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绒花文学||杨成:阿尔泰第一军台——察汗陀罗

 蓬山一叟 2021-10-23

文/杨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崇礼西沟溯流而上,拐过一个山湾,便看见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村南一棵百年云杉,挺拔耸立,树冠如云朵。村西一片开阔地上树立一块水泥牌匾,上面“古商道车马大店遗址”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这个山村就是崇礼区石嘴子乡察汗陀罗村。一条小溪流从村边穿过,草原天路在溪流上游,相距不足五公里;大境门在溪流的下游,相距十公里。

清朝时期,阿尔泰军台第一台落户这里,曾使这个边远深山小村名震蒙古草原。

图片


军台,清代设置的传递军报的机构。康熙北征噶尔丹时创建,乾隆平定准噶尔后趋于完善。

阿尔泰军台的第一台建在察汗陀罗村,是有历史渊源的。察汗陀罗村始建于明朝未年,最早到察汗陀罗落脚是来自镶黄旗的察哈尔蒙古人,开始是秦、宋两大蒙古家族,后来陈氐家族也加入到蒙古族行列。开始全村百十来人全都是蒙古族,后来一些汉族人也迁徙过来。一个村以河为界,分上察汗陀罗,下察汗陀罗。因察汗陀罗是蒙古族聚集村,村边有一条通往草原的茶马古道,跑草地的勒勒车常在村中驿站歇息。所以清朝察哈尔部落便选择察汗陀罗村为阿尔泰军台的第一台。

从察汗陀罗第一军台出发,到达阿尔泰山,一共经过大站29,腰站15,共44站,因而称之为阿尔泰军台。

康熙32年(1693),清廷在张家口设阿尔泰军台署,管理张家口至阿尔泰军台事务。乾隆26年(1761),设察哈尔都统,兼管张家口驿传道署,分管张家口境内的1至15台。设置总管1人、副总管1人,张家口驿传道一员。察汗陀罗大店,即头台遗址,位于村西140米处,汉译“白头岭”。村南山岔口处盖有一座喇嘛庙,栽植一棵云杉。如今庙宇已毁没,那棵百年云杉仍挺抜茂盛!

距察汗陀罗不远处的五十家村,曾是为军台服兵役的住所。当时,朝廷安排五十个家庭饲养役马,培养壮丁,随时为军台输送传递军报的快马和骑士。军报送到军台时,如军情不紧急,当地骑士接过军报骑上快马传递;如情报紧急,由朝廷派来的骑士换乘当地快马亲自送到下一个军台。

康熙三次亲征草原叛军噶尔丹,从察汗陀罗军台准确无误传送到前线军报,让康熙如鱼得水,迅速平定叛乱,班师凯旋而归。

图片


阿尔泰军台始于康熙,盛于乾隆,衰于清未。近二百年的历史,为满清江山稳固屡建功勋。清朝时期不少文人墨客盛贊军台功绩。最值得推祟的是《竹枝词》作家志锐。

志锐时任伊利将军,遭受仕途挫折后,只身率二三僮仆,渡天山,穿荒漠,顶风雪,行走在军台线路上。每到一台站,必有小诗记之,著成竹枝词百余首,并随附小注。他以“草原风景画的形式,记录京师——乌里雅苏台站道场景,留下清代蒙古地区交通、政治经济、边疆风情风物等大量历史信息。”

察汗陀罗是蒙语“察汉托洛盖”的谐音,“察汉”谓“白”,“托洛盖”是“头”,合成“白头岭”的意思。清代乘驿南北往来者在纪行诗文中无不提及。不过写作“察汉托洛盖”的少,多作“察汗托罗海”。

志锐巜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词》里的《察罕拖罗海第一台》,诗云:

察罕拖罗海得名,

白头岭上赋长征。

居民慕化犹中俗,

半畜牛羊半事耕。

注:客民开垦颇多,蒙给亦因之渐易"

志锐行抵头台,又作《大坝口关帝词》:壮缪词堂势建瓴,

居然中外仰威灵。

焚香拜罢频回首,

南望边山数点青。

注云:从头台北行,上大垻甚高。坝口有关帝词。行者至此,有去国离乡之感。拜罢,回望张家口,边外诸山,俯视罗列,如儿孙矣。地势甚高,气候如秋。

志锐将军所说的大坝囗关帝祠,正是如今崇礼的接沙坝、曹胡坝一带,靠挨草原天路!

清朝察哈尔八旗文人延清诗作《过陀罗庙作》:

坡陀碍道石头粗,

野水潆洄野经纡。

庙据边偶犹立马,

山连峻岭似飞狐。

晚清重臣,著名诗人宝鋆诗作巜宿察汗陀罗盖》:

源似入桃花,

山村五十家。

烟墟堆黑炭,

风土卷黄沙。

以上,仅是清代文人歌颂察汗陀罗的诗词节选,还有好多诗文在民间流传,说明察汗陀罗军台在清代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为此,察汗陀罗作为崇礼的历史文化名村,影响远播海外。德国人的《李希霍劳中国旅行日记》一书记载,李宏霍劳曾到访头台察汗陀罗;法国人张诚的《张诚第六次鞑靼旅行记》一书中,也有到访察汗陀罗的记载。

图片


1761年,清政府为保卫边防,屯垦戍边,决定从张家口外察哈尔八旗西迁官兵2000人,分两批利用阿尔泰军台入疆。这两批兵丁到达新疆边陲“博州”温泉县后,戍边打仗骁勇善战,拓荒耕田勤劳能干。

为了稳定戍边兵丁的军心,清庭决定在察哈尔八旗的张家口地区买取单身妇女,远嫁新彊温泉。

清庭军机处责成察哈尔都统巴尔品操办。征集的原则是“按其自愿、不得逼迫”。巴尔品与副都统常青率七十多名官员深入张家口地区的乡村专司收买,登记事宜。他们走村串户挑选15岁以上,40岁以下无依无靠孤女。未婚孤女每人身价定为白银10两,寡妇每人身价定为白银8两

经过几个月的征集,共征集妇女420名。其中有162名妇女主动报名,积极请缨加入西迁队伍,成为这批西迁妇女的骨干。

为了让这些妇女适应长途跋涉的集体生活,将420名妇女均移察汗陀罗居住,委派总管逊木保、乌林泰等管朿。集训一个月,然后出发。

为了适应长徒跋涉,官方将420名西迁妇女分为10个小分队,每队42人,每队由2名官员带队。

1764年6月27日,西迁妇女第一小分队出发,然后其它小分队陆续登程。

这支察哈尔远嫁妇女队伍在茫茫草原上,夏顶烈日酷暑,冬冒风雪严寒,走过29座军台,历时6个月,长途跋涉5000多公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新疆博尔塔拉,即今日的博尔塔拉自治州。简称“博州”。然后又被带到“博州”的温泉县。经清点人数,出发时420人,有42人夭折。剩下378人中,其中有31名路途伤残,不能婚配,将他们分配到察哈尔营中比较富裕的家庭生活。其余的347人,由厄鲁特领队大臣观音保做主,准许嫁给厄鲁特单身官兵。

2016年7月,内蒙古察哈尔察右后旗“乌兰牧骑”艺术团赴新疆博洲温泉县,演出“忠勇察哈尔”大型歌舞剧。表演的是满清时期,察哈尔420名妇女远嫁新疆士兵的故事,歌舞剧连续上演三场,场场爆满,观众掌声不断。

演岀结束后,内蒙古察哈尔文化协会的人员,深入民间访问,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温泉县人握着来访者手说,他们是清代戍边士兵的后裔,祖辈是张家口崇礼人,激动地回忆述说着祖辈戍边的悲壮往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杨成,出生在崇礼草原天路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是一名退休干部,文学爱好者。曾在报刋发表过数篇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