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中年危机,普通人该去谋生,中高层管理才考虑创业

 天承办公室 2021-10-23

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并且很多行业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头部巨无霸企业,再想像过去20~30年前,想靠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创立一家大型企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面对上班族、谋生、创业,我们该如何选择?

首先:如何定义创业?什么是企业?一个企业或能称之为创业的规模至少要超出30~50人以上,否则人员规模或行业规模较小,缺少了很多管理的内容。如果只是几个人开一个快餐店,我自己搞个自媒体,这只能称为谋生。

那么上班族与创业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1、上班族:固定时间上下班,偶尔加加班,基本可以预计自己的相对稳定的收入范围,凭工作的可替代成本赚取合理的劳动价值。

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本工作难易程度的可替代性,一般普通岗位基本35~40岁将面临换公司换岗就失业的状态。中高层管理人员年龄可放宽至40~50岁之前。

如果你是一般普通岗位人员,不具备超出同龄人的一些能力优势,除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提升自己收入及工作年限的前提下,最好平均积累一些谋手的出路,否则40岁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收入大幅度降低的局面。不要抱怨企业、社会,这是客观规律,既然是规律就要提前面对。

举例1:一个产线的技术普通岗位,你工作了15年,年收入15~18万。而这个岗位只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一个普通大学专业对口毕业生就能做好,给新人10~12万对方就很满意,并且积极热情的工作。为什么企业招聘会要一个35岁以上,给了15W收入还不满足,没有激情没有积极性,没有成长空间的员工?

举例2:20年前,KFC、麦当劳、工厂作业员无不是18~30岁的年轻姑娘及小伙子,并且大家还挤破头去应聘。那现在呢?全部换成了35~50岁的大妈。时代在变,35岁还是40岁是工作的门槛是社会人口不同阶段跟需求决定的。但需求的规律不变。

普通上班族的未来方向,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谋生项目,规模小,成本低,自己的能力可以驾驭。切忌投入,借债投入,风险不是你的能力或阅力能辨别或解决的,不然你就不是打工族,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普通上班族牢记一点:再有职业困难,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以找谋生手段,小投入,盈利或不亏后再适当增加到自己的可控范围。

2、中高层管理人员:总体收入高,如果投资理财没有明显的失误,总体生活水平不至于太差。并且运气好的还能拿到公司股份。

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最大的风险是:必须进入一个有成长性的行业或有一些规模容量的行业,能够支撑这样高收入人群。

最最最最最大的风险,是要拿到公司或老板承诺该拿到的钱,你的能力没有问题,企业发展也没有问题。最后你不要被公司或老板忽悠,把自己最有价值的职业生涯,仅任老板的一个大饼给糊弄了。那样你很难再有机会完成自己财富的积累。

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力特别优秀的,部分人员可以往创业方向发展。

3、创业人员:80%的企业5年内会关闭,剩余的企业在未来5年80%仍会倒下,这是必然规律。说几个企业者与打工族的本质区别:

a) 打工族是解决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创业者是解决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b)打工族遇到困难是努力解决,创业者必须解决任何困难;

c)打工族发现企业遇到困难经营不好,可以换工作,收入不会降低。创业者遇到企业经营困难,支出不能减少,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

d)打工族遇到工作不顺心可以发牢骚,创业者遇到困难只能自己默默承诺,并且在员工面前还要表现出足够信心。还不能跟员工、家人、客户倾诉,如果有特别知心朋友还能喝酒一吐痛快,否则只能自己喝闷酒,身心跟精神面临巨大压力。

e)打工族觉得自己工作能力突出,应该找领导加薪。创业者给你加薪会考虑整体公司的薪资结构,是否会冲击到公司原有员工薪资构成问题,激励了你一个人,却打击了全体优秀员工。是否可以等更好的或更合适的机会再弥补这部分支出?

f)打工族每天考虑的是每天干多少活?需要学习哪些技能,把现有工作做好。创业者考虑的是现有公司各主要环节:技术、销售、内部管理哪里的瓶颈,哪里有漏洞哪里自己亲自上,公司的运营能有多少营收,能支持整体公司怎样的福利水平,未来2~3年全公司收入能以怎样的幅增加比较合理?如果对优秀员工奖励,对低效员工培训或淘汰?公司经营发展了,增量的资金如何去解决,增量资金的成本与收益多少能达到平衡。未来公司发展需要多少人力补充?需要提前多久招收人员?万一公司投入不足预期,公司的发展安全边界在哪里?人员发展过快,裁减人员是否对现有员工有影响,是否会影响现有员工士气?

千言万语一句话,能不创业尽量不要去创业。除非:

1、你生活走投无路;

2、创业是为了实现的心中的理想,为了你的抱负,最大限度的展现你的才华;

3、你天生就是创业型的领导者。

最后分享一段雷军跟马斯克2014的对话,雷军问马斯克:“你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看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马斯克回答:“我并没有看好新能源汽车这个前景,相反我认为做这件事会非常困难,并且极有可能失败。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新能源是人类发展的趋势,我不想错过这么伟大的一件事情让别人让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