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写代读

 语默无常钟洪蕊 2021-10-22

有效的阅读乃是“以写代读”。有效的阅读不仅留意有争议的观点,而且“引用”文献中的某个或某些观点,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刘良华《怎样读名著》

张老师执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课,使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引导,带领学生对萧红笔下的鲁迅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让学生运用萧红的笔法,以“我的班主任”为对象,进行片段描写。

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环节,张老师让学生在高分云平台阅读了鲁迅相关的照片、文章和诗词,对鲁迅的形象进行概括,并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了测试。概括鲁迅形象,是为了导入萧红笔下鲁迅的不同。词汇测试,就是为了用上平台功能。

对于文本细读和问题引导的思路,我非常认同。在操作路径上,则有不同意见:

  1. 萧红写作的特点,不应该在课程一开始就介绍,让学生记笔记。而应该在文本细读结束,学生对萧红的写作手法进行归纳之后。

  2. 容量太大,文本细读归纳出的细节描写没有跟学生的写作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会以流水账代替细节。

因此,我建议“以写带读”,先让学生课前阅读文本,归纳鲁迅特征以及写作手法,然后仿写段落,拍照上传到平台。课上以典型的学生作品为抓手,与课文文本和萧红的其他作品段落进行比对,指导学生一起改进。然后再请学生修改自己作品,拍照上传,同伴互批。

亲自上场写作,还能有人反馈改进时,文本细读才能真正深入,触到甚至用到文本的妙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