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晋 | 苍茫古驿:位于察右后旗的阿尔泰驿路之第九台“沁岱”

 新用户06868399 2023-03-25 发布于内蒙古

第 2131 期

文|曹晋   编辑|王成海

驿道与驿站,是古时候统治中心(皇帝)与各地(尤其是边疆地区)传递公文和军事情报所设置的通信机构。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军事建设的需要而产生的。大约在1300多年前的商代,就用烽遂大鼓传递军情,尤其是边疆地区,如有战事,便将设置在山巅的烽火点燃,昼观其烟,夜视其光。以光和烟为信息,下一个烽火台观察到亦立即点火,以此方式传达情报。一般为每30里设置一个烽火台。这在当时来说,是最先进的传递方法了。正如晋《御览》中所说“军之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闻,须臾百里。”后来人们发觉,烽遂传递只能告知发生战事的方向,至于何敌来袭,何将带领,敌数多寡就无可知晓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众多官吏出谋划策,提出改进办法,用驿路与驿站取代烽遂。于是便产生了新的传递方法。

驿道是起点与终点两地间的道路。驿站,也称“台”或“台站”,则是驿道间所设的多处站点。如同现在的集二线是集宁到二连浩特的一条火车路线,而路线中间设置的贲红、白音察干、土牧尔台、赛汉塔拉等站皆为该线的停车站点。

阿尔泰军台,最早是专门传递军事信息的驿道,后改为军政合用的驿路。而第九台沁岱则是阿尔泰驿道的一个站点,位于现内蒙古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孔督梁村。村后的大山顶上,有石头垒成的堆子,是九台蒙古人的祭祀敖包。每年5月13日祭敖包时,周边牧民乃至四子王旗乌基庙等地的官员与牧民骑马或乘车远道赶来参加祭祀。祭祀十分隆重,脑包正面是牧民贡奉的羊肉、烟酒、奶食、糖块。喇嘛诵经,牧民叩首,以求长生天赐予草原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牲畜健壮,人畜安全。祭祀结束,午餐后便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比赛,观众颇多,十分热闹。敖包山周边小村多为九台管辖的村落。

“沁岱”这个地名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史书上偶然还能遇到。《蒙古游牧记》中就有“……除张家口内陆所设一站外,其余皆设于蒙古各旗境内,是为阿尔泰驿路。其第一站察汉陀罗海至第九站沁岱,皆在察哈尔境内……”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时这里纯属荒野,牧场未垦,县地未设,人烟稀少。到十九世纪末期,清廷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民进入蒙旗垦荒耕种。汉人多了,就得设立县治。在察哈尔右翼正黄旗境内设立的县治就有商都县、兴和县、集宁县和陶林县各一部分。对于阿尔泰驿路的状况,民国二十四年(1935)出版的《察哈尔通志》中说:“全路共44台(站),自张家口起至乌里雅苏台,统名曰阿尔泰军台。前设张家口台站管理处,办理全台事务。近来台务废驰,只有察汉陀罗海台,尚传送1—9台文件,余皆停顿。现管理处亦奉命取消,改为管理局,欲从事整顿。然邮政盛行,此种驿道无用矣。”

乌兰察布盟长腰牌

对于民国年间九台驿站的情况,(日)江上波夫等著,赵令志译《蒙古高原行纪》第122页“进入蒙古人生活区”一节中说:“(1934年)9月5日……终于在前面发现一个小村落,我们便朝村落驶去,这个叫做钦代的村子是一处新兴的村落,附近家畜成群。农民们汇集过来好奇地看着我们,这里的男子都留短发,妇女们只在脖子上挂个红兜兜,年轻妇女中缠足者比较多。”另据察右后旗交通局原局长肖殿明(1936—)先生介绍说:“我是孔督梁村人,阿尔泰驿路第九台沁岱的差事房子(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就在我们村。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九台的章盖是色尔根,孔督叫乌亚,都住在我们村,色章盖高高的个头,经常戴着礼帽与墨镜。日伪时期,他还是蒙古军第七师21团的团副,但他一般不穿军装。周边小村住有90多户蒙古人。阿尔泰驿路的各个台站,昼夜都有驿马与驿夫做好出驿准备,上站的情报一到,本站立即出役传送。驿夫执行任务时,都戴有腰牌。途中遇有驿马病伤,凭腰牌可向当地换乘。各级官员不得有违,否则治罪。对于出口或回口办事人员,发给'傅牌’以备沿途查验放行。

清光绪三十年(1904)使用阿尔泰军台之傅牌(资料图片)

孔督梁村老农栗石厚(1919—约1987)说:“九台一带是民国十三年(1924)放垦的,这里的汉人租种的都是色尔根章盖和乌亚孔督的70多顷遂(随)缺地,每到秋季,色家和乌家的长工短汉赶上马车到地里按“三七”或“二八”拉个(捆)子打分收。”李凯元(1907—约1978)也说:“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商贾流通的需要,有的台站还增设了武装兵丁。因为那时土匪很多,旅蒙商人常被土匪抢劫掠夺。武装兵丁担负着过往商队安全的任务。九台护路队,由王喜富任队长,有二十多个兵丁,负责将旅蒙商的车队或驼队护送到下一个台站。就阿尔泰驿路而言,每个台站,设有章盖和孔督各一名,负责管理台务。还有驿马和驿夫若干。每台尚有草牧场300多亩。到民国年间,一般情况下,每五天送一次官府公文,特殊情况下,随到随送。


在古代来说,驿道与驿站对物资运输、公文传递、官员往来、巡查边卡、朝贡往来、人犯押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那时,科学不发达,通讯手段处于原始状态,驿站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采集与传递任务。清时,官员调任或到边疆地区出差办事,都要沿驿路打尖、住宿。

行进在驿路上的旅蒙驼队(资料图片)


几百年来,经九台过往的官吏太多了,难以数计。据史料记载,在九台沁岱住过且有一定名望的官员有:

宝鋆
(1807—1891),清代满洲镶白旗人,索绰络氏,字佩蘅(heng恒音)。道光进士。历授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咸丰六年(1856)五月,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二月,调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咸丰十年(1871)任总内务府大臣,理户部三库事务会办京城巡防。以财政拮据为由,反对提库帑(tong躺音)修缮热河行宫,触怒咸丰帝,致被降职。逾月后因巡防有功而又复原职。同治帝继位后,入值军机,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于洋务“新政”等多有筹划。同治六年(1862)擢(zhuo卓音)户总尚书。同治十三年(1874)授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年(1877)晋武英殿大学士。光绪十年(1884)被免职。著有《佩蘅诗钞》。


宝鋆在咸丰四年(1854)八月,奉使三音诺彦部。三音诺彦部为外蒙古旧部,即赛音诺颜部。他于八月初三从北京的昌平出发,初六到怀来,初十到老龙背,初九到十四日在张家口。他沿张家口驿路出发,27天后到达杭爱山的三音诺彦部。于咸丰八年(1858)十月集著《佩蘅诗钞》,而《三音诺彦纪程草》作为该诗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当时察哈尔地区和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旗的情况以诗的形式作了记载。现将其对九台青岱(沁岱)写的诗抄录于下。


青岱


大山环抱小山重,草色狐黄石气浓。

九十里中无一物,问宜几许子男封。

九台沁岱背后的北山海拔1572米,可谓大山也。其周边小山重重,可谓山连山,坡连坡。宝鋆奉使三音诺言部途经九台,时为秋季的农历八月下旬,所以作者所见旷野景观是“草色狐黄石气浓”。当时,整个草原,人烟稀少,几十里也见不到人烟,所以作者诗中曰“九十里中无一物,问宜几许子男封。”

·同治甲戌(1874年)工部郎中延清途经九台

延清(约1845——?)字子澄,一字紫丞,号铁君,蒙古镶白旗人。先祖自康熙年间由京师分出,驻防江宁,乾隆年间移驻京口,延清生长在镇江。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后入工部为吏。

光绪二十五年(1899)充虎神营文案翼长,二十六年(1900)升阶为春坊庶子。三十一年(1905)由工部郎中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晚清蒙古族延清是一位用诗歌记录历史、反映时局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博学多才,尤工诗文。他起家科第,历官工部,久在翰院,“以沈博艳丽之才,擅文采风流之誉。其著作等身,若试帖、若律赋、争先快睹,莫不惊才绝艳,而尤擅长者则为七律,先后凡数刻,固已脍灸人口矣”。在延清为数弘多的创作中,《巴里克余生草》6卷(又名《庚子都门纪事诗》是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延清当时正在大内勤职,亲眼目睹帝国主义暴行,愤恨至极,“虎口余生,啸歌不废”,写下“忧生念乱之言,纪事表忠之作”凡数百首。此集寓史于诗,成为后世论庚子之役的重要依据,海内之士将其视为诗史,它“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逥”。此外,延清还有《奉使车臣汗记程诗》、《锦官堂诗草》、《锦官堂诗续集》、《来蝶轩诗》、《前后三十六天诗》、《虎口余生草》、《锦官堂杂著》、《锦官堂试帖》等诗文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思想家和诗人,延清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大量的诗文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吏的种种丑行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鲜明的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思想。


暮抵青岱

   

    
毡帷幕一庐, 爰处复爰居。

碍帽门如窦, 支椽木似梳。

乳酥调雪后, 毳幕障风余。

马矢添炉火, 挑灯此读书。


注:
1.爰处:在里面休息。爰居:在里面居住。碍帽:碰头。窦:洞。梳:梳子。此处指蒙古包有很多椽木支撑。乳酥:奶食。毳幕:蒙古包。障:阻狂风。余:使风减弱。马矢:即马粪。2.此诗描写了塞外草原的居住情况。青岱即沁岱。山名(亦说人名),蒙古语为鄂博克,是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之阿尔泰军台的第九台站。

志锐张家口驿路《竹枝词》记行

志锐(1852—1912)清满洲镶红旗人,他塔拉氏,字公颖,一字廓轩,晚号迂安,自号穷塞主。瑾妃、珍妃之兄。光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与黄体芳、盛昱等数上书言事。累迁詹事,擢礼部右侍郎。中日甲午战争中,上万言长疏言战守策略,热河。寻以其妹瑾、珍两妃贬为贵人,被谪戌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数年间五次上疏筹议西北防务,揭发强邻狡谋。宣统二年(1910)迁杭州将军。次年调伊犁将军,加尚书衔。武昌起义时在新疆,因拒为都督,被起义军杀死。

志锐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张家口赴乌里雅苏台,以诗纪程,共有竹枝词100首。其中有途经九台沁岱的词一首,现摘录于下。

庆岱第九台

车辙青葱如麦垄,九台庆岱在山湾。

台官长跪迎天使,诚朴风犹见一斑。

(自九台为科尔沁王旗台官,皆于道旁跪迎,犹有尊君之意,可嘉也。)

对于阿尔泰军台的设置情况,内蒙古商都县古驿七台民俗历史博物馆田少君先生介绍说:清朝在整治北疆旧驿路的同时,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凡属军事要冲、出入隘口,择水草丰盛之地设立台站,以驿道联结。大漠数千里之遥,都有台站相接,驿道相连。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设立了阿尔泰驿路。据史料记载,这条驿路东起现河北省张家口,斜向西北,终点是蒙古国科布多省,沿途共设44个军台,驿路全长2270余公里,其中五台、六台、七台、八台皆在商都县境内,九台在察右后旗境内。军台之间的距离为30至35公里。军台是清朝设置的传递军报及官方文书的机构,相当于驿站。当时的军台主要为军事服务,后来由于战事消弭(米音),军台废置。这些商道驿路上的军台逐渐成为旅蒙商贾打尖歇脚的驿站。当时的张库商道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其中西路经张北县、尚义县,再到商都县、四子王旗,至呼和浩特市旧城,再进入蒙古国科布多省后至大圐圙(乌兰巴托市)。中路经商都县、察右后旗,向北至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东路顺畅,古道上商旅较多,因此沿途迅速崛起十几个城镇,七台镇便是其中之一。”

中华民国元年(1912),交通部针对清朝邮驿“越数诛求,横索滋扰,囊国弊民”的弊端,下令各省自7月1日起,裁驿归邮。山西省民政长官赵氏,斟酌实情,咨明都督,规定裁留标准,制定了10条裁邮办法,暂时保留了北方草原一些驿站。直到解放初期,四子王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仍设有苏木台站。派出邮驿挂“铜牌”(蒙语叫塔哈拉)传递公文信件。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初,才由邮电局乡邮员取代。

烽遂(资料图片)

沁岱,还有一段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恋爱故事,现抄录于下,供读者一阅,故事由那仁苏和与宝音陶克陶提供。

从前,从张家口到大圐圙(今乌兰巴托)阿尔泰军台的驿道上,每隔一段路程就有一座驿站。沁岱(九台)就是这条驿道上的驿站之一,位于土牧尔台西南十多里处。明盖(十台)也是一座驿站,在四子王旗境内。从明盖站往东都属于察哈尔部管辖范围。沁岱驿站曾有一任章盖巴图孟可是正黄旗总管达密凌苏龙的大女婿。

《沁岱巴德玛》这首民歌,记载了曾在这条驿道上发生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大概意思是:有个跑驿站而且精明强悍的青年驿夫和九台沁岱驿站的巴德玛姑娘一见钟情,产生了爱情并私定了终生。当时,这位青年公务在身,不能久留。待他完成任务返回沁岱驿站的时候,巴德玛姑娘已经游牧(搬迁)到明盖驿站了。于是这位痴情青年,催赶着他的骏马,带着他忐忑不安和复杂的情感,唱着怀念姑娘的情歌,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向明盖驿站驰去,去找他心爱的姑娘。这首歌就是在赶路途中产生的,一直流传至今。

一.

明盖是驿站名称,

锦缎是蚕丝纺成。

千金姑娘沁岱的巴德玛,

青青群山的哪边去找寻。

土牧热是铁的名称,

土牧尔台是驿站旁的山名。

万金姑娘沁岱的巴德玛,

万层山的哪边去找寻。

枣红马儿走似箭,

草丛中划出一条线。

真心相爱的沁岱巴德玛,

梦中相见让我心不安。

花儿红,马壮健,

伸展轻飘如飞燕。

沁岱巴德玛小妹妹,

嬉戏撒娇在梦中见。

二.

头绳说的是线哟,

土牧尔台说的是驿站哟。

千金姑娘巴德玛你哟,

在青青山岗那一边哟。

明盖说的是驿站哟,

缠丝说的是线哟。

千金姑娘巴德玛你哟,

在青青山岗那一边哟。

我那心爱的黑骏马哟,

奔跑起来象是箭哟。

千金姑娘沁岱巴德玛哟,

你在青青山岗那一边哟。

结束语:沁岱,是阿尔泰驿路44个台站之一,而且是个较小的台站。驿路也好,台站也罢,是直接为皇帝服务的重要通信机构,这就显示了它的重要性。通过驿路与驿站的设置,给我们以下列启示:

01.阿尔泰军台(驿道)是祖国北部边疆的一条重要驿路,那时大漠南北皆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人丁稀落,一派荒野,距京师2000多公里。边疆发生了战事,如何速报京师,最初采用的是峰遂大鼓办法,后来改为驿路与驿站传递。这些传递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诸如庞大而众多的机构与官员设置、驿夫与驿马的不断增加,使国库开支逐年加大。要知道,全国类似驿道与驿站的机构数,据清.光绪《会典》记载,全国要地共设驿、站、台、塘1791处,驿站共驱驶牲口马驴骡牛等共有53392匹。这样庞大的机构与人畜,其开支十分惊人。到清末民初,大兴邮政,邮传逐渐取代了驿路与驿站。这样的改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实现的,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02. “官用”与“民用”,“烽遂”与“驿路”都是为官府专用的,没有群众基础。而且建筑那么多烽火台,加重了民众的劳役负担。后来改用驿路与驿站,还是官府专用,每个台站设置了数量不等的官员和办事人员,还有若干驿夫,随时等待出役。而役夫所用的驿马,都是来之于民,服务于官。且役夫与驿畜负担十分沉重。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董风彩曾上书皇帝说:“天下最苦最累的莫过去驿站,而驿站最险最远莫过于贵州。人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腐脊烂。”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人际之间常需沟通,因为外出人员。都需要与亲友通信联系,在无奈的情况下,明朝永乐年间(1403)出现了民间私人通信组织——民信局,颇受民众的欢迎。也体现了通信史上的一大变革。

03.直到民国初年,大兴邮政,民众才有了用邮机会,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可见,从“专为官用”到“官民合用”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04.通过九台沁岱,驿夫与巴德玛姑娘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异性相爱是人生的必然。无论何种职业的人,都离不开爱情。役夫虽然重任在身,不能久留。但返程时却念念不忘心上的姑娘,翻山越岭寻找他的情人。这是合情合理的心态。                                

参考文献:

阿荣 莎日娜《水漩激湍驿路长》,发表于《内蒙古日报》2020年1月9日;

石良先 苏和 武耀 张振林《乌兰察布史》,中国文联出版社;

网络有关文章;

那仁苏和 宝音陶克陶《沁岱巴德玛》,发表于《察右后旗文史资料》;

内蒙古邮电管理局邮电志编纂室《内蒙古邮电史志资料选辑》。

作者介绍:曹晋,男,汉族,中专文化,1935年1月1日出生,内蒙古察右后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