周的一个封国叫曾国的主人,封地就在随州。

他有两个最重要的战略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笼络周王朝东南方向的贵族,镇压东南方向的任何叛乱,无论是上层的还是底层的,一律镇压;第二个任务保护东南方向运往西南方向(首都西安)的“金道锡行”通道,这里的“锡”,其实是赐的意思,代指国家的意思,你可以理解为垄断专营。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铸造用于祭祀和战争的青铜礼器与武器,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最高等级大事。铸造青铜器,首先需要青铜原料,国家直接控制大量青铜原料的运输和流通,周代出现了名词来描述青铜原料的远距离运输,称“金道锡行”。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垄断专营的“金道”,除了前面说的青铜,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汉朝的盐铁专营;后来又有瓷器,茶和丝绸等,都可以说是金道。现代金道是什么呢?金融和国有企业。这一块我就不展开了。

红楼梦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家是干吗的呢?

其实和曾候是一样的任务。第一是笼络和镇压;第二是金道锡行。一个是政治和军事手段,一个是经济目的。两个任务合二为一,这就叫相辅相成。

如此重大的任务,必要十分的亲信才行。否则,第一不肯卖力;第二不肯效忠;这个位置上,忠诚和能力,一个都不能缺。如果这两个方面,有一个不足,就要面临被替换。这就是必然的规律。

曾候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必须能捞金,能文能武,可以说,三方面能力都非常强。今日不谈操金,不谈武力,单谈礼乐文化。

文化是什么?就是礼乐。礼乐是什么?就是吃吃喝喝,宴会音乐,美女歌舞。搞这些干什么?就是要“化”,腐化不好听,好听点应该叫“服化”。笼络人心,达到亲和的目的。所以,你看曾候不仅搞编钟,还有编磬,鼓瑟笙萧,九鼎八簋等等各种宴乐之具。曹雪芹祖父曹寅,那自然也是如此,戏班,御厨,那怎么能少呢?曹寅自己都会写剧本呢。为文之道,在“和”呀。和的思想在哪里呢?就在律吕啊!就是保持什么呢?保持秩序。为什么要保持这个秩序呢?根本目的是让“大家安妥”。

然而,自古以来,文有礼乐,武有棍棒,文武之道,一驰一张,咋个就没法长久的“安妥”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就在于“金道锡行”啊!

金道只能“锡行”,即垄断专营;而且只能往一个方向,“锡行”即“西行”,即“上行”。聚天下之金为极少数人坐拥,而不顾天下之冻馁;极少数人礼乐唱和,安享太平,绝大多数人争一个馒头,却还屡屡饱受棍棒伺候。此诚历代千秋,危亡之规律也!

金道锡行的天下,无论表面的编钟礼乐多么和睦亲善,导弹航母多么威武雄壮,都掩盖不住底层实际上的焦躁不安,骚动难平。曾候乙编钟的指挥中心建鼓的底座雕塑,我不知道为什么,是一群龙。我想曾候的本意大约是,通过自己的鼓点协调,来统一指挥这些被他镇压的巨龙。但实际上呢?建鼓击打出来的并不是平和,而是沉睡已久的无数条巨龙,群龙惊动,如野火烧摇。

遥想曾候当年,难道他不知道,金道与日锡行,自己屁股下面早已经空空如也,人声鼎沸?他必定是知道的。自己所努力维持的局面,早已经危如累卵,他难道不知道?我想他也一定是知道的。但他能怎么样呢?就像宝玉一样,他听到赵姨娘在吵架,虽然“心中自是不悦”,但又能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别说曾候无能为力,宝玉无能为力,就是历史几千年了,又有几个王侯将相对此有所作为呢?

千古第一人,那还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大哥啊!我想,他虽然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我相信,金道锡行,这个东西,大家都已经觉悟了,从理论上他就搞不下去;大家都在现实中反对,从现实上,编钟加棍棒,就都搞不下去。

既不具备现实条件,也不具备人们的思想意愿,曾国的大流是再也不能随下去了。

谁要是想继续编这个幻梦,依我看,只能被人们再次敲响丧钟,送他们到地底下去。带着曾候的编钟,让曾候听他演奏去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