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板桥胡同37号 2021-10-22
图片

本文字数5510,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作者是美国的朱莉·海姆斯女士,她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做了十年的新生教务长。根据自己做教务长,对新入学的学生的观察,以及作为母亲,对两个孩子的观察,她写出了这部力作。

这是一本具有挑衅意味的宣言式著作,直指当代父母的过度养育问题及危害,就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人,在未来世界施展拳脚,提出了另一套养育哲学。18岁前,孩子必须拥有哪8种生活技能?20种糟糕的体验,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如何通过巧妙提问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给孩子确定无疑的成功要素?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而且幸福的成年人。

01
焦虑不堪的当下

我们作为父母,首先就想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健康。我们知道上学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机会,但是,往返学校本身就引发了对安全的忧思。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亲自接送他们上下学。孩子小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很多父母护送他们上学,还常常帮他们拿东西,以减轻他们的负担。而在我们80年代的时候都是自己上下学。

20世纪后期的诸多安全防范措施,举凡林林总总的规定、防护装置以及父母带孩子过马路、控制孩子自行车的刹车、送孩子上学之类的做法,目的都是防止孩子出事。除此之外,我们还担心有人企图伤害他们。为此,我们告诫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当他们参加尚被允许的户外活动时,我们在一旁指手画脚;他们去哪儿,我们几乎亦步亦趋地跟着。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会为孩子准备好,希望孩子不要错过任何机会,等等。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会焦虑不堪?

1、“直升机”父母

我们对孩子特别地爱。我们总会担心:我会不会没有给孩子做到最好?我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定要给孩子准备最好的,提供最好的。所以,这种爱加上这种恐惧,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朱莉·海姆斯女士说的“直升机父母”。

什么样是直升机父母?直升机会在空中盘旋,一旦下面有什么需要,它马上会降落下来,然后提供孩子的所需。

比如,当孩子忘了带一个什么东西到学校里面,家长肯定说“那我帮你送”。可是,你送这个行为,真的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吗?这样,我们的孩子拥有什么样的童年呢?他们的童年被家长,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一辈环绕着,然后所有的东西都是充足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准备好的。如果孩子一直在这样好像温室的环境里长大的话,那么,将来他们上了大学要出去独立生活,他们会准备好吗?

小孩子要知道怎么样经历失败,要知道自己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好多时候,过度养育就是指一些事做多了,包括我们想维护孩子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健康。

哲学家歌德说: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得到两样东西:根和翅膀。什么叫“给孩子翅膀”呢?当你的孩子成为成年人,他要离开父母的巢穴飞出去的时候,他能不能作自己的决策和决断,能不能作出自己的选择?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又能够做什么?

2、停止过度养育

为什么要停止过度养育?海姆斯女士在斯坦福大学做了十年新生教务长,她在大学里观察到,很多新入学的学生,还是没有长大。你以为他到了学校就能够处理自己的事情吗?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家长带过去。

开学入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大批的家长跟孩子一起来,到宿舍去各种安排。很多孩子,每天甚至每次作决定的时候都要给自己的家长打电话,问问家长是什么样的意见才能作决定。所以,如果在18岁之前一直都是我们替孩子去思考,我们替他们去作选择,那么到了18岁,到孩子进了大学,他根本没有自己选择、自己去思考、自己行动的能力。

其实每一个进入大学的,独立的18岁的成人,都应该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我们从小没有培养他们这些能力,到他们18岁的时候不会有这些能力的。

海姆斯女士提议的18岁的孩子都应该具备和真实世界中的陌生人交谈,包括老师、学校的院长、顾问、房东、店员、人力资源经理、同事、银行出纳员、医疗保险提供者、公交车司机、修理工。这些跟陌生人交谈的能力,孩子有没有呢?认不认识道路?孩子必须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作业任务和截止日期;能为家庭的运转做贡献,他能不能每天帮助家庭做一些劳动?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同学发生纠纷怎么办?还包括应付这种课程压力、工作量起伏变化的能力。还有就是孩子能不能承担风险,并且能够知道遇到什么事情怎么去解决的能力。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从小到大都要面对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问题,也必须要学会处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话,那么,将来会非常麻烦。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也是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恐惧,比如说失败的恐惧,挫败的恐惧,别人给你负面的评价的恐惧。那么就要教会孩子怎么样面对这些恐惧,怎么样面对这些来自外界的压力。

比如,别人给你的负面评价,你应该怎么去回应?或者是说,什么事情做失败了,你有没有能力跌倒了再爬起来,然后做得更好?这些都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

02
如何培养孩子成人

如何培养孩子成人?作者提到“自我效能”,所谓自我效能,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能获得的成就有真实的感知,既不夸大也不低估。其实这个就是我们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的能力。他是不是能够通过自己不断地试错达到成功,这个就跟你童年的养育非常相关。如果孩子从来没有自我试错的机会,也没有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机会,那很难养成这种自我效能的感觉。如何培养自我效能呢?作者给我们提了好多建议。

1、让孩子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任务繁重、清单化管理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抽不出时间,他们没有机会真正自由地玩耍。相反,孩子的游戏时间都由父母计划和组织。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玩,还会推荐他们玩什么,同时警惕万一孩子们玩不到一起,或者有人出现行为不端的情况。孩子们日程紧张,游戏时间由父母安排似乎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排到日程表上,他们可能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但其实,每天都给孩子一个固定的让他自己去玩乐的时间,让他自己去游戏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才能使他产生自己的创造力,激发自己的兴趣。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大人安排的,“你应该去画画”“你为什么不去搭乐高”,这样完全不是孩子主动的,根本没用。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引导他体会心流的感觉。心流指当我们对某事感兴趣,或长于某事,所做之事稍微超出我们当前的能力范围,稍具挑战性时,我们的感觉和状态。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面临的挑战略微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坚持下去,就会忘掉时间,不会感到饥饿、疲倦,感觉正在做的事情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当我们感觉到内在的动力,正在做着的事情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奖励。在运动领域,类似心流的说法是“如入无人之境”,在音乐界,这种感觉被称为“惬意”。

所以,要给孩子一个自主创造的时间,你永远不知道通过他的自我创造,他能发展哪些能力。我们家长的想法很可能是他们的天花板,而不是他们的肩膀。

2、 传授给孩子基本生活技能

一个人如果被别人手把手地牵着过日子,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料理,那他就没有机会培养起控制感,控制感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如果别人帮你做事,结果就不在你的掌控之中,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和马丁·塞利格曼所谓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形容人在感到无法控制局面时,陷入被动状态的情形。他们最初以为,只有在坏事不可控时,才会导致人的习得性无助。后来,塞利格曼撰文指出,当一件好事不可控制时,人的习得性无助感也会产生,比如,不管孩子做什么,家长都会给予奖励。

塞利格曼认为,体验“主动性”对人类至关重要,它意味着“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意义,知道重要的结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小孩子如果感觉到行为和结果的错位,就会“被动、抑郁、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比如,妈妈可以让孩子帮你洗洗菜,或者吃完饭洗洗碗。让孩子体会一下这个工作。”劳动会让人有成就感。

为什么我们要教给孩子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其实,掌控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个人成长中都需要。因为只有当你有了掌控感,你才可能有自我效能,有一个自我认知,觉得我有信心来完成这个事情。让孩子自己叠床;吃饭以后可以把碗筷放到洗碗池里,太小的时候他可能还不会刷;包括自己的玩具,就可以自己去收。

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比如,他脱下来的脏衣服,不是往地上一扔,而是要放到洗衣筐里或者要放在洗衣机里。自己的盘子,稍微大一点,要能够把它清洗干净。还可以帮助家长摆桌子,吃饭之前可以拿筷子。其实,孩子越小越早开始做这些家务活,他越不会产生这种抵触情绪。因为他觉得:我是在帮助家长。包括自己刷牙、洗脸,两三岁的小朋友都应该自己会做。

作者说:从三四岁开始就做家务的小孩,比大了以后做家务的小孩会更成功。那么,怎么培养他们,怎么教他们呢?应该分为四步。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告诉孩子,你看这个妈妈是怎么做的,教你。

第二步,就是我们和你一起做。我跟你一起做这件事。

第三步,我看着你做。

第四步,由你独立完成。

家长要放弃对完美的追求,因为完美主义是做这些事情的一个大敌。你说孩子做得不完美,做个饭弄得乱七八糟的。如果你要是追求完美,想让他做完以后还像大厨师一样收拾得很整齐,那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允许他的不完美,让他慢慢多练几次,对这个程序熟悉了,他自然会更有规矩。

3、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我们怎么从小教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首先,你要教会他怎么去看清楚事实。相信你一定听说过批判性思维,这个在美国学校里是非常提倡的,也就是说不是人云亦云,不是老师说什么、家长说什么就一定是对的。怎么辩证地去看一个事情。

你要形成自己的思维观点,首先要把事情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做?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为什么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怎么样把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况当中去?你可以问孩子五次“为什么”。任何一个问题,你可以问孩子五次为什么,帮助他们达到对事情要点的理解。

比如,你的孩子初中生了,你可以问他:“你喜欢什么课程呢?”

他说:“我喜欢英语课。”

那你可以问他:“为什么喜欢英语课呢?”

他说:“因为英语课我学得比较好。”

“那为什么你学得比较好呢?你是对这个有兴趣吗?还是上了额外的课外班呢?还是……”

他说:我总是考得很好,作业从来就不困难。我从来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不断举手,老师抽问我,特别是其他人不懂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耶!我懂,上!

你可以问他:你怎么知道你擅长这门课呢?

他说:老师讲解的时候,我能猜出她要说什么,因为我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知道接下来是什么。

你可以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每一次问孩子五层为什么,他可能慢慢对这个事情就有一个更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了。还有一个思维很重要,那就是成长型思维。作为家长我们要教孩子,不要整天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相比,让自己比以前更好就可以了。

作为家长,尽量不要夸孩子:“哇,你真聪明啊。”夸聪明,这些聪明的孩子就会停止,他就不愿意去尝试那些更难的东西。可是被夸努力的小孩子会更有耐力和韧性,更努力地去完成一些更艰难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夸他的努力,夸他努力的结果。

4、帮孩子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适应职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从小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乔治·瓦利恩特所做的一个著名的纵向研究也认为:童年做家务是未来成功的基本要素。因为什么呢?因为工作在个人生活当中起着核心作用。你做家务培养的,就是会做、能做的这种感觉,也是一种掌控力,让人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勤劳的人,我不是一个废物,我有各种各样的能力。

做家务你能学会的还有为家庭做贡献的责任感、自觉性。以及满足最后期限,达到质量标准的这种责任感,和把工作做好的这种决心。还有遇到挑战的时候能够坚持不懈、采取主动的积极性,不是别人说一句才做一句。我们在职场中最看重的品格,比如积极主动性,都可以很小就培养。积极主动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还有一点在职场里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当你遇到困难,你是不是能有解决办法。这个也是在做家务当中能够培养的。

比如,孩子在家里帮你吸尘,这个线可能太短吸不到那里,那怎么办?这时孩子是不是就要想办法?我再找一个插线板接上它,还是不吸尘了,我用扫或者用布擦的方式。其实很简单的,在做家务当中就可以培养孩子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家务当中也好,学习生活当中也好,孩子失败了,怎么能够反弹起来,像不倒翁一样不会被打倒。像这些职场上所需要的素质,其实我们都能够通过从小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实现。

那么,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家长就是做示范,还有就是给他明确的指示。比如,“你做完菜要把东西收拾好”,或者说“你吃完饭必须要把碗放到洗碗池里”。还有就是恰如其分的感谢和反馈。比如,“哎呦,做得真好”。

5、让孩子自己规划人生

家长要做的是支持孩子去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你可以提供的是什么?你可以提供一些资源,但是不要告诉他,你应该去做什么,你不应该去做什么。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他们的长处、他们的激情、他们的投入所欢呼。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你要让他知道任何不好的事情都可以转变成好的事情,即使有了挫折那又怎么样呢?生活照样继续,我们还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所以,让孩子学会,越早失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