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乖,婆婆难搞,所以气出了乳腺癌?

 医生妈妈欧茜 2021-10-22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在不同渠道看到了相关的科普。作为现如今全球发生率最高的癌症、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乳腺癌确实应当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增病例达226万,比肺癌多6万;死亡人数约68万,和肺癌、直肠癌、肝癌、胃癌共同霸占了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半壁江山”。我国乳腺癌新增病例人数约42万,全球占比近1/5。

https://gco./today/data/factsheets/cancers/20-Breast-fact-sheet.pdf

但关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不少人仍然存在误解。比如认为乳腺癌就是生闷气憋出来的,或者是因为内衣穿太紧,母乳喂养等,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今天就来好好说说。


乳腺癌是如何发生的?


从生理角度来说,乳腺癌源于乳房细胞的异常增长。癌细胞持续分裂增长形成肿块,可能通过乳房扩散或转移至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
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可能有致命风险。

目前认为,大约有5-10%的乳腺癌病例与家族遗传、基因变异有关,剩下的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病因尚不明确。医学上根据临床统计,列出了一些可能的危险因素,比如雌激素、生活方式、体重体脂等,以此提供一些预防性建议。

目前一些已经明确的高危因素


年龄:年龄越高风险越大,大多数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在55岁及以上

性别:据统计,女性患者的患病概率是男性的100倍。

身高:高个子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会比矮个子女性高,例如170cm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比165cm的女性高20%。具体的关联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成年前的营养供给状况有关。

骨密度:骨密度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骨密度低的女性高出约60-80%。

乳房密度:X光检查下乳腺致密组织占整个乳腺≥75%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同年龄段乳腺组织致密较少或无致密组织女性的4-5倍。

肥胖或超重:肥胖(BMI≥30kg/m2)可能增加绝经后女性的乳腺癌患病概率,推测是更年期后脂肪组织大量转化为雌激素,从而提高了雌激素水平,但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雌激素水平:较高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绝经后结合雌激素和黄体酮治疗更年期症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降低雌激素水平(如打芳香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风险。

生殖因素:初潮来得较早、绝经较晚、没生过孩子、高龄妊娠的女性,患癌的风险高于平均水平。

饮酒:饮酒量越大、频率越高,患乳腺癌风险越大。每天喝1杯酒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不饮酒者的高7-10%,每天喝2至3杯酒的女性比不饮酒者的风险高20%左右。

辐射暴露:幼年或年轻时接受过胸部放射性治疗、暴露于电离辐射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

......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个或同时具备几个危险因素,不一定代表会得乳腺癌。

许多乳腺癌女性患者除了性别是女,并不满足其他条件,说到底还是要看概率,大家不必太紧张。


乳腺癌是生气憋出来的吗?


不一定。关于心理因素影响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研究其实并不少,但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理论上来说,压力会促使垂体释放肾上腺素,进而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的升高。皮质醇本身是好的,当人受到刺激时,它能帮助调节血压心率,进而保护人体。但如果人长期暴露于压力之中,持续的应激反应可能让身体不堪重负,增加免疫功能障碍、患癌的风险。

而皮质醇也被认为对女性某些时期(如怀孕)的乳腺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可能会延长这种作用持续的时间,进而导致乳腺细胞的异常发育。

然而迄今为止,
医学上并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或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压力和乳腺癌的发生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乳腺癌是生气憋出来的”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将乳腺癌的主要病因归咎于压力,更是容易忽略其他已知的高危因素,并不合适。

像这样的伪科普就挺离谱的


那我们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注意解压。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带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暴饮暴食导致肥胖等,这些可能会间接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第二,坚持运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坚持适当运动(尤其是在进入更年期之后)可能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进而减少乳腺癌的风险。

第三,每月自检+每年体检,关注乳房的健康状况。如果乳房出现快速增长的肿块、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或溢出血丝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乳房自检方法

第一步:在镜子前观察乳房在双手自然下垂&双臂举起两种状态下的状态↓

  • 乳房的形状、颜色、大小、轮廓是否改变,是否存在肿胀或变形;

  • 乳房皮肤有无褶皱或凸起;

  • 乳头是否内陷,是否溃破,有无液体溢出;

https://www.

第二步:并拢四指,触摸乳头、乳房、腋窝等位置是否有肿块;

这一步也可以躺着做,一手置于脑后,一手于胸前按压↓

https:///

 注意事项:

1、乳房自检
不能代替每年定期的乳腺癌筛查,也
不能代替乳房X线摄片(俗称“钼靶”)或其它推荐的影像学检查。

乳房X光检查

2、女性来月经前乳腺组织会变大增厚,来完又恢复变小。来月经前或月经期间感觉乳房胀痛,经期结束后又恢复,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的,不需要太焦虑。


3、乳房摸到肿块不一定就是乳腺癌,也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炎等其他问题,如果发现肿块不要慌张,建议找医生帮忙判断。


这些做法会导致乳腺癌吗?

除了生闷气,网上还有许多“做XXX容易得乳腺癌”的说法,那些是否也有科学依据呢?

1、穿胸罩或胸罩太紧


据说胸罩会勒肉阻碍淋巴流动,进而导致乳腺癌。

然后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2014年一项针对150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穿胸罩和患乳腺癌的风险之间没有关联。内衣要是太就换合身的,身心都会舒服很多。


2、母乳喂养


不会的,相反,母乳喂养可能有助于降低风险

一项大型流行病学对照研究发现,女性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预防乳腺癌。每哺乳12个月,乳腺癌的相对风险会下降4.3%,原因可能是哺乳推迟了排卵周期的重启。

3、更年期喝豆浆


是不是觉得很耳熟?
和“儿童喝豆浆容易性早熟”的谣言其实是一个套路,都是声称豆浆中的植物雌激素会影响到身体的激素水平。

然而并不会,植物雌激素通常并不能转化为动物雌激素。一些针对亚洲国家妇女的研究还发现,经常吃大豆或豆制品可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4、经常上夜班


可能有关但缺乏实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年的研究显示,经常上夜班的女性(比如护士)患乳腺癌的风险似乎会高一些,推测可能和褪黑素水平被抑制有关。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细化,逐渐出现了不一样的观点,2019年发布在柳叶刀上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夜班工作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2021年发布在BMC上的一项研究又发现,短期内上夜班的人乳腺癌患病风险会增加,但常年上夜班的人则未发现这个趋势。

肿瘤发病风险研究似乎一直都遵循“ 它有作用—哎,等等—它好像没有作用”的模式,虽然结论反复横跳让人烦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嫌疑份子”通常都不是什么善类。

熬夜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要人性命,但其背后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5、长期口服避孕药


许多研究都显示,与从未使用过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相比,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略有增加,且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如果需要长期避孕,戴套或者结扎会更好。

6、戒烟


有研究发现,吸烟超过10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似乎比从不吸烟的女性高10%左右。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证据尚不充分,其观点仍需进一步验证。总的来说,不吸烟总比吸烟好。

关于乳腺癌的知识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或者扫码添加小助手,请他为您推荐合适的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哦。

扫码添加小助手

为您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

end


科学审核知贝医疗 成人内科医生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 万怡

参考文献:

1.UpToDate临床顾问:改变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因素
2.https://gco./today/data/factsheets/cancers/20-Breast-fact-sheet.pdf
3.https://www./cancer/breast-cancer/risk-and-prevention/lifestyle-related-breast-cancer-risk-factors.html
4.https://www./types/breast/patient/breast-treatment-pdq
5.https:///breastcancer.html
6.https://www./diseases-conditions/breast-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2470?p=1
7.https://www./breast-cancer/risk-factor/factors-that-affect-risk/
8.https://www./types/breast/hp/breast-prevention-pdq#_558
9.https:///ency/article/001993.htm
10.https://www./symptoms/testing/types/self_exam
11.https://www./tests-procedures/breast-exam/about/pac-20393237
12.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5808262/
13.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3219182/
14.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7714689/
15.https://www./about-cancer/coping/feelings/stress-fact-sheet
16.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8370516/
17.https://pubmed.ncbi.nlm./33653334/
18.https://www./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9)30383-3/fulltext
19.https://www./
20.https://www./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hormones/oral-contraceptives-fact-she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